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24-25題]某縣縣長為解決多年來停車位不足問題,宣布擬對現行免費停車格開始收費,引發少數縣民抱怨,而縣長針對抱怨者又再發表情緒性反擊,使得此一原本平淡的政策議題被媒體擴大負面報導,並引爆網路鄉民情緒,加入論戰並要求暫緩實施新收費措施;縣長最終同意將以網路投票匯集民意後再做決定。24. 依據題文,媒體對民意的導引作用最接近下列何者?
(A)沉默螺旋
(B)民意匯集
(C)議題設定
(D)框架效果
社會指考分科
110指考公民考科-25
110指考公民考科-26
[題組:第26-27題]甲和乙同為十三歲的國中生,甲常霸凌乙,一次將乙打成骨折。乙因受傷必須住院,花費五萬元之醫藥費。甲後來向乙父母道歉,乙父母要求甲支付乙的醫藥費。甲也承諾願意代為支付乙的醫藥費。26. 關於甲打傷乙行為,從刑事與少年事件法律問題的角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雖未成年,但因乙傷重住院仍應受刑事處罰
(B)甲打傷乙可能遭法院作成交付保護處分之裁定
(C)甲欺負同學之情節嚴重,應加重刑罰以避免再犯
(D)甲未滿十四歲,因欠缺責任能力不須受法院審理
110指考公民考科-27
110指考公民考科-28
[題組:第28-29題]下表為某國國民接受不同年數教育,當年所產生的私人效益、私人成本與社會效益,而其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相同。例如,接受教育第1年所產生的私人效益為27萬元,私人成本為6萬元,而社會效益則為34萬元,其餘依此類推。
| 接受教育年數 | 當年私人效益(萬元) | 當年私人成本(萬元) | 當年社會效益(萬元) |
|---|---|---|---|
| 1 | 27 | 6 | 34 |
| 2 | 24 | 10 | 31 |
| 3 | 21 | 14 | 28 |
| 4 | 19 | 18 | 25 |
| 5 | 15 | 22 | 23 |
| 6 | 14 | 24 | 21 |
28. 根據前述資料,從私人經濟福祉最大的角度,接受教育年數應為幾年?
(A) 2年
(B) 3年
(C) 4年
(D) 5年
110指考公民考科-29
110指考公民考科-30
[題組:第30-31題]甲乙經熱戀後結婚,登記為配偶。乙想更瞭解甲生活,認為這樣才能維持婚姻,因此經常想看甲手機訊息;此舉引起甲不悅,設下手機密碼。但乙設法破解密碼,並植入監控程式,以便隨時都能看到甲與他人傳遞的文字、圖畫訊息。甲無意間發現乙的作為,感覺非常痛心並質問乙,而乙亦表示難過、後悔,答應不再犯同樣錯誤,二人並決定努力重修舊好。30. 依據我國法律,關於乙應負之法律責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的行為在法律上是正當的,因為要維護婚姻裡面的相互承諾
(B)乙不須對甲負損害賠償責任,除非乙對甲的手機造成實質損害
(C)乙應有侵犯甲隱私之刑事與民事責任,即使二人是配偶的關係
(D)乙不需要負侵害隱私之責,除非乙將甲的手機的內容資料公開
110指考公民考科-31
110指考公民考科-32
[題組:第32-33題]在討論基本人權時,一般通說認為「自由權」是對國家作為的限制,以確保人民的基本人權如言論、結社自由、隱私與財產等權利不被國家侵害;而「社會權」則為人民對國家積極作為的「權益」的要求,以保障人民為達到尊嚴生活,基本所需的生存權、工作權、學習權、環境權等,並且應受到平等待遇。國家為落實社會權,有時會採取一些限制個人自由權的法律手段。32. 依據題文所述觀點,國家如果以立法或其他政策手段來保障社會權得以落實,而可能因此限制個人自由時,其合憲性的判斷,下列何者正確?
(A)為保障社會權,國家依據違反法律之行政命令來限制自由,亦可能合憲
(B)法律雖然限制個人自由,但只要是為了保障重大社會權公益,即屬合憲
(C)如以法律來限制自由,須無其他達成目的之更小侵害手段,才可能合憲
(D)國家須注意法律能否達成保障社會權之目的,如可達成目的,即屬合憲
110指考公民考科-33
[題組:第32-33題]33. 下列諸項立法政策,何者為國家實現「社會權」最適切之例子?
(A)為維護水土資源、生物多樣性以及消費者權益等,制定《有機農業促進法》
(B)為提升國家整體經濟發展,鼓勵產業創新、帶動升級,制定《產業創新條例》
(C)為保障個人隱私不受侵害,促進個人資料合理利用,制定《個人資料保護法》
(D)為落實憲政並處理威權時期國家不法作為與後果,制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