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24-25題)圖11縱軸表示人體試驗施打某RNA疫苗後,中和抗體產生之數量,以顯示所誘導出免疫反應能力的大小(免疫原性)。橫軸表示施打之策略及時間。此試驗設定的劑量有五種(1µg、10µg、30µg、50µg及60µg),第1次施打日定為第1日;施打後7天,定為第8日;第22日執行追加之第2次施打,劑量與第1次相同,但60µg組未實施第2次注射。圖中之虛線為檢測極限值,即此值以下不具檢測參考之意義。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注射1µg組為本試驗之控制組
(B)試驗值均被校正,使第1劑施打前之注射當天之免疫原性值為1
(C)注射後第22天,顯示適當的第一劑就有有意義的免疫原性
(D)注射後第29天,顯示第二劑對免疫原性有提升的效果
(E)對照注射60µg組的結果,可顯示第二劑對增強免疫原性值有其必要性
自然
答案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26
共同祖先之後代所呈現的同源結構是衡量後代物種間組成自然類群之準則。有關相對自然類群形成之推論,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A)雞和人因體溫恆定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雞與鱷魚
(B)烏龜與蝙蝠因具有後肢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烏龜與海豚
(C)吳郭魚和鮭魚因具硬骨結構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吳郭魚與鯊魚
(D)植物和動物因其細胞具有細胞核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植物與細菌
(E)無尾熊和貓熊因生態習性相似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無尾熊與袋鼠
答案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27
姊姊和弟弟唸過演化的主題後,姊姊做小結:「達爾文的天擇理論說明了族群會改變的原理」。下列他們兩人一來一往的後續對話,哪些正確?(應選3項)
(A)「那麼!天擇對DNA的改變就不管用了!」
(B)「DNA發生突變後,某些較適合的性狀,天擇後會將它保留下來」
(C)「反之,對於有害的DNA突變,大部分天擇後會將它們移除」
(D)「有關DNA的現代理論已經取代十九世紀達爾文的演化理論了」
(E)「DNA序列若發生趨同演化現象,則較不容易推論長時間的演化面貌」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