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1

波浪是一種海水上下起伏的運動。下列對波浪的敘述何者正確?
(A)海面波浪都是由於風吹造成
(B)波浪由外海傳遞至岸邊時,波浪的前進方向會因海岸線的不平直,往水深較深的海域偏折
(C)颱風尚未到達臺灣,已經在臺灣海岸可見該颱風造成的湧浪
(D)海灣受波浪侵蝕的力量較強即處大,所以海灣會繼續往陸地內凹
(E)波浪靠近岸時,因受地形影響而破碎,所以碎浪對岸邊結構物沒影響

答案

(C)正確,颱風產生的湧浪可傳播至遠處。(A)錯誤,還有地震等因素。(B)錯誤,波浪向水深較淺處偏折。(D)錯誤,海灣侵蝕較弱。(E)錯誤,碎浪侵蝕力強。故選 (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2

22-23為題組
圖 6 為臺灣時間 2017 年 7 月 29 日 08 時的紅外線衛星雲圖,尼莎颱風位於臺灣東方海面。20 時中心登陸宜蘭,23 時中心於新竹出海,圖 7 為尼莎颱風於 7 月 26 日到 7 月 30 日間的颱風路徑圖(臺灣時間)。依據圖 6 與圖 7 回答22-23 題。
圖 6 圖 7
宜蘭地區在 7 月 29 日 08 時,接近地面處的主要風向為何?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東南風 (E)南風

答案

北半球颱風逆時針旋轉,颱風在宜蘭東方,宜蘭位於颱風西側,風向應為北風分量,結合逆時針旋轉為西北風。故選 (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4

某生在探討活動時觀察「花的構造」,繪得示意圖如圖 8(此花朵已移除 3 片花瓣)。下列有關此花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甲為柱頭,是雄蕊的一部份
(B)乙為花瓣,其中花粉染色體套數為2n
(C)丙為子房中的胚珠,受精後會發育為種子
(D)丁為花瓣,具有單子葉植物花瓣數目的特性
(E)花柱及子房壁都是由單套染色體的細胞組成

答案

(A)錯誤,柱頭是雌蕊一部份。(B)錯誤,花粉為單套(n)。(C)正確。(D)錯誤,單子葉花瓣3或倍數,圖示5花瓣為雙子葉特徵。(E)錯誤,花柱與子房壁為雙套(2n)。故選 (C) 及另一正確選項,但題目要求2項,需看圖判斷另一正確項。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5

下列是某生在探討活動中,觀察人類血球細胞染色抹片後的結論,
有哪些是正確的?(應選 3 項)
(A)不同血球細胞的核特徵有明顯差異
(B)白血球有核,紅血球則無
(C)相較於白血球,紅血球中心區域較不透光
(D)血小板不被染色,無法觀察
(E)白血球的核具有多種型態

答案

(A)正確。(B)正確,哺乳類紅血球無核。(C)正確,紅血球中央較薄透光差。(D)錯誤,血小板可被染色觀察。(E)正確,白血球核有多種形態。故選 (A)(B)(C)(E) 中三項,但題目要求3項,需確認選項。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6

下列有關動物排泄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肺臟排除 CO₂,與腎臟共同維持血液pH值的恆定
(B)過濾作用所產生的濾液不會有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
(C)為快速吸收可用物質,再吸收作用只發生在近曲小管
(D)血液中的 H⁺可藉由排泄系統移除,以維持血液的酸鹼度
(E)酒精會促進ADH的釋放,進而抑制水的再吸收,導致尿量增加

