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1

乙酸和乙醇在硫酸催化下,可進行酯化反應如式1,假設乙酸與乙醇皆反應完全無殘留,蒸餾後可製得乙酸乙酯。氯化氫和氯氧化鈉的水溶液可進行反應如式2,與酯化反應類似,可產生1分子的水。
CH\(_3\)COOH(aq) + C\(_2\)H\(_5\)OH(l) \(\xrightarrow{\text{硫酸}}\) CH\(_3\)COOC\(_2\)H\(_5\)(l) + H\(_2\)O(l) 式1
HCl(aq) + NaOH(aq) \(\xrightarrow{\text{室溫}}\) NaCl(aq) + H\(_2\)O(l) 式2
比較這兩類反應,試問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式1與式2的反應皆可寫成淨離子反應式:H\(^+\)(aq) + OH\(^-\)(aq) → H\(_2\)O(l)
(B)乙酸與氯化氫溶於水,可解離出H\(^+\),兩者皆為電解質
(C)乙酸與氯化氫溶於水,可解離出H\(^+\),兩者皆為離子化合物
(D)利用蒸餾法可取得乙酸乙酯,是利用產物間沸點不同的性質做分離
(E)式2為放熱反應

答案

(A)錯誤:式1為分子反應,無淨離子式。
(B)正確:兩者皆為電解質。
(C)錯誤:兩者為分子化合物。
(D)正確:利用沸點差異分離。
(E)正確:酸鹼中和為放熱反應。
答案:(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2

萘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可作為動物飼料添加物,用以幫助肌肉生長,減少體脂肪。將「瘦肉精」樣品進行元素分析,發現含有重量百分比 71.75% 的碳、7.65% 的氫、4.65% 的氮與 15.95% 的氧,試問其分子式為何?(原子量:H=1.0,C=12.0,N=14.0,O=16.0)
(A) C\(_{18}\)H\(_{24}\)N\(_2\)O\(_2\)
(B) C\(_{17}\)H\(_{22}\)N\(_2\)O\(_2\)
(C) C\(_{18}\)H\(_{23}\)NO\(_3\)
(D) C\(_{17}\)H\(_{21}\)NO\(_4\)
(E) C\(_{17}\)H\(_{21}\)N\(_2\)O\(_3\)

答案

C:H:N:O = \(\frac{71.75}{12.0}:\frac{7.65}{1.0}:\frac{4.65}{14.0}:\frac{15.95}{16.0}\) = 5.98:7.65:0.33:0.99 ≈ 18:23:1:3。
分子式為C\(_{18}\)H\(_{23}\)NO\(_3\)。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3

關於聚合物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A)纖維素與澱粉都是以葡萄糖為單體的聚合物
(B)蛋白質是以核苷酸為單體的聚合物
(C) DNA 是以葡萄糖與胺基酸為單體交錯形成的聚合物
(D)脂肪是以脂肪酸為單體的聚合物
(E) RNA 是以核苷酸為單體的聚合物

答案

(A)正確:纖維素與澱粉為多醣類,葡萄糖聚合物。
(B)錯誤:蛋白質以胺基酸為單體。
(C)錯誤:DNA以核苷酸為單體。
(D)錯誤:脂肪非聚合物。
(E)正確:RNA以核苷酸為單體。
答案:(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4

圖7是三種氣體於不同溫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此外,小華上網查了CO\(_2\)於0℃、20℃、40℃與60℃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別是0.334、0.169、0.097、0.058(單位:g/100g水)。下列相關的敘述,何者正確?
(甲)在0℃時,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順序為NH\(_3\)<HCl<SO\(_2\)
(乙)在0~60℃之間,溫度升高時,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丙)將4℃含CO\(_2\)氣泡飲料喝入體內時,會產生打嗝現象,主要是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
(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
(D)甲與乙
(E)乙與丙

答案

(甲)錯誤:0℃時溶解度NH\(_3\)>HCl>SO\(_2\)。
(乙)正確: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降低。
(丙)正確:溫度升高,CO\(_2\)溶解度降低而逸出。
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5

