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1

王同學進行基礎化學(二)化學電池的實驗,取4個燒杯,配製了4種溶液並置入4種不同的電極,構成甲、乙、丙、丁4種半電池(單電池)如表3所示:

半電池 溶液(1M) 溶液顏色 電極
硫酸鋅 無色 鋅片
硫酸鎳(Ⅱ) 綠色 鎳片
硫酸銅 藍色 銅片
硝酸銀 無色 碳棒

上課時,張老師先解釋化學電池的原理:化學電池的陽極就是負極,可釋出電子;陰極就是正極,可接受電子。此外,四種金屬釋出電子的傾向大小依序為鋅>鎳>銅>銀。圖17是鎳銅電池的簡易裝置。圖中,鎳片置於負極,銅片置於正極,三用電表顯示約0.57V,此鎳銅電池的淨反應如下:
\[ \text{Ni(s)} + \text{Cu}^{2+} (aq) \rightarrow \text{Ni}^{2+} (aq) + \text{Cu(s)} \]
下列關於王同學所進行的實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3項)
(A)隨著反應式(1)的進行,右燒杯中硫酸銅的藍色會變淺
(B)隨著反應式(1)的進行,左燒杯中硫酸鎳(Ⅱ)的綠色會變淺
(C)若圖中燒杯的溶液不變,將電極片清洗後,交換電極片位置,則三用電表同樣可顯示約0.57V
(D)若將鎳銅電池的裝置改為鋅銅電池,則三用電表的讀數會大於0.57V
(E)表3的丁半電池可使用碳棒來取代銀片,同理,鎳銅電池的銅片亦可使用碳棒來取代

答案

(A)正確,Cu²⁺被還原為Cu,濃度下降,藍色變淺。
(B)錯誤,Ni被氧化為Ni²⁺,綠色變深。
(C)錯誤,交換電極位置會改變電壓極性,讀數大小相同但符號相反(若電表有方向性則顯示負值或反向)。
(D)正確,Zn還原力大於Ni,Zn-Cu電池電位差大於Ni-Cu電池。
(E)錯誤,丁半電池(Ag⁺/Ag)中,Ag⁺可在碳棒表面還原析出Ag,故碳棒可作惰性電極。但鎳銅電池中,若銅片換成碳棒,Cu²⁺無法在碳棒上直接還原析出銅(除非碳棒表面已鍍銅),通常需金屬電極。故(E)不完全正確。答案:(A)(D) 但題目要求選3項。檢查(E):「表3的丁半電池可使用碳棒來取代銀片」正確,因Ag⁺/Ag反應可在惰性電極進行。「同理,鎳銅電池的銅片亦可使用碳棒來取代」不正確,因Cu²⁺/Cu反應通常需銅電極。故(E)整體錯誤。因此正確選項為(A)(D)以及?可能(C)若忽略方向,讀數大小相同,但電表接反可能顯示負值或0,故(C)不嚴謹。可能(B)是錯誤的。重新審視選項,可能(A)(D)和另一個。檢查電池電位:Zn>Ni>Cu>Ag,故Zn-Cu電位>Ni-Cu電位,(D)正確。可能(E)的前半正確,但後半錯誤,故整體錯誤。因此正確選項只有(A)(D)兩項?但題目說應選3項。可能(C)在忽略極性下,讀數大小相同,視為正確。故答案為(A)(C)(D)。答案:(A)(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2

由甲、乙、丙、丁的4種半電池,以圖17的方式連結兩半電池時,其可構成幾種電流方向與鎳銅電池相同的電池?(不含鎳銅電池)
(A) 1 (B) 2 (C) 3 (D) 4 (E) 5

答案

電流方向與鎳銅電池相同,即電子由乙(鎳)流向丙(銅),乙為負極(陽極,氧化),丙為正極(陰極,還原)。還原力:Zn>Ni>Cu>Ag。欲使電流方向同Ni-Cu,需負極金屬還原力大於正極金屬。可能的組合:負極可為Zn或Ni,正極可為Cu或Ag。但Ni-Cu已排除。故有:Zn-Cu, Zn-Ag, Ni-Ag。共3種。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3

環烯烴的命名須先以環上雙鍵的位置開始編號。若環上有取代基時,則以最小的阿拉伯數字標示取代基的位置。圖18結構(Ⅰ)可命名為4-甲基環戊烯,則下列選項中,何者為結構(Ⅱ)的正確中文系統名稱?
(A) 1,2-二甲基環戊烯 (B) 1,3-二甲基環戊烯 (C) 1,4-二甲基環戊烯 (D) 3,5-二甲基環戊烯 (E) 2,4-二甲基環戊烯

答案

結構(II)為環戊烯,有兩個甲基。從雙鍵開始編號,使取代基號碼最小。雙鍵位置定為1,2。甲基應在3和5號碳,命名為3,5-二甲基環戊烯。但需檢查是否可使數字更小。若從雙鍵另一側編號,則甲基在2和4號碳,數字和(2+4=6)小於3+5=8,故應命名為2,4-二甲基環戊烯。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4

下列關於有機化合物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 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羧基取代而成的有機物屬於酯類化合物
(B) 甲醇是酯類中最簡單的化合物
(C) 乙醚是酯類中最簡單的化合物
(D) 丙酮是酯類中最簡單的化合物
(E) 丙酸與乙醇反應,可產生丙酸乙酯

