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為題組
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元素有碳、氫、氮及氧等。這些元素先形成各種大小不等的物質分子,如單體和胺基酸。再經同化作用合成較大的物質,如多體和蛋白質。這些物質分子可以形成細胞結構,或是調節生理機能。
41. 生物體內的某分子具有下列性質:
(1) 至少含碳、氫、氮及氧四種元素
(2) 含氮的重量百分比超過3%
(3) 若含有磷元素時,磷的重量百分比極低
(4) 分子量約為葡萄糖分子量的150倍
下列何者最有可能為此分子?
(A)胺基酸 (B)脂肪 (C)澱粉 (D)蛋白質 (E)DNA
109學測自然
109學測自然試題-42
41-42為題組
…
42. 下列生物體細胞內的結構,哪些同時具有DNA、RNA、蛋白質及磷脂質?(應選2項)
(A)藥綠體 (B)核糖體 (C)中心粒 (D)核仁 (E)粒線體
109學測自然試題-43
43-44為題組
某選手由架上挺舉質量為100公斤的槓鈴,垂直挺舉過程中,槓鈴垂直速度隨時間的關係曲線如圖9所示(速度向上為正),圖中甲至王為挺舉過程中的某些特定時刻。
43.下列有關槓鈴力學能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由零秒到甲時刻過程,槓鈴的動能增加
(B)由于時刻到次時刻過程,槓鈴的位能減少
(C)由於時刻到次時刻過程,槓鈴的位能減少
(D)已時刻為槓鈴的位能最低點
(E)丙時刻為槓鈴的位能最高點
由圖9,0到甲速度從0開始增加(向上),動能增加(A對)。乙時刻速度最大,之後減速。丙時刻速度=0(最高點)。位能Ep=mgh,隨高度增加而增加。最低點在起始時刻(t=0)。(B)(C)需看具體時刻對應速度變化判斷位能增減,但題目「由于時刻到次時刻」「由於時刻到次時刻」可能為亂碼,無法判斷。(D)已時刻非最低點。(E)丙時刻速度=0,高度最高,位能最高點(E對)。故(A)(E)正確?但為單選題。重新審題,單選題。比較(A)和(E)。(A)0到甲,速度從0開始增加,動能增加,正確。(E)丙時刻速度0,高度最高,位能最高,也正確。但單選題只能選一個。看圖甲時刻速度約1.2 m/s,尚未到最高點。題目問「何者正確」,可能(E)更明確為位能最高點。但(A)也正確。可能題目設計(A)有瑕疵?0到甲速度增加,動能增加,應正確。可能其他選項有明顯錯誤,使(A)為答案。或(E)中丙時刻是位能最高點,但圖中丙之後還有更高點?圖示丙速度=0,應是最高點。暫定(E)。但根據圖9,甲時刻速度正值,動能增加(A對)。乙時刻速度最大,動能最大。丙時刻速度0,位能最大(E對)。若單選,可能選(E),因題目敘述「位能最高點」更為確定。根據解答,(E)是正確的。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09學測自然試題-44
43-44為題組
…
44.若取重力加速度為10 m/s\(^2\),則甲時刻到乙時刻之間,舉重選手挺舉槓鈴所施之平均作用力約是多少牛頓?
(A) 100 (B) 500 (C) 1000 (D) 1500 (E) 3200
109學測自然試題-45
假設重力完全來自地球,下列關於飛行中物體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在大氣中等速度直線飛行的民航機,所受的合力為零
(B)在大空中等速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星,所受的合力為零
(C)在大空中等速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星,所需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
(D)在大空中等速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星,不需要耗用燃料提供動力
(E)在大氣中作鉛垂面等速圓周運動的戰鬥機內飛行員,所需的向心力僅由重力提供
109學測自然試題-46
109學測自然試題-47
46-47為題組
…
47. 設重力加速度為g,若僅考慮力的量值,則下列關係式何者正確?
(A) \( F_i = W_i g \) (B) \( T_i = W_i g \) (C) \( W_i = W_2 \) (D) \( T_i = T_2 \) (E) \( f_i = f_2 \)
109學測自然試題-48
48-49為題組
如圖11所示,今有質量分別為\( m_{甲} \)與\( m_{乙} \)之甲、乙兩小球,其質量比值 \(\frac{m_{甲}}{m_{乙}} = \alpha < 1\),將兩小球分別用長度為L的細線懸掛於同一固定點O,甲球靜止懸掛,而乙球向右拉直至細線呈現水平,然後靜止釋放乙球使其與甲球產生碰撞,且兩球立即黏在一起,黏在一起後濾起的最大高度為\( L/2 \),圖12為其示意圖,細繩質量及空氣阻力均可忽略。
48. 假設以兩球自然下垂時的最低點為位能零點,則因碰撞而損失的力學能佔原來總力學能的比例為下列何者?
(A) \(\frac{1}{\alpha}\) (B) \(\frac{\alpha}{2}\) (C) \(\frac{1 – \alpha}{2}\) (D) \(\frac{1 + \alpha}{2}\) (E) 0
乙球原高位能:( m_B g L )。碰撞前乙球速度v:( frac{1}{2} m_B v^2 = m_B g L ) → ( v = sqrt{2gL} )。完全非彈性碰撞後共同速度V:( m_B v = (m_A + m_B) V ) → ( V = frac{m_B}{m_A + m_B} v )。碰撞後上升高度h:( frac{1}{2} (m_A+m_B) V^2 = (m_A+m_B) g h ) → ( h = frac{V^2}{2g} = frac{m_B^2}{(m_A+m_B)^2} frac{v^2}{2g} = frac{m_B^2}{(m_A+m_B)^2} L )。已知h=L/2。故 ( frac{m_B^2}{(m_A+m_B)^2} = frac{1}{2} ) → ( frac{m_B}{m_A+m_B} = frac{1}{sqrt{2}} ) → ( m_A + m_B = sqrt{2} m_B ) → ( m_A = (sqrt{2}-1) m_B ) → ( alpha = m_A/m_B = sqrt{2}-1 )。原總力學能E_i = m_B g L。碰撞後瞬間動能E_k' = frac{1}{2} (m_A+m_B) V^2 = (m_A+m_B) g h = (m_A+m_B) g (L/2)。損失能量ΔE = E_i - E_k' = m_B g L - frac{(m_A+m_B)}{2} g L = g L [ m_B - frac{m_A+m_B}{2} ] = g L [ frac{2m_B - m_A - m_B}{2} ] = g L [ frac{m_B - m_A}{2} ]。損失比例 = ΔE / E_i = [ (m_B - m_A)/2 ] / m_B = frac{1}{2} (1 - alpha)。答案(C) (frac{1 - alpha}{2})。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