[題組:第35題到第36題]
氧化亞銅為一種半導體材料,其奈米粒子會懸浮在水中,表面可以吸收光能,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CH\(_3\)OH)與氧氣,但氧化亞銅奈米粒子並不會被消耗。持續通入二氧化碳於含氧化亞銅的水溶液中使反應進行,發現光照期間,可觀察到氧氣生成;若將光源關閉,則沒有氧氣生成。
關於實驗結果與推論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3項)
(A)二氧化碳進行還原作用產生甲醇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鹼性
(C)光照是產生甲醇的必要條件
(D)此反應所產生的甲醇與氧氣均離溶於水中
(E)此光照反應式為:2CO\(_2\) + 4H\(_2\)O → 2CH\(_3\)OH + 3O\(_2\)

答案

(A)正確:CO\(_2\)中C氧化數+4→-2,被還原。
(B)錯誤:CO\(_2\)水溶液呈酸性。
(C)正確:關閉光源無氧氣生成,光照為必要條件。
(D)錯誤:甲醇易溶,氧氣難溶。
(E)正確:反應式平衡係數正確。
答案:(A)(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6

[題組:第35題到第36題]
經過更仔細的實驗觀察,發現另有少量為氫氣的副產物生成,可能是在光照下,水亦可被分解為氫氣與氦氣,反應式為:2H\(_2\)O → 2H\(_2\) + O\(_2\)。若其次實驗結果的氣體產物為氫氣1.40莫耳與氫氣0.40莫耳。試問該次實驗生成多少莫耳的甲醇?
(A) 0.40
(B) 0.60
(C) 0.80
(D) 1.00
(E) 1.20

答案

水分解反應:2H\(_2\)O → 2H\(_2\) + O\(_2\)
H\(_2\):O\(_2\) = 1.40:0.40 = 7:2
由水分解產生的O\(_2\) = 0.20莫耳
由CO\(_2\)還原產生的O\(_2\) = 1.40 - 0.20 = 1.20莫耳
CO\(_2\)還原反應:2CO\(_2\) + 4H\(_2\)O → 2CH\(_3\)OH + 3O\(_2\)
CH\(_3\)OH:O\(_2\) = 2:3 = x:1.20 ⇒ x = 0.80莫耳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7

[題組:第37題到第39題]
風目魚原為海生魚類,但可被漁民養殖在鹹水池或淡水池裡,而且淡水養殖的生產效率高於鹹水養殖。風目魚不耐低溫,發生寒害時,鹹水池的風目魚死亡率遠低於淡水池的。學者研究發現,鹹水魚耐寒的特性可能與調鈣蛋白(Regucalcin, RGN)有關。
RGN 能與鈣離子結合,藉著鈣離子所調控的基因表現網絡,影響生物體對低溫的調適能力。為此,研究者先檢測風目魚不同器官的組織,測得 RGN 基因所表現的 mRNA 量(RGN mRNA)。此量值相對於管家基因(即經常性表現維持細胞存活之一般基因)的數值如圖 8 所示。同時,也測得長期養殖在鹹水池和淡水池風目魚的 RGN mRNA 數量差異,如圖 8 所示。
根據圖 8 甲及圖 8 乙的資訊,下列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 RGN 基因的表現量在器官之間有明顯的不同
(B)抗低溫的機制可能有 RGN 有關而與離子濃度無關
(C)對低溫產生適應的生理調整不只牽涉 RGN 基因產物
(D) RGN mRNA 之生成量對淡水魚適應低溫是必要的
(E)從試驗設計觀點,產生圖 8 乙的資料取自血液樣本

答案

(A)正確:圖8甲顯示不同器官RGN mRNA量不同。
(B)錯誤:RGN與鈣離子結合,與離子濃度有關。
(C)正確:低溫適應涉及多種生理機制。
(D)正確:淡水魚低溫時RGN mRNA升高,對適應必要。
(E)錯誤:圖8乙應取自腸或肝組織,非血液。
答案:(A)(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8

