[題組:第37-40題]38. 依照行政程序法與其他相關法規,下列何種情況會造成開發案的許可違法?
(A)在渡假村開發案的核准文件中,未明訂須聘用當地原住民為員工
(B)縣府並未事先取得各個公民團體之同意,就核准該渡假村開發案
(C)承辦開發案的公務員與建商有同學關係,卻未依法主動自行迴避
(D)開發案未經部落會議取得當地部落的同意,政府即核准該開發案
社會指考分科
111分科公民考科-39
111分科公民考科-40
[題組:第37-40題]40. 以下民眾對本開發案的意見,哪項最切合民主治理對行政過程的課責要求?請在答 題卷表格先勾選一項意見,再說明該意見符合民主治理對行政過程課責的理由(5 分;左欄未勾選或勾錯,則本題不計分;右欄抄錄題文或左欄文字,視同作答錯誤)。
| 勾選一項意見 | 符合民主治理對行政過程課責的理由( 40 字內) |
|---|---|
| □ 地方政府依法有協助民間開發案的行政責任 | |
| □ 政府行政職責包括促進就業以保障縣民福祉 | |
| □ 政府應舉辦該案環評公聽會以避免黑箱作業 | |
| □ 議會應事先審查該案預算以避免程序不正當 |
111分科公民考科-41
[題組:第41-44題]19世紀婦女運動興起時,便訴求女性參政與就業之平等。200年後的今天,這兩項 平等實現了嗎?學者仍有不同意見。在政治參與方面,人們常主張各國女性元首持續增加,女性的政治參與已趨於 平等。但甲學者提醒,各國重要政治職務(如國會議員等)的性別比率仍是男高於 女,因為傳統認為女性較不懂政治、欠缺參與技能,這不僅使人們較不支持女性從 政,甚至導致女性即便具備能力,仍自我限縮、對政治事務卻步。為改善此問題,許多國家在各種公職選舉訂定女性保障名額。但乙學者批評保 障名額雖增加女性出任公職的機會,卻對未受保障者形成另一種歧視;另外,丙學 者提醒,基於選舉制度差異,有些公職選舉適合規劃保障名額,有些並不適合。至於就業平等,許多人認為統計顯示女性失業率低於男性,故現今女性就業並 無不利,無須保障。但丁學者持反對意見,他主張應重視女性勞動參與率較男性低, 僅看失業率無法完整掌握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不利之處。請問:41. 有人認為乙的批評是對法律上平等原則的誤解,下列何項論述最能反駁乙學者?
(A)立法機關依民主程序議決法律適用於所有人民,即已落實法律上平等原則
(B)在婦女擁有包括出任公職等選擇職業的自由時,即已落實法律上平等原則
(C)保障名額制度未直接造成其他性別參選者的不利,不違反法律上平等原則
(D)制度設計按照性別社會處境的不同給予差別待遇,可實現法律上平等原則
111分科公民考科-42
[題組:第41-44題]42.考量丙學者的提醒,下列我國公職選舉中,哪項適合採取女性保障名額且論據最為 合理?
(A)縣市議員:地方自治最基層民意代表,可落實性別平等並深化基層民主
(B)區域立委:歷年大多由男性候選人當選,可矯正制度所構成的性別歧視
(C)直轄市長:最高層級地方政府首長,可彰顯女性參政意義及其政治地位
(D)不分區立委:應選出的總席次為複數,可以兼顧反映民意以及性別平等
111分科公民考科-43
[題組:第41-44題]43. 下列導致失業率變動的原因,何者最符合丁學者分析就業問題時所使用到的概念?
(A)大學入學機會增加,許多人選擇升學,24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下降
(B)因薪資上漲,廠商引進更多機器設備取代勞動力,引發失業率上升
(C)產業轉型使生產力提升,高科技業勞動需求因而上升,失業率下降
(D)移工引進人數上升,本地部分勞工的就業機會受排擠,失業率上升
111分科公民考科-44
110指考公民考科-01
為了防疫,多國政府皆要求人民外出戴上口罩,但部分人士主張,國家強制戴口罩,乃干涉個人自由,損害個人權益。若從「調和私益與公益之適當比例有助於推動社會發展」的觀點來看,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此一觀點?
(A)如若一國的政治傳統強調集體利益大於私益,就不須計較個體私益
(B)公民參與檢視國家口罩政策適切性,有助公益與個人利益達成均衡
(C)戴不戴口罩反映公益與其他利益衝突,國家應擁有強制力制定規範
(D)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為名主張強制戴口罩,能得到最多人民支持
110指考公民考科-02
某國傳統部落有對少女進行割禮的成年儀式,造成眾多未成年女孩在生殖器切割過程中失血過多或感染致死。有國際公益組織對該國施壓要求禁止此習俗,但也有不同的主張認為這是當地人重要的文化傳統,外人應尊重且不干預。從下列有關人權及多元文化的不同說法中,判斷何者為最有力的「廢除割禮」主張?
(A)為維護兒童發展權益,應保障其免受任何制度對身體的侵害
(B)廢除割禮有助於提升醫療衛生,促進落後傳統習俗的發展權
(C)伴隨社會變遷,人權發展應重視平衡天賦人權與傳統文化
(D)在多元文化原則下,應維護部落女性文化發展的基本權益
110指考公民考科-03
媒體影響力日益擴大,許多閱聽民眾組成非營利、非政黨的公民團體,擔負監督媒體角色並以行動增進社會公益。下列行動何者最接近上述概念的落實?
(A)某人於網路貼出虐待動物照片,網友合力發動肉搜,揭露虐待者身分
(B)某青年創業家接受採訪其創業歷程,因發現報導有誤,要求媒體更正
(C)某媒體出現歧視身障者標題,公民團體發動抗議,要求媒體承諾改善
(D)環保團體結合媒體力量揭露某公司排放有毒廢水,要求政府介入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