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測自然
112學測自然試卷_22
112學測自然試卷_24
硝酸銨( NH4NO3 )因含氮量高,常被用來製造化肥,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土壤酸化。2020年發生於黎巴嫩貝魯特港的硝酸銨爆炸事件,是因為在高溫條件下,硝酸銨會進行激烈的反應,產生水蒸氣、氮氣以及氧氣所致。下列有關硝酸銨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硝酸銨具有4個N-H與3個N-O共價鍵,是分子化合物
(B)硝酸銨水溶液中的[ H+ ] > [ OH- ]
(C)硝酸銨可幫助植物製造核酸、蛋白質
(D)硝酸銨爆炸時,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成分中的氮皆被氧化產生氮氣
(E)硝酸銨在高温下進行的反應,其反應式平衡後,各物種係數(為最簡整數)之和為9
112學測自然試卷_25
25-26題為題組
貼有甲、乙、丙、丁標籤的四個相同真空密閉容器,其中,甲、丁之間有一個關閉的氯閥相連,並分別於四個容器內置入5.4克M金屬粉末。接著,曉諭將不同質量的氧氣分別通入上述四個容器內,在適當的條件下與M反應,產生相同的氧化物 M2Ox 。待反應完全後,分別測量每個容器內所生成 M2Ox 的質量,結果如表4:
表4
| 容器 | 通入氧氣質量(克) | 產生 M2Ox 質量(克) |
| 甲 | 1.6 | 3.4 |
| 乙 | 3.2 | 6.8 |
| 丙 | 4.8 | 10.2 |
| 丁 | 6.4 | 10.2 |
已知 M 的原子量介於 20 與 30 amu 之間,且 x 為整數,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 x = 1
(B) M的原子量為24 amu
(C) M2Ox 的莫耳質量為102克/莫耳
(D)反應完全後,丙容器內有殘餘未反應的金屬M
(E)反應完全後,丁容器內有殘餘未反應的氧氣
112學測自然試卷_26
25-26題為題組
待以上四個容器反應完成後,曉諭打開連接甲、丁二容器的氣閥(氣閥的體積與質量可忽略不計),使氣體可以自由流動進行第二次反應,二次反應完成後,容器的溫度與氣閥開啟前相同,則下列二次反應完成後容器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容器內的壓力較氣閥打開前的壓力大
(B)甲容器內的固體質量較氣閥打開前增加1.6克
(C)甲與丁容器內的固體質量總和與氣閥打開前相等
(D)丁容器內的物質質量總和與氣閥打開前相等
(E)丁容器內的固體質量總和等於甲容器中的固體質量總和
112學測自然試卷_27
112學測自然試卷_28
一群學生討論物理學發展史,初步整理出下列甲~己等 6 項資料的敘述。
甲:湯姆森經由實驗發現電子的存在。
乙:拉塞福提出原子的正電荷集中在核心、電子分布在核外圍的原子模型。
丙:首先發現載有電流的導線會在其周圍產生磁場的是厄斯特。
丁:首先推論光是電磁波的是赫茲。
戊:首先由實驗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是法拉第。
己:首先提出能量具有量子化特性的是愛因斯坦。
在上述各項敘述中,正確的為下列何者?
(A)甲丁戊 (B)乙丙己 (C)丙丁戊己 (D)甲乙丙戊 (E)甲乙丁己
112學測自然試卷_29
COVID-19 疫情於 2019 年底爆發後,為防止疫情擴散,在初步辨認是否感染病毒時,會先以額溫槍測量額頭溫度;若有確診情形,則會將較嚴重的患者隔離於負壓病房以便診療,並避免病毒隨空氣外洩。關於上述的防疫措施,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負壓病房內的空氣壓力比病房外為低,故病房內的空氣不易外洩
(B)負壓病房內的空氣壓力比病房外為高,故病房內的空氣不易外洩
(C)健康的人在體溫正常時與周圍環境必處於熱平衡狀態
(D)發燒時利用冰枕可使額頭降溫,主要是靠額頭與冰枕之間的熱傳導
(E)在量測額溫時,額頭到額溫槍之間是以電磁波的方式進行熱傳播
112學測自然試卷_30
實驗上常利用X光來測定原子結構。一晶體內部的原子排列如圖9下方的放大圖所示,相鄰兩原子層的間距為 d,X光束射向該晶體後,經兩層原子反射的兩道光波,會有路徑差 2L而發生干涉,這與可見光通過雙狹縫的干涉類似。
經兩層原子反射後的 X 光波在屏幕上疊加後,因建設性干涉會在屏幕上出現點狀圖樣,如圖 9 所示。若以米( m)為長度單位,則最適合用來檢測該晶體的 X 光,其波長 λ的數量級接近下列何者?
(A) 10⁻⁴
(B) 10⁻⁷
(C) 10⁻¹⁰
(D) 10⁻¹³
(E) 10⁻¹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