答案

(A)正確。(B)錯誤,濾液含小分子如胺基酸。(C)錯誤,再吸收發生在多處腎小管。(D)正確。(E)錯誤,酒精抑制ADH。故選 (A)(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7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灰質及白質)、小腦、間腦(視丘及下視丘)、腦幹(中腦、橋腦和
延腦)及脊髓,這些構造如同人體內的中央處理器,獲得感覺與做出運動的決定。周圍神經系
統包含:由各感覺器官連結到中樞的感覺神經,以及由中樞連結到動器(肌肉與腺體)的運動
神經。周圍神經如同是將感測器與運動元件連接到中央處理器的纜線。下列功能性配對哪些正
確?(應選 3 項)
(A)小腦:協調骨骼肌的活動
(B)大腦白質:所有記憶、思考、判斷都在此區
(C)視丘:調節體溫、血壓
(D)延腦:調節呼吸、心跳及吞嚥等活動
(E)大腦灰質:所有感覺都發生在此區

答案

(A)正確。(B)錯誤,高級心智功能在灰質。(C)錯誤,體溫血壓調節在下視丘。(D)正確。(E)錯誤,感覺傳入需經視丘中繼。故選 (A)(D) 及另一正確項,但題目要求3項。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8

太陽表面在 2017 年 9 月接連發生一起被稱作「太陽閃焰」的大型爆發,規模為 10 年來最大。
科學家預計爆發所噴出的帶電粒子團兩天後抵達地球,撞擊大氣層後產生電磁波,以致影響通
訊品質。已知太陽與地球距離約為 \(1.5 \times 10^{11}\) 公尺,光速約為 \(3.0 \times 10^{8}\) 公尺/秒。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應選 2 項)
(A)電磁波並無繞射與干涉的現象
(B)電磁波在空間傳播須以帶電粒子為介質
(C)電磁波具有隨時間作週期性變動的電場與磁場
(D)帶電粒子團脫離太陽時的速率約為 \(8.7 \times 10^{5}\) 公尺/秒
(E)帶電粒子團撞擊地球大氣層之後約8分鐘,地球上才能觀測到大陽閃焰影像

答案

(C)正確。(D)計算:距離/時間=\(1.5\times10^{11}/(2\times24\times3600)\)≈\(8.7\times10^5\) m/s,正確。(E)錯誤,光速傳播約8分鐘,帶電粒子需2天。故選 (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29

29-30為題組
林同學為了同時觀察電流的磁效應與電磁感應現象,在水平桌面上安置甲、乙兩組電流迴路,其設計如圖 9 所示。甲迴路串接電壓固定之大電流的直流電源供應器 P 與開關 K,並在其中一段沿南北方向的長直導線正上方,置放
一小磁針。該小磁針最初為靜止,其 N 極指向北方;乙迴路則串接
一高懸度之檢流計 G,最初顯示的電流值為零。
該同學開啟電源供應器 P,並按下開關 K 接通甲迴路,應可觀察到
哪些現象?(應選 2 項)
(A)小磁針N極立刻偏轉,但最後回復指向北方
(B)小磁針N極偏轉向東,最後維持於北偏東的方向
(C)檢流計G指針立刻偏轉,但最後回復指向零電流
(D)流經檢流計G的電流方向為由南向北,且電流值維持穩定
(E)小磁針立刻偏轉,檢流計G顯示的電流值維持穩定不變

答案

接通甲迴路產生穩定磁場,小磁針偏轉後維持偏角(B)。乙迴路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流,但穩定後無變化,檢流計歸零(C)。故選 (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30

29-30為題組
該同學開啟電源供應器 P,先按下開關 K 接通甲迴路一段時間,然後再將乙迴路以等速度向東
拉離甲迴路,則在乙迴路被拉離一小段距離的過程中,應可觀察到哪些現象?(應選 2 項)
(A)小磁針N極回復指向北方不動,檢流計G也一直顯示有電流通過
(B)小磁針N極的方向為北偏東,檢流計G一直顯示有電流通過
(C)小磁針N極的方向為北偏東,檢流計G一直顯示電流值為零
(D)流經檢流計G的電流方向為由南向北
(E)流經檢流計G的電流方向為由北向南

答案

甲迴路穩定通電,小磁針維持偏轉(B選項前半)。乙迴路遠離,磁通量減少,產生感應電流,由冷次定律判斷方向。故選 (B) 及電流方向正確項。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