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20題到第22題]21. 下列與選擇性剪接相關之敘述,哪些正確?
(A) 在 TBXT 基因 E5 與 E6 之間的內含子序列,經選擇性剪接不一定會被切除
(B) 選擇性剪接使全長和截短型 TBXT mRNA 不能同時出現在同一細胞
(C) 全長和截短型 TBXT mRNA 只差在有無 E6 序列
(D) 選擇性剪接使類人猿的 TBXT 基因產生了功能不一樣的 TBXT 蛋白質
(E) 細菌細胞也具有選擇性剪接功能
113分科生物
113分科生物考科_22
113分科生物考科_23
[題組:第23題到第25題]個體的大小、膚色等外部形態之變異,常受基因表現程度的影響。以不同品系的狗為例,其身型、大小甚至毛色皆極為不同,以小型犬吉娃娃與大型犬大麥町為例,其體重差距可高達十倍之多,而此形態之不同是近百年來育種的結果。科學家為了解在基因層面如何造成品系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全基因體的序列分析。以純品系的 4 種小型犬及 4 種大型犬的 DNA 序列做比較,發現在染色體 15 上有 2 個基因座與個體大小決定相關,並進一步分析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NP 是指族群中不同個體同一 DNA 片段同位點核苷酸的多型性,可導致基因序列的多樣性。多型性是自然界中常見現象,與生物表現型的多樣性相關,因此可做為分子標記來研究各 SNP 與性狀的相關性。研究人員又發現小型犬血清中之 IGF1 蛋白質濃度明顯低於大型犬 IGF1 的濃度;小型犬的 IGF1 mRNA 量只有大型犬的 30%左右。這項研究顯示,IGF1 的表現量對個體大小的決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請依本文所述及相關知識,回答 23-25 題。
23. 基於上述分析,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 DNA 序列變異造成基因表現量不同而造成個體差異
(B) IGF1 的表現量影響 SNP 的分布
(C) SNP 無法應用在尋找可能導致疾病的基因
(D) 染色體 15 上只有一個基因影響個體大小之決定
113分科生物考科_24
113分科生物考科_26
[題組:第26題到第28題]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壁(孢粉壁)含有耐性強的特殊蛋白不易分解,大量飄散後藉重力逐漸落入地面或沉入水底淤泥中,保留成為化石,因顆粒微小而稱為「微化石」。不同類群的植物孢粉壁的特徵各不相同,如孔洞、縱帶或如雕琢般的花紋,可藉此辨識所屬的植物種類。古孢粉學家在臺灣甲地鐵取的泥心柱獲得一個鑽井樣本,經過碳 14 同位素定年法推算不同深度的泥心柱沉積年代,發現該泥心柱大約有 4000 年的沉積歷史。古孢粉學家再分別辨識不同深度泥心柱中的植物孢粉微化石,發現大量的禾本科植物(禾草)、紅樹林及香蒲等植物的孢粉,其中的香蒲是一種草本植物,生長在潮濕積水的沼澤環境中。古孢粉學家計算泥心柱各層的孢粉含量百分比,得到圖 9 的孢粉相對豐富度圖,希望藉由這些層積的孢粉建構出甲地的植物群落演替過程。根據本文內容及圖 9,回答 26-28 題。
26. 甲地最可能發生海水入侵淹沒土地的年代為何?
(A) 1040-2990年前
(B) 2990-3100年前
(C) 3100-3800年前
(D) 3800-4500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