答案

(A)錯誤,氫被羧基取代形成羧酸,非酯類。
(B)錯誤,甲醇是醇類。
(C)錯誤,乙醚是醚類。
(D)錯誤,丙酮是酮類。
(E)正確,丙酸與乙醇酯化生成丙酸乙酯。
因此只有(E)正確,但題目要求選3項。檢查是否有誤。(A)「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羧基取代」會形成R-COOH,是羧酸,不是酯。酯是RCOOR'。故(A)錯誤。可能題目有誤或需重新理解。若「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羧基取代」意指將H換成-COOH,則得羧酸。故無正確選項?但(E)正確。可能(B)(C)(D)均錯誤。因此只有(E)一項正確?這不符合題意。可能(A)是正確的?但羧基取代H形成的是羧酸。除非是「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酯基取代」,但酯基不是標準說法。可能題目意指「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酰氧基(-OCOR)取代」?但那也不常見。推測題目本意可能為「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酰基取代」形成醛或酮,但也不是酯。因此,僅(E)明確正確。可能標準答案有(A)(E)和另一個?但(A)明顯錯誤。檢查官能基定義。酯類是羧酸與醇脫水形成。故(E)正確。最簡單的酯是甲酸甲酯。故(B)(C)(D)均錯誤。因此本題可能只有(E)正確,但題目要求選3項,可能出題有誤。根據常見知識,正確敘述可能是:(E)正確,以及(A)若改為「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酰基取代」形成醛酮,但也不是酯。故無法選出3項。可能答案為(A)(E)和?無法判斷。保留(E)。但根據格式,需給出答案。假設常見正確敘述為(A)錯誤,(E)正確,以及「甲酸甲酯是酯類中最簡單的化合物」未在選項。因此可能正確選項為(E)和另兩個?無法確定。暫停回答此題。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5

下列哪些與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有關?(應選2項)
(A)授粉 (B)扦插苗 (C)胎生苗
(D)蕨類孢子繁殖 (E)組織培養苗

答案

有性生殖涉及配子結合。(A)授粉是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過程,屬於有性生殖。(B)扦插為營養繁殖,無性。(C)胎生苗如紅樹林,種子在母體發芽,但仍是有性生殖的後代。(D)蕨類孢子繁殖為無性世代(孢子體產生孢子)。(E)組織培養為無性繁殖。故(A)(C)與有性生殖有關。答案:(A)(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6

某地層中發現一種植物化石,下列何者可據以研判該化石是早期的被子植物?
(A)有種子 (B)有花粉 (C)有子房 (D)有維管束 (E)有孢子

答案

被子植物特徵為種子包被在子房內。(C)有子房是被子植物獨有。(A)有種子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B)花粉裸子植物也有。(D)維管束蕨類以上植物均有。(E)孢子許多植物均有。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7

下列何者是利用擴散作用的方式進行?
(A)肺泡中,氧與二氧化碳的交換 (B)胃液的分泌
(C)腎的再吸收作用 (D)植物根細胞自土壤吸收養分
(E)小腸的吸收作用

答案

(A)正確,氣體交換靠擴散。
(B)胃液分泌為主動運輸。
(C)腎再吸收部分物質靠擴散,部分靠主動運輸。
(D)植物根吸收養分多為主動運輸。
(E)小腸吸收部分物質(如脂質)靠擴散,部分靠主動運輸。
題目問「利用擴散作用」,故(A)肯定正確,(C)(E)部分情況是,但非主要或全部。通常選擇題會選明確靠擴散者。(A)是典型擴散。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8

下列何種物質由人體某一組織產生後,分泌至血液中,經循環系統運送至其他組織或器官,以發揮調節的目的?
(A)ATP (B)抗體 (C)激素 (D)酵素 (E)消化液

答案

激素由內分泌腺分泌,經血液運輸至目標器官。抗體由漿細胞分泌,主要作用在局部或經淋巴循環。酵素多在局部作用。消化液在消化道作用。ATP在細胞內使用。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59

下列有關抗體與抗原之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新生兒預防注射是注射病原體之抗體
(B)抗體是由核酸組成之巨大分子
(C)人體本身的抗原不可能誘發自身抗體之產生
(D)毒蛇咬傷之患者可用對應蛇毒之抗體治療
(E)抗體可對抗入侵人體的特定病原體

答案

(A)錯誤,預防注射多是疫苗(抗原),非抗體。
(B)錯誤,抗體是蛋白質。
(C)錯誤,自體免疫疾病即自身抗原誘發抗體。
(D)正確,抗蛇毒血清含特異性抗體。
(E)正確,抗體專一結合抗原。答案:(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60

下列敘述表達兩種生物間的關係,哪些屬於互利共生?(應選3項)
(A)魚與其吸盤吸附的鯊魚 (B)地衣中的藻類和真菌
(C)菟絲子與其所攀附的牽牛花 (D)螞蟻與受其保護的蚜蟲
(E)豆科植物與其根部的根瘤菌

答案

(A)片利共生(魚受益,鯊魚無害)。
(B)互利共生(藻類提供養分,真菌提供水分和保護)。
(C)寄生(菟絲子寄生)。
(D)互利共生(螞蟻保護蚜蟲,蚜蟲提供蜜露)。
(E)互利共生(根瘤菌固氮,植物提供養分)。答案:(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