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36

題組(35-36題)鰻魚可感知鹽度以找尋適當河川。已知表層之黑潮水鹽度為33‰,河水鹽度為1‰,假設水體充分混合,當鰻魚所在水域之鹽度為25‰時,黑潮水與河水混合的重量比例為何?
(A)3:1 (B)2:3 (C)1:1 (D)3:2 (E)1:2

[題組]
答案

設黑潮水重x,河水重y,混合鹽度=(33x+1y)/(x+y)=25,33x+y=25x+25y,8x=24y,x:y=3:1,故選(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37

黑碳是指生質或化石燃料經不完全燃燒形成的產物,可經過幾千年到幾百萬年,不易分 解。小芊想測量古地質樣品中的黑碳,老師告訴小芊,樣品中還有許多含碳物質,如動 植物殘骸、化石燃料及油母質等,會影響黑碳含量的評估,因此必須先分離出不是屬於 黑碳的碳質。油母質是指動植物遺骸(通常是藻類或木質植物)在地下深處被細菌分解, 除去醣類、脂肪酸及胺基酸後,殘留下不溶於有機溶劑的高分子聚合物。 由文獻得知,以油母質與木炭做為實驗樣品,在酸性環境下,使用甲、乙、丙三種不 同濃度的二鉻酸( 2 2 7 H CrO )進行反應,得不同的反應時間點下,碳的殘留百分比,如 圖17。根據上文與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37-42題)圖17顯示油母質與木炭樣品分別與二鉻酸溶液反應,得碳的殘留百分比不同。下列關於實驗結果與推論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油母質中的碳質相較木炭中的碳質的分子量大
(B)油母質中的碳質顆粒較小,木炭中的碳質顆粒較大
(C)油母質中碳的殘留百分比較木炭為低,是因油母質較易與二鉻酸溶液反應
(D)油母質中的碳質比木炭中的碳質容易被還原
(E)木炭中碳的殘留百分比,不因二鉻酸溶液濃度的不同而有明顯差異

[題組]
答案

油母質殘留百分比低表示易被氧化,(C)正確。木炭殘留百分比高且對濃度變化不明顯,表示難被氧化,(E)正確。故選(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38

題組(37-42題)文獻中常以二鉻酸溶液來分離不屬於黑碳的物質,從圖17的結果,回答下列問題:甲、乙、丙三種溶液中的二鉻酸濃度大小關係為何?

[題組]
答案

濃度越高反應越快,殘留百分比下降越快。由圖17,丙曲線下降最快,甲最慢,故濃度丙>乙>甲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39

題組(37-42題)燃燒煤或有機生質產生的黑碳可以懸浮於大氣中,形成懸浮微粒,並影響地球氣溫。若要估計黑碳對地球氣溫影響的程度,應該蒐集下列哪些資料比較合理?(應選2項)
(A)大氣中黑碳的總量
(B)沉積於地殼中黑碳的總量
(C)黑碳中含碳分子的分子量
(D)單位重量黑碳微粒所吸收太陽輻射的量
(E)家用烹調與暖氣加熱所排放出的黑碳總量

[題組]
答案

影響氣溫需知大氣中黑碳總量(A)及其吸輻射能力(D)。故選(A)(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41

題組(37-42題)在古土壤與二鉻酸充分反應移除不屬於黑碳的碳質後,以下實驗敘述,何者可以較易且最準確地得到樣品中黑碳含量?
(A)直接烘乾秤重
(B)以有機溶劑充分潤洗後烘乾秤重
(C)在氧氣下點火充分燃燒,產生的氣體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D)在氧氣下點火充分燃燒後,產生的氣體依序通入過氯酸鎂、氫氧化鈉後再分別秤重
(E)通入氫氣反應,測量生成的甲烷體積

[題組]
答案

燃燒後測CO2增重最準確,(D)正確。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42

題組(37-42題)「碳循環」有地球的控溫系統之稱,下列有關碳循環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火山噴發會將岩石圈內的二氧化碳釋放至大氣中
(B)植物會進行消除二氧化碳的作用,也會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C)海水可無限制地溶入二氧化碳,藉由溫鹽環流帶往深海,再將其封存於岩石圈
(D)扣除人類活動影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從地球誕生以來無大幅度改變
(E)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將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破壞了原有的碳循環平衡

[題組]
答案

火山釋放CO2(A)、植物光合與呼吸(B)、人為活動破壞平衡(E)均正確。海水溶解有極限(C),地質史上CO2比例有變(D)。故選(A)(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43

題組(43-45題)某海岸有不同高程的海階,如圖18的T0至T3所示。海階常有海蝕凹壁。小莉推論海蝕凹壁為當地堅硬的火成岩壁受潮水長期侵蝕而成。海蝕凹壁上常有大量的穿孔貝附著在凹壁上。穿孔貝僅在潮起潮落之間的高度存活,無法長期離開水面。因此,小莉推論此海階上的海蝕凹壁主要由大地震所造成的垂直抬升而成。小莉詳細丈量每個海階和海蝕凹壁的高程,並利用凹壁上穿孔貝的碳進行碳-14定年分析。所得的結果如表3所示。該海蝕凹壁生成的過程中,下列何項地質作用影響最小?
(A)侵蝕作用 (B)搬運作用 (C)變質作用 (D)風化作用 (E)大地震瞬間抬升

[題組]
答案

海階形成主要與侵蝕、抬升有關,變質作用影響最小。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44

題組(43-45題)有關碳-14定年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A)碳-14定年法為絕對地質年代定年法
(B)碳-14具放射性
(C)碳-14之半衰期約為5730年,此定年方式適用於時間尺度十萬年以上事件之探討
(D)碳-14定年中,母元素含量的比例隨時間呈線性衰減
(E)碳-14和碳-12是同位素,碳-14的原子核由8個質子和6個中子組成

[題組]
答案

碳-14為放射性定年法(A)(B)正確。半衰期5730年,適用數萬年內(C錯誤)。衰減為指數型(D錯誤)。碳-14為6質子8中子(E錯誤)。故選(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45

題組(43-45題)若此海岸海階的形成主要由偶發大地震事件所引起,假設在兩次大地震之間無明顯抬升與海水面高度變化,請依下列坐標軸與表3的數據,畫出此海岸T0到T3期間,最符合上述地體抬升情形之累積高程(縱軸)隨時間(橫軸)的變化圖。並列式計算此海岸T0到T3期間的平均抬升速率(單位為mm/年,計算至小數點第一位)

[題組]
答案

階梯式上升圖形。平均抬升速率=總抬升量/總時間=18m/2400年=7.5mm/年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