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3題組】在寒武紀以前的地層中,可找到由氧化鐵與二氧化矽鈕粒反覆堆疊形成的「鎬狀(帶狀)鐵礦床」。有研究指出,在幾乎無氧的環境下,無氧光自營細菌在光照的情況下,可將亞鐵離子反應產生一些產物,其平衡反應式如下:
24Fe\(^{2+}\) + 6 CO\(_2\) + x H\(_2\)O → (CH\(_2\)O)\(_6\) + y Fe(OH)\(_3\) + z H\(^+\)
( a)寫出x,y和z值(說明求得數值的過程)。(3分)
( b)(CH\(_2\)O)\(_6\)為有機化合物,而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質有醣類、蛋白質、油脂及核酸等,試問 (CH\(_2\)O)\(_6\)可能屬於其中哪一類的化合物?(1分)
113學測自然
113學測自然試題-52
【第50-53題組】在寒武紀以前的地層中,可找到由氧化鐵與二氧化矽鈕粒反覆堆疊形成的「鎬狀(帶狀)鐵礦床」。下列觀察或推論哪些正確?(應選3項)
(A)鎬狀鐵礦大部分出現在24億年前的地層中
(B)亞鐵離子源自岩漿,因此鎬狀鐵礦屬於火成岩類
(C)今日海水中的亞鐵離子濃度較25億年前為低
(D)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呈現線性增高
(E)細菌可存活在極低氧的環境中
113學測自然試題-53
【第50-53題組】在寒武紀以前的地層中,可找到由氧化鐵與二氧化矽鈕粒反覆堆疊形成的「鎬狀(帶狀)鐵礦床」。
(a)依據在地球歷史出現的次序,由早期到晚期排列下列事件:(只須寫出事件代碼)(2 分)
(甲)臭氧層的形成
(乙)氧氣開始在大氣中快速累積、含量驟增
(丙)生物上陸
(丁)鎬狀鐵礦床的形成
(b)針對(乙)事件,則35~22億年前之間,除了在約23億年前有氧氣量的驟增外,若只考量光合作用的進行,還可推論出地球大氣的組成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1分)而此組成變化可能對全球氣溫造成的影響為何?(1分)
113學測自然試題-54
【第54-56題組】做為實證科學之一,天文學的發展仰賴大量的觀測結果。近百年以來,天文觀測的手段也早就由可見光延伸到電磁波的其他波段,甚至是電磁波以外的觀測手段。這些突破性的觀測成果,更讓科學家們發現宇宙當中前人所未知的領域。
上述的重大成果也常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肯定。回顧 20 世紀的諾貝爾獎中,因為天文觀測而獲獎者皆來自無線電波的觀測。我們如何解讀這個現象?(應選 2 項)
(A)科學家一開始沒有預期到天文現象上有產生其他電磁波的可能性
(B)天文現象上產生的高能量電磁波無法傳遞這麼遠的距離而到達地球
(C)除了可見光之外,無線電波也可以幾乎不受阻礙的穿過大氣層
(D)從太空中觀測,要等到20世紀中期以後進入太空時代才有可能
(E)因為當時尚未有手機、基地台等干擾,透過無線電波可以得到較好的觀測成果
113學測自然試題-55
【第54-56題組】做為實證科學之一,天文學的發展仰賴大量的觀測結果。科學家們建造各式各樣的望遠鏡來收集電磁波訊號。新一代地面望遠鏡的口徑都愈來愈大,原因為何?
(A)電磁波所行走的路徑會隨著宇宙膨脹而增加,所以需要大口徑望遠鏡
(B)口徑愈大,受到大氣擾動的影響愈小,可以看到急劇衝動
(C)口徑愈大,可以收集到的訊號愈多,可以看到星等數值更大的天體
(D)隨著經濟發展,建造大口徑望遠鏡有助於提升國防產業的技術
(E)遙遠的天體會隨著宇宙膨脹而變大,所以需要大口徑望遠鏡
113學測自然試題-56
【第54-56題組】做為實證科學之一,天文學的發展仰賴大量的觀測結果。溫室氣體會造成地表的溫度升高,這是因為這些氣體會吸收來自地表熱輻射;同樣的,這些氣體也會造成來自太空中的部分輻射無法通過大氣層。而地球大氣的組成多元,其他氣體也會影響電磁波能否通過大氣層。
(a)溫室氣體主要是吸收哪一種波段的電磁波?(1分)不過,溫室氣體主要集中在對流層,若要進行該波段的觀測,可以藉由飛機將望遠鏡攜帶至大氣層中的哪一層?(1分)
(b)說明電磁波中的紫外線無法從地面進行觀測的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