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對「西北颱」特別敏感,因其常帶來嚴重的災害。「西北颱」係指颱風從臺灣東方海面向西北方行進,中心通過基隆與彭佳嶼之間的海面(如圖 1)。下列選項,哪些最有可能是颱風經過前後在基隆及彭佳嶼測得的風向?(應選 2 項)
(A)基隆的風向由北風轉南風
(B)彭佳嶼的風向由北風轉南風
(C)基隆的風向由南風轉北風
(D)彭佳嶼的風向由南風轉北風
(E)基隆的風向持續吹南風
112學測自然
112學測自然試卷_02
圖 2 代表某星球現今氣候與未來氣候的溫度機率分布,有一種農作物在該星球上可生存的溫度區間為甲至乙,比較該星球現今氣候與未來氣候的溫度機率分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現今氣候的低溫事件發生機率較高
(B)未來氣候的高溫事件發生機率較低
(C)未來氣候平均溫度比現今氣候低
(D)可耐低溫作物在該星球未來氣候較易生存
(E)該種農作物在未來氣候可適應機率較現今氣候為高
112學測自然試卷_03
112學測自然試卷_04
海岸邊突然來個大浪將岸上的釣客或遊客捲入海中,這種大浪俗稱「瘋狗浪」。報載 2013 年 11 月 9 日強烈颱風海燕穿過菲律賓,在南海西部向越南挺進。當日臺灣北部天氣良好,無風無雨。某社區大學學員前往新北市貢寮區鼻頭角地質公園海濱從事戶外教學,地質公園海濱突然出現 5 公尺高的「瘋狗浪」,參觀海岸地形的遊客,遭大浪捲入海中。此次「瘋狗浪」最有可能是由哪種因素所造成的?
(A)因颱風瞬間強風直接產生的風浪
(B)因颱風外圍環流挾帶東北季風產生的湧浪
(C)因颱風造成的風浪破碎後產生的碎浪
(D)因颱風低壓引起水位高漲的暴潮
(E)因颱風造成土石崩落產生的海嘯
112學測自然試卷_05
圖 3 為臺灣四個潮位站在 7 月 26 日至 7 月 28 日三天中的海水面高度紀錄,海水面高度均以基隆的海平面作為基準點。若潮汐為影響港灣汙染物擴散之主因,根據這四個紀錄判斷,以下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各測站每日24小時內會有兩次潮汐週期
(B)各測站乾潮的發生時間不完全相同
(C) 7月27日上午9時,各測站均處於退潮階段
(D)臺北港站的潮差較馬祖站的潮差大
(E)花蓮站附近的港灣,汙染物較難擴散
112學測自然試卷_06
112學測自然試卷_07
表 1 為臺北氣象站 2010 年各月份的總降雨量、降雨日數(含雨跡日數)及雨跡日數統計表,雨跡代表當天降水量小於 0.1 mm。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月份(月)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總計 |
| 總降雨量(mm) | 105.3 | 232.6 | 66.5 | 112.5 | 183.9 | 419.6 | 89.1 | 388.5 | 144.2 | 345.4 | 127.3 | 63.4 | 2278.3 |
| 降雨日數(天) | 16 | 18 | 11 | 21 | 17 | 23 | 13 | 13 | 18 | 24 | 19 | 7 | 200 |
| 雨跡日數(天) | 1 | 5 | 5 | 3 | 3 | 0 | 1 | 0 | 3 | 5 | 5 | 1 | 32 |
(A)臺北測站2010年的平均「月降雨量」超過200 mm
(B)臺北測站冬季的總降雨量高於夏季
(C)臺北測站12月發生降雨日的平均日降雨量為全年最大
(D)臺北測站8月發生降雨日的平均日降雨量大於6月
(E)若排除僅發生雨跡的日數,臺北測站2010年降雨日數仍超過半年以上
112學測自然試卷_09
全球主要有三大地震帶,臺灣位於其中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下列有關此地震帶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地震帶的形成主要與張裂性板塊邊界有關
(B)地震主要發生在地殼中,所以此地震帶特徵多淺源地震
(C)此地震帶與環太平洋火山帶(火環)位置幾乎一致,有許多活火山
(D)地震與斷層活動息息相關,此地震帶的地震多半是由平移斷層活動造成
(E)臺灣位在此地震帶上,表示臺灣島與太平洋板塊相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