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下列敘述或推論何者正確?
(A)宇宙越遠處星體的遠離速率越慢
(B)某星系發出的光譜線有紅移現象,代表該星系正在靠近觀測者
(C)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自誕生至今,其溫度一直都是低於 5 K
(D)越近處的宇宙現象顯示的是宇宙演化越早期的樣貌
(E)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目前已觀測到的所有電磁波訊號中,最古老的訊號。
110指考物理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2
假設在水波槽中,與水波波速可能有關的物理量為重力加速度 \( g \)、水的密度 \( \rho \) 與水深 \( D \)。若僅以上述三個物理量的因次來判斷波速 v,則下列何者正確?
(A) v 正比於 \( gD \)
(B) v 正比於 \( \rho gD \)
(C) v 正比於 \( \sqrt{gD} \)
(D) v 正比於 \( g\sqrt{\rho D} \)
(E) v 正比於 \( \frac{1}{\sqrt{gD}} \)。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3
[題組:第3-4題]
假設棒球的旋轉與空氣阻力可被忽略,回答第3-4題有關棒球的問題。
某職棒投手先以固定力將靜止的棒球沿直線帶動約 1.5 m 的長度後,投出 144 km/h 的快速直球。已知棒球的質量約為 150 g,則該投手施於球的固定力量值約為何?
(A) 80 N
(B) 100 N
(C) 110 N
(D) 120 N
(E) 130 N。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4
[題組:第3-4題]
棒球抵達本壘板上方時,在離地 1.0 m 的高度,被打擊者以與水平面夾角為 \( \theta (\cos \theta = \frac{3}{5}) \) 的仰角,量值為 126 km/h 的速度反向擊出,該球在被擊出後 5.0 s 恰好飛越全壘打牆的上空,試問球飛越全壘打牆瞬間,離地高度為多少 m?(假設棒球場地面為水平,取重力加速度 \( g = 10 \text{m/s}^2 \))
(A) 4
(B) 8
(C) 10
(D) 12
(E) 16。
略解:\( v_0 = 126 \text{km/h} = 35 \text{m/s} \),\( \cos \theta = \frac{3}{5} \),\( \sin \theta = \frac{4}{5} \)。
鉛直位移:\( y = v_{0y} t - \frac{1}{2}gt^2 = 35 \times \frac{4}{5} \times 5 - \frac{1}{2} \times 10 \times 5^2 = 140 - 125 = 15 \text{m} \)。
離地高度:\( 1.0 + 15 = 16 \text{m} \)。
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5
甲、乙兩計時器原來置於地球表面計時,甲計時器以在鉛垂面作小角度左右擺動的單擺週期,作為計時基準;乙計時器利用彈簧讓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振動,以其週期作為計時基準。現將兩計時器移至另一星球表面,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量值為地球表面的4倍,則下列有關甲計時器擺動週期 \( T_{\text{甲}} \) 和乙計時器振動週期 \( T_{\text{乙}} \) 的敘述何者正確?(忽略空氣阻力)
(A) \( T_{\text{甲}} \cdot T_{\text{乙}} \) 均變為原來的4倍
(B) \( T_{\text{甲}} \cdot T_{\text{乙}} \) 均變為原來的1/2
(C) \( T_{\text{甲}} \) 變為原來的2倍,\( T_{\text{乙}} \) 不變
(D) \( T_{\text{甲}} \) 變為原來的1/2,\( T_{\text{乙}} \) 不變
(E) \( T_{\text{甲}} \cdot T_{\text{乙}} \) 均不變。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6
圖1為起重機示意圖,起重機臂 \( PO \) 和水平線的夾角為60°,且可繞O點自由轉動,其質量為200 kg且分布均勻,鋼索PS段和水平線的夾角為30°,\( PSO \) 位於垂直面。起重機臂右端懸掛一質量為160 kg的重物,若此時處於平衡狀態,且整條鋼索質量可忽略不計,則鋼索上的張力是多少N?(取重力加速度 \( g = 10 \text{m/s}^2 \))
(A)1600
(B)2600
(C)3200
(D)3600
(E)5200
略解:以 O 為支點,合力矩為零。
起重機臂重 \( Mg = 2000 \text{N} \),作用於中點。
重物重 \( mg = 1600 \text{N} \)。
設 OP 長 \( \ell \),張力 T 的力臂為 \( \ell \sin 30^\circ = \frac{\ell}{2} \)。
力矩平衡:\( T \cdot \frac{\ell}{2} = Mg \cdot \frac{\ell}{2} \cos 60^\circ + mg \cdot \ell \cos 60^\circ \)。
\( \frac{T}{2} = 2000 \times \frac{1}{4} + 1600 \times \frac{1}{2} = 500 + 800 = 1300 \Rightarrow T = 2600 \text{N} \)。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7
有兩顆大小相同的小球,各以長度為L、質量可忽略不計的擺錘掛在天花板同一點,左邊小球的質量為 \( 2m \),右邊小球的質量為 \( 3m \)。某生拉起兩小球至高度分別為 \( h_L \) 和 \( h_R \),將小球由靜止釋放,讓小球擺向中間,使兩小球恰在最低點時發生正向彈性碰撞,如圖2所示。碰撞後,若左邊的小球擺回到最高點的高度仍然為 \( h_L \),則 \( h_L : h_R \) 為何?
