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2

11-12為題組
12.下面哪一組實驗裝置圖符合氣體乙製備(左圖)與收集(右圖)的方法?

答案

氣體乙溶解度507,為HCl。製備HCl常用NaCl + H₂SO₄ → NaHSO₄ + HCl,需要加熱(液+固→氣)。收集方法:HCl密度大於空氣,溶於水,故用向上排氣法。裝置圖應為液+固加熱製氣,收集向上排氣。對應選項(B)左圖液+固加熱,右圖向上排氣。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3

在某化學實驗室找到一瓶沒有標示的固體藥品,經由實驗檢測發現此固體藥品不導電,可溶於水,且水溶液不導電,也不會使石蕊試紙變色。則下列哪一項可能為此未知藥品?
(A)苯甲酸(\( C_6H_5COOH \)) (B)醋酸鈉(\( CH_3COONa \)) (C)碘化鉀(KI)
(D)氯化鈉(\( NH_4Cl \)) (E)葡萄糖(\( C_6H_{12}O_6 \))

答案

固體不導電,水溶液不導電→非電解質。水溶液不使石蕊變色→中性。葡萄糖為非電解質,水溶液中性。(A)苯甲酸為弱酸,水溶液酸性。(B)醋酸鈉為鹽類,水溶液導電,鹼性。(C)KI為鹽類,水溶液導電,中性。(D)NH₄Cl為鹽類,水溶液導電,酸性。故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4

氯氣與氧氣反應,可生成一氧化氮,其反應式如下:
\[NH_3 + O_2 \rightarrow NO + H_2O \quad (\text{未平衡})\]
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其反應式如下:
\[NO + O_2 \rightarrow NO_2 \quad (\text{未平衡})\]
若分別將此二化學反應式平衡,並取最小整數,試問下列哪一數字不會是兩個平衡反應式中的係數?
(A) 1 (B) 2 (C) 3 (D) 4 (E) 5

答案

第一式:\(4NH_3 + 5O_2 \rightarrow 4NO + 6H_2O\),係數4,5,4,6。
第二式:\(2NO + O_2 \rightarrow 2NO_2\),係數2,1,2。
兩式係數有1,2,4,5,6,沒有3。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5

在 \( 5^\circ C \) 時,已知 \( A(g) + 2B(g) \rightarrow AB_2(g) \) 的反應熱為 \( \Delta H_1 \),且 \( B(g) + C(g) \rightarrow BC(g) \) 的反應熱為 \( \Delta H_2 \)。在相同溫度下,下列何者為
\[\frac{1}{2}A(g) + BC(g) \rightarrow \frac{1}{2}AB_2(g) + C(g)\]
的反應熱?
(A) \(\frac{1}{2}\Delta H_1 – \Delta H_2\) (B) \( \Delta H_1 – 2\Delta H_2 \) (C) \(\frac{\Delta H_1}{(\Delta H_2)^2}\) (D) \(\frac{\sqrt{\Delta H_1}}{\Delta H_2}\) (E) \( \Delta H_1 \times \Delta H_2 \)

答案

目標反應 = 0.5×(反應1) - (反應2)。反應1: A+2B→AB₂, ΔH₁。反應2: B+C→BC, ΔH₂。
0.5×(反應1): 0.5A + B → 0.5AB₂, ΔH=0.5ΔH₁。
減去反應2: [0.5A + B → 0.5AB₂] - [B + C → BC] → 0.5A + BC → 0.5AB₂ + C, ΔH = 0.5ΔH₁ - ΔH₂。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6

下列表格中,哪一個選項的三個元素分別符合表格中所列之條件?

元素態為銅狀固體 導電、導熱性佳 原子半徑為同族最小
(A) C Ar F
(B) Si Mg N
(C) P Al Li
(D) B Si N
(E) C Na Al
答案

「銅狀固體」指金屬。導電導熱性佳指金屬。同族原子半徑最小指同族最上方元素(除H)。
(A) C非金屬, Ar鈍氣不導電, F同族最小(O族)。
(B) Si類金屬, Mg金屬, N同族最小(V A族)。
(C) P非金屬, Al金屬, Li為鹼金族最大(非最小)。
(D) B類金屬, Si類金屬導電性差, N同族最小。
(E) C非金屬, Na金屬, Al為ⅢA族,同族最小為B。
只有(B) Si(類金屬,算銅狀固體?), Mg(金屬導電佳), N(V A族最小) 可能符合。嚴格說Si是類金屬,有金屬光澤,算銅狀固體?但通常金屬指如Mg, Na等。選項(B)較接近。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7

