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於二十世紀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恆星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宇宙中存在的時間大於恆星的年齡
(B)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一定比恆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高
(C)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恆星星光的光譜,都具有不連續的譜線
(D)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平均波長,一定比恆星光譜的日光波長還長
(E)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於空間中垂直通過每單位面積之功率在各方向的分布,比恆星星光更為不均勻
106學測自然
106學測自然試題-32
拉塞福以α粒子撞擊金箔,發現偶爾會有大角度的散射,因而提出電子繞原子核運行,正如行星繞行太陽。下列關於拉塞福實驗與其原子模型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 α粒子與原子的電子間沒有靜電力
(B) α粒子與原子核間的靜電力為吸引力
(C)原子中的電子若損失能量,可使電子更接近原子核
(D)α粒子偶爾會有大角度的散射,主要是因為與多個電子發生碰撞
(E)α粒子偶爾會有大角度的散射,主要是因為原子的正電荷集中於極小的原子核
106學測自然試題-33
2009 年八八風災造成臺灣多處山區發生山崩和土石流,引起我們對土石流災害的重視。以下對土石流的描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土石流是指泥沙及礫石等和水混合後,受重力作用向低處流的自然現象,是一種搬運力強的內營力
(B)山崩發生時,一定伴隨土石流
(C)土石流的流動速度可以達到每秒數公尺,所以流動過程中不會有沉積作用
(D)陡峭的山谷谷口沖積扇,再發生土石流的機率高,不適於定居
(E)土石流的流速快並具突發性,易造成嚴重災情
106學測自然試題-34
地球的固體結構中,最外部的地殼可區分為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下列有關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一般而言,大陸地殼的厚度較海洋地殼為厚
(B)大陸地殼的密度較海洋地殼小
(C)大陸地殼主要為砂鎂質岩石,而海洋地殼則以砂鋁質為主
(D)目前發現最老的海洋地殼為40億年
(E)海洋地殼主要為沉積岩層
106學測自然試題-35
106學測自然試題-36
數值天氣預報是利用氣象儀器觀測大氣的各種資料,輸入電腦結合大氣模式(用來計算氣象學方程式的電腦程式)進行運算,用以預測未來天氣狀態。影響天氣的因素非常多,再加上計算精度的問題、科學理論不足的問題、觀測誤差的問題,導致電腦運算非常複雜,產生許多無可避免的誤差。以目前的科技,很難精確預知颱風的動向、強度、兩量等,因此先進國家的氣象單位都會以「機率預報」的方式預報颱風路徑,而且不只颱風,平常的降雨也以機率預報為主。根據以上敘述,造成「數值天氣預報」預報不確定性的可能來源有下列哪些因素?(應選 3 項)
(A)觀測誤差與觀測不足(例如:海面上或高山地區觀測數據有限)
(B)目前的電腦計算仍無法精確的模擬複雜的大氣系統
(C)科學家對影響天氣系統的因素仍無法完全了解
(D)觀測儀器越來越多,導致電腦運算速度降低
(E)採用機率預報
106學測自然試題-37
37-40為題組
溫室效應是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氣中能夠吸熱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尤其是碳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不但吸熱效率高而且也因人類活動而持續攀升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多種來源,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燒、碳酸鹽受熱、動植物的呼吸作用、酵母菌發酵以及火山爆發等。圖 6 為溫室效應的簡化模型之一(圖中數據的單位為 W/m\(^2\)),展現了自然界,包含了太空、大氣與地表(水、陸平均)之間的能量流向與功率,以及溫室效應。
極地環境對於暖化極為敏感,因為只要溫度稍高於冰點,水就從固相轉變為液相,整個極地環境則以維繫的冰與凍土,就開始瓦解。封存於冰與凍土中大量的碳,也將會以二氧化碳或甲烷等溫室氣體形式大量釋出;此外,有機物如長毛象等動植物遺體,不僅因升溫而露出或解凍,亦將被微生物分解而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極地因暖化解凍釋出的溫室氣體,雖不在早期溫室效應危害的預估之中,但因其量大而且是個惡性循環,大大的增強了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的危害程度與速率。依據以上敘述,回答 37-40 題。
下列有關微生物分解長毛象遺體的因素,何者的影響最小?
(A)光照度 (B)曝氣度 (C)溫度 (D)溼度 (E) pH值
106學測自然試題-38
37-40為題組
下列哪一項不是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學反應?
(A) CaCO\(_3\)(s) → CaO(s) + CO(_2)(g)
(B) C\(_6\)H\(_{12}\)O\(_6\)(aq) → 2 C\(_2\)H\(_5\)OH(aq) + 2 CO\(_2\)(g)
(C) C\(_6\)H\(_{12}\)O(_6)(aq) + 6 O\(_2\)(g) → 6 CO\(_2\)(g) + 6 H\(_2\)O(l)
(D) CH\(_4\)(g) + 2 O\(_2\)(g) → CO\(_2\)(g) + 2 H\(_2\)O(l)
(E) Fe\(_2\)O\(_3\)(s) + 3 CO(g) → 2 Fe(s) + 3 CO\(_2\)(g)
106學測自然試題-39
106學測自然試題-40
37-40為題組
人類活動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增強大氣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全球暖化造成重要現象,使東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溫度偏高
(B) 使用煤炭會排放二氧化碳,也會產生懸浮微粒,兩者皆一定會使地球的大氣增溫
(C) 減少食用牛肉也可以減緩暖化,主要是可以減少牛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D)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與甲烷外,還有水氣及氟氯碳化物等
(E) 全球暖化造成大氣臭氧層破洞,國際締約通過蒙特費議定書禁用氟氯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