(A)9:4
(B)3:2
(C)1:1
(D)2:3
(E)4:9
略解:碰撞前速率:\( v_{2m} = \sqrt{2gh_L} \),\( v_{3m} = -\sqrt{2gh_R} \)(設向右為正)。
彈性碰撞後,左球速度:
\( v_{2m}' = \frac{2m-3m}{2m+3m} \sqrt{2gh_L} + \frac{2 \times 3m}{2m+3m} (-\sqrt{2gh_R}) = -\frac{1}{5} \sqrt{2gh_L} - \frac{6}{5} \sqrt{2gh_R} \)。
題意 \( v_{2m}' = -\sqrt{2gh_L} \),故 \( -\sqrt{h_L} = -\frac{1}{5} \sqrt{h_L} - \frac{6}{5} \sqrt{h_R} \Rightarrow \frac{4}{5} \sqrt{h_L} = \frac{6}{5} \sqrt{h_R} \Rightarrow \sqrt{h_L} : \sqrt{h_R} = 3:2 \Rightarrow h_L : h_R = 9:4 \)。
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8
在聲速為350 m/s的環境中,進行音叉與氣柱的共鳴實驗。從零開始,逐漸增加氣柱長度,並將測得共鳴時的氣柱長度,依時間的先後順序編號為1、2、3、4,四次測得之共鳴氣柱長度對編號作圖,如圖3所示。實驗所用的音叉頻率,最接近多少Hz?
(A)350
(B)525
(C)700
(D)1050
(E)2000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09
圖4為電流天平的構造示意圖。當U型電路上的電流值為 \( I_1 \)、螺線管所載電流值為 \( I_2 \)、天平左端所掛的小重物質量為 \( m \) 時,天平恰成平衡。若將電流 \( I_1 \) 變成 \(-4I_1\),同時 \( I_2 \) 變成 \(-\frac{1}{2} I_2\)(負號表示電流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反),則此時可使天平平衡的小重物質量應為何?(忽略地磁造成的影響:g為重力加速度,L為U型電路寬度,B為螺線管所產生的磁場)
(A) \( m \)
(B) \( 2m \)
(C) \( 4m \)
(D) \( 8m \)
(E)天平無法達到平衡。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10
氣泡室是裝滿液態氫的特殊容器,其內部具有均勻磁場。當帶電粒子穿過氣泡室時,沿著粒子軌跡會產生小氣泡,是一種能用來追蹤粒子動向的工具。圖5 是不同的帶電粒子由左至右垂直射入氣泡室所產生的軌跡(磁場垂直進入紙面),分別以1、2、3 編號標示,而帶電粒子因與氣泡室內的液態氫作用而損失能量,軌跡呈螺旋形,其中粒子1、2 進行逆時針旋轉、粒子3 則為順時針旋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以 \( \frac{mv}{q} \) 表示編號i 的粒子其動量除以電量的量值)
(A)編號1、2、3 的粒子均帶正電,且 \( \frac{mv}{q}_3 \gt \frac{mv}{q}_2 \gt \frac{mv}{q}_1 \)
(B)編號1、2、3 的粒子均帶負電,且 \( \frac{mv}{q}_1 \gt \frac{mv}{q}_2 \gt \frac{mv}{q}_3 \)
(C)編號1、2 的粒子均帶正電,編號3 的粒子帶負電,且 \( \frac{mv}{q}_1 \gt \frac{mv}{q}_2 \gt \frac{mv}{q}_3 \)
(D)編號1、2 的粒子均帶正電,編號3 的粒子帶負電,且 \( \frac{mv}{q}_3 \gt \frac{mv}{q}_2 \gt \frac{mv}{q}_1 \)
(E)編號1、2 的粒子均帶負電,編號3 的粒子帶正電,且 \( \frac{mv}{q}_3 \gt \frac{mv}{q}_2 \gt \frac{mv}{q}_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