[題組:第37題到第39題]
為了試驗風目魚對抗低溫之調適能力,研究者分別將蓄養於28℃淡水池和鹹水池的魚移置18℃,並逐時測量RGN mRNA的量,再以各自0時數值為基準值進行校正,得資料如表2所示。
(a) 圖9甲為表2養殖池甲之風目魚移到18℃環境下,其RGN mRNA生成量隨時間的變化情形。試參考圖9甲的繪圖方式,於圖9乙中補足表2養殖池乙之風目魚RGN mRNA之變化趨勢。(1分)
(b) 從圖8及圖9甲綜合判斷圖9甲應該是來自哪種養殖池?並說明判斷理由。

答案

(a) 根據表2數據繪製曲線:0h:1.0, 6h:3.0, 12h:3.5, 24h:2.5, 48h:1.3, 96h:0.9, 168h:0.8
(b) 淡水養殖池;根據文本與圖表,來自淡水池的風目魚體內RGN mRNA相對量在低溫環境下升高許多,鹹水池則沒有升高,甚至降低。
答案:(a) 繪製正確曲線 (b) 淡水池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39

[題組:第37題到第39題]
RGN 基因在脊椎動物中相當保守,其功能為調控細胞內的鈣離子。此基因也被發現和生物體之老化相關,RGN 蛋白又稱衰老標記蛋白-30(SMP30),其含量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養在鹹水池的乳目魚不表現 RGN 基因
(B) RGN 基因可能不存在於大鼠肝細胞中
(C)鰓魚類應該有 RGN 基因,且能表達 RGN 蛋白
(D)人和大鼠的 RGN 基因序列相似度應該高於大鼠和小丑魚的序列相似度
(E)生物體中的某些單一個基因可能對應於多個不同的性狀

答案

(A)錯誤:鹹水池魚也會表現RGN基因。
(B)錯誤:脊椎動物應都有RGN基因。
(C)正確:魚類為脊椎動物,應有RGN基因。
(D)正確:人與大鼠親緣較近,序列相似度較高。
(E)正確:單一基因可影響多個性狀(多效性)。
答案:(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40

[題組:第40題到第43題]
海洋表面顏色(水色)的觀測,在海洋生態系的生物地球化學現象研究上極為關鍵。生態系的基礎生產力是指初級生產者所生產的有機物質。植物性浮游生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生態系主要的生產者,其數量多寡影響該海域各級消費者之生物量。
通常表層營養豐富的海域,有利於生產者行光合作用及繁殖,可增加基礎生產力。植物性的生產者之間含有葉綠素會使水色從偏藍色轉向偏綠。因此,利用衛星遙測水色之變化,即可以推估當地海域的基礎生產力,進一步估計該海域之資源量。
然而,海水中葉綠素的濃度會受到海洋或大氣環境的影響而有很大的變化,圖 10 顯示某聖嬰兒及其反聖嬰兒十二月時(圖 10 甲與圖 10 乙並未直接對應何者為聖嬰兒或反聖嬰兒),由太平洋水色影像轉換的葉綠素濃度灰階圖,它能夠明顯反映海表面植物性浮游生物的多寡。圖中灰階愈接近黑色(灰階值愈小)代表葉綠素濃度愈高,反之灰階愈接近白色(灰階值愈大)代表葉綠素濃度愈低。
(a) 圖10甲為______(聖嬰、反聖嬰)年之水色影像圖。(1分)
(b) 圖10甲中,美國本土西岸近海有很______(高、低)的葉綠素濃度。(1分)
(c) 圖10甲與圖10乙可知,不論在聖嬰年或反聖嬰年,美國本土西岸近海的葉綠素濃度主要受到何種海水運動的影響?(2分)

答案

(a) 反聖嬰年時,太平洋熱帶海表面東風更強勁,赤道附近表面海流與太平洋東側湧升流增強,提供營養鹽,造成葉綠素濃度升高。
(b) 高濃度葉綠素
(c) 湧升流
答案:(a)反聖嬰 (b)高 (c)湧升流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