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小獵犬號之旅,途經厄瓜多爾及加拉巴哥群島。回國後分析旅途所見及所收標本,歸納出共同祖先及物種形成的概念。有關此概念的推衍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加拉巴哥群島及厄瓜多爾分處兩大洋演化出不同種的鷹鳥
(B)哺乳動物皆以乳汁養育幼兒,可證明哺乳動物有共同祖先
(C)麻雀與食鹽的翼可證明有共同祖先,但蝙蝠則不是此祖先的後嗣
(D)通常地層古老的化石構造簡單,年輕的相對複雜,可證明祖先及後代之關係
(E)原核及真核生物皆以轉錄及轉譯製造蛋白質,可推論生物界可能單一起源
107學測自然
107學測自然試題-52
107學測自然試題-53
海洋包圍著臺灣,有近海陸棚,也有接近外洋的大陸斜坡,海洋生態系之組成複雜,下列多樣的水域生態系特性何者正確?
(A)日本鰻之生活史橫跨海洋生態系及河流生態系
(B)石花菜生長於大洋區之透光層,由黑潮輸送到東北水域
(C)牡蠣是河流生態系的消費者,不能忍受海洋生態系潮間帶的逆境
(D)飛魚是海洋生態系淺水區的掠食者,洄游於臺灣海域的黑潮流域
(E)吳郭魚是臺灣湖泊生態系的特有種,族群量大,也以臺灣鰻為名
107學測自然試題-54
族群一辭常見於報章雜誌與大眾口語,生物學中亦然,生物學將它定位於生物體與群集之間。此生物階層之意義及邏輯推論,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族群的密度僅單純受環境中適合棲地的面積所限
(B)族群的大小僅單純受環境中所提供食物的多寡所限
(C)同一物種的兩個族群,同域互交機率大於異域雜交
(D)群集中的兩個近似族群其生殖隔離程度,必小於同種的兩個異域族群
(E)群集中的兩個近似族群其空間隔離程度,必小於同種的兩個異域族群
107學測自然試題-55
55-56為題組
圖 17 為智慧手機之內,加速度感測器的放大示意圖。可以簡單看作中央有一個質量為 \( M \) 的物體經由力帶數為 \( k \) 的兩條相同彈簧,與固定端①與②相連接。感測器平放於水平面(紙面)時,兩彈簧的自然長度各為 \( d_0 \)。將手機靜止直立並使其長邊沿著鉛垂線時,質量 \( M \) 的物體會像彈簧秤上的重物一樣,先輕微上下振盪,然後達成靜止平衡。人們透過無線傳送的方式,可遠端監視加速度感測器所測得的加速度。某生於時間 \( t = 0 \) 時,懸空拿著手機(①在上、②在下),並使手機的長邊沿著鉛垂線,在保持靜止一小段時間後釋放,以進行手機沿著鉛垂線方向運動的實驗,依據感測器的讀數紀錄,彈簧力作用於質量為 \( M \) 的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 18 所示。在本題組中,重力與彈簧力以外的作用力均可忽略。依據以上資訊,回答 55-56 題。
直立靜止的智慧手機可用來測量重力加速度。如果質量為 \( M \) 的物體維持靜止時,手機內加速度感測器的上下兩彈簧的長度分別為 \( d_1 \) 與 \( d_2 \) 且 \( d_1 \neq d_2 \),則該處的重力加速度,其量值為下列何者?
(A) \( 2(d_1 – d_2)M/k \) (B) \( (d_1 – d_2)M/k \) (C) \( (d_1 – d_2)k/(2M) \) (D) \( (d_1 – d_2)k/M \) (E) \( 2kM/(d_1 – d_2) \)
107學測自然試題-56
107學測自然試題-57
57-59為題組
圖19 為重力波之示意圖,雙星以緊密而快速的模式互相環繞對方時,會產生以光速$c=3\times10^8m/s$向外傳播的重力波。2017 年物理諾貝爾獎頒給證實重力波存在的三位物理學家,他們在2015 年偵測到一個來自雙黑洞系統產生的重力波訊號,如圖20 所示,雙黑洞系統最主要會經歷旋近、合併、而歸於沉靜的過程,在它們彼此旋近過程所產生的重力波,波的振
盪會由緩漸急、由弱漸強;而在快速合併的過程中,產生的重力波之頻率與能量則會漸增,最終合併為一時,重力波將歸於沉寂。已知此雙黑洞系統的初質量分別為36 M⊙與29 M⊙,而合併沉靜後,新黑洞之質量會因輻射而減少變為62 M⊙,其中M⊙為太陽的質量(約為$2.0\times10^{30}$ kg)。
依據以上資訊,回答57-59 題。
科學家曾對各種天體過程可能的重力波輻射進行模擬估算,並與實驗偵測到的訊號振幅作比對。下列的重力波訊號(橫軸代表時間,由左向右遞增)
,何者最適合描述雙黑洞系統經歷圖20 所示之過程?

107學測自然試題-58
107學測自然試題-59
107學測自然試題-60
臺灣首枚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 2017 年 8 月順利升空在距地表 720 公里處繞地球作接近圓軌道運轉。一般在此高度繞地心作等速圓周運動的衛星,其週期約 100 分鐘。已知地球半徑約為 6400 公里。若為特殊目的發射一新衛星,使其沿圓軌道繞行地球一周所需時間約為 800 分鐘。則此新衛星離地面的高度約為多少公里?
(A) 22000 (B) 16000 (C) 2800 (D) 920 (E) 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