某些離子的半徑如表 2 所示(單位:\( 10^{-10} m \)),甲、乙、丙、丁為根據表中資料所作的敘述或推論,下列哪一選項正確?
表 2

離子 \( O^{2-} \) \( F^- \) \( Na^+ \) \( Mg^{2+} \) \( Al^{3+} \) \( S^{2-} \) \( Cl^- \) \( K^+ \) \( Ca^{2+} \)
半徑 1.40 1.33 1.02 0.66 0.51 1.84 1.81 1.51 1.00

甲:表中共有 5 個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18
乙:電子數相同的陽離子,原子序愈大者,半徑愈小
丙:具相同電子排列的陰離子,其半徑隨原子序的增大而變大
丁:同一族的離子,當電荷相同時,其半徑隨原子序的增大而變大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E)甲丁

答案

甲:電子數18的離子:S²⁻(18), Cl⁻(18), K⁺(18), Ca²⁺(18) → 4個,不是5個(O²⁻(10), F⁻(10), Na⁺(10), Mg²⁺(10), Al³⁺(10)為10電子)。甲錯。
乙:電子數相同的陽離子,如10電子:Na⁺(1.02), Mg²⁺(0.66), Al³⁺(0.51),原子序增大,半徑減小,對。
丙:相同電子排列的陰離子,如O²⁻(1.40)和F⁻(1.33),原子序O=8, F=9,原子序增大半徑減小,錯。
丁:同一族離子,電荷相同,如鹼金族離子Li⁺, Na⁺, K⁺(表中K⁺1.51>Na⁺1.02),對。
故乙丁正確。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8

法國數學家帕斯卡利用兩支相似的水銀氣壓計,將一支帶到多姆山的山頂,一支留在山腳下,發現山頂的氣壓計高度比山腳下的低了7.6公分。假設山腳下的氣壓為一大氣壓(約1013百帕),氣溫約20℃,試由圖4判斷多姆山高度及山頂的氣溫分別為多少?(平均溫度遞減率為每上升100公尺下降0.65℃)
(A)約500公尺高,山頂氣溫約15.0℃
(B)約500公尺高,山頂氣溫約17.5℃
(C)約1000公尺高,山頂氣溫約10.0℃
(D)約1000公尺高,山頂氣溫約13.5℃
(E)約1500公尺高,山頂氣溫約10.0℃

答案

山腳氣壓1013 hPa,山頂氣壓較低。水銀氣壓計高度差7.6 cm = 76 mm,對應壓力差76 mmHg = 76/760 atm = 0.1 atm ≈ 101.3 hPa。故山頂氣壓約1013 - 101.3 = 911.7 hPa。由圖4,氣壓911.7 hPa對應高度約1000 m。
溫度遞減:每100m降0.65℃,1000m降6.5℃,山腳20℃,山頂約13.5℃。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9

19-20為題組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海底發生規模9.0的強震,地震所激起的海嘯不僅造成日本東部嚴重的災害,連遠在太平洋對岸的美洲西部海岸都受到衝擊。該海嘯自地震發生後抵達各地的延時如圖5。

19. 由圖5判讀,地震激起海嘯後,海嘯波抵達臺灣東岸約需多少時間?(A) 40分鐘 (B) 3小時 (C) 5小時 (D) 8小時 (E) 10小時

 

答案

從圖5等時線看,臺灣東岸位於地震發生後約3小時的等時線上。答案(B)3小時。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20

19-20為題組
20. 下列有關海嘯波的特性,何者可以根據圖5推知?
(A) 海嘯波的週期 (B) 海嘯波的波長 (C) 海嘯波的波高 (D) 海嘯波的行進速度 (E) 海嘯侵襲各地海岸時的最大高度

答案

圖5為等時線,可計算海嘯波從震源到各點的時間與距離,從而推求平均行進速度。無法推知週期、波長、波高、侵襲高度。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21

圖 6 是 1991 年至 2012 年間發生在臺灣周遭規模大於 4.0 的震源分布圖,從此圖可推測臺灣的板塊構造,下列有關臺灣板塊構造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A)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僅相互錯動
(B)在臺灣東北部外海,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逆衝到歐亞板塊上方
(C)在臺灣東北部外海,歐亞板塊向南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下方
(D)在臺灣南半部,歐亞板塊向東逆衝到菲律賓海板塊上方
(E)在臺灣南半部,歐亞板塊向東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下方

答案

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聚合邊界。東北部外海,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到歐亞板塊下方(而非逆衝),(B)(C)皆不準確。南部則是歐亞板塊向東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下方(馬尼拉海溝)。故(E)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