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自然 > Page 16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36

[36-38為題組]閱讀
免疫系統會積極抵抗微生物的感染,同時又允許大量共生菌群長期定居在腸道。科學家研究健康人腸道時,發現在糞便中活的共生菌都是和免疫球蛋白A(IgA)結合的複合體。因此,IgA和共生菌如何交互作用使細菌在腸道形成穩定菌落,是近年來熱門的研究議題。 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是長期腸道優勢菌,科學家發現其菌體有一基因簇調控菌體(genetic locus),稱之為共生定植因子(commensal colonization factors;ccfABCDE),形成下述的CCF系統,此系統除了可誘發人體產生能與共生菌結合的特性IgA,亦可調節菌體表面模型,使IgA憑由特異性免疫辨識與之結合,進而促進細菌黏附和定植在腸黏膜上。科學家研究菌體表面模型改變的分子機制時,發現CCF系統所調控的基因,是與脆弱擬桿菌莢膜弱醣(polysaccharide;PS)的合成與利用的基因座鄰近,科學家發現此基因座有缺失(△ccf;△指基因表現缺失)時,則突變菌株菌體的莢膜層厚度較野生型菌株(WT)薄外,也發現此突變株莢膜的聚醣C(PSC)下降,而聚醣A(PSA)增加。若將PSC合成缺失(△PSC)的脆弱擬桿菌突變株植入小鼠,發現此突變株在直腸黏膜定植菌落量比野生型菌株有顯著下降的趨勢;反之若將△PSA植入小鼠,則其定植菌落量和野生型菌株相近。以上研究顯示脆弱擬桿菌和其他共生菌株同樣需要IgA的反應,排斥外來的競爭者並促使共生菌穩定定植在腸黏膜特定棲所。因此,IgA除了具有清除病原菌的作用之外,也可強化宿主-微生物共生的作用。依據上文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36-38題:
36. IgA是由下列哪種細胞產生?
(A) T細胞
(B) B細胞
(C) 肥大細胞
(D) 巨噬細胞

[]
答案

IgA 為免疫球蛋白(抗體的一種),由 B 細胞分泌
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37

[36-38為題組]
(   )37. 根據上述的研究,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 PSC的表現量和脆弱擬桿菌表面模型有關
(B) 和脆弱擬桿菌表面模型結合的IgA具特異性
(C) IgA分泌降低會使腸道黏膜脆弱擬桿菌落增加
(D) ccfABCDE基因座包含PSC的合成基因
(E) 在△ccf菌株中PSA及PSC的量都降低

[]
答案

(C) IgA 降低,使菌落降低
(D)ccfABCDE 是與 PSC 基因座有互相影響的關係,而非包含
(E)PSA 上升,PSC 下降
答案:(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38

[36-38為題組]
下列為脆弱擬桿菌野生株和三種突變株在小鼠直腸黏膜定植菌落量的統計圖,何者較接近本文的分析結果?

[]
答案

△ccf 的細菌△PSC 下降,△PSA 上升
△PSA 的黏膜定殖菌落數與 WT 相近,△PSC 的菌落數則較 WT 有顯著下降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39

[39-41為題組]閱讀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主要有四類型:
減毒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及蛋白質疫苗。
目前各國施行的疫苗中,除了減毒疫苗外,其它三種都是針對最先在中國發現的COVID-19病毒棘蛋白(spike)而設計,
其主要區域WU、UK、SA、RBD 包括受體結合區(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胺基酸序列(圖8黑框區)。DNA疫苗是將COVID-19病毒以腺病毒為載體;mRNA疫苗是將病毒的一段mRNA轉殖進宿主細胞中,即可被人體轉出此病毒的棘蛋白;蛋白質疫苗則是直接將棘蛋白打入人體。這些疫苗最終目的都是用棘蛋白誘發人體產生足夠的中和性抗體以對抗病毒。 D614G的意義:又發現英國突變株(UK株):UK株的棘蛋白產生D614G突變點(圖8)。D614G意思是棘蛋白上的第614位置的胺基酸由天門冬胺酸(D)突變成甘胺酸(G),導致UK突變株的棘蛋白與人類細胞受體(ACE2)結合能力增強,提升感染效率。幾個月後,南非發現了南非突變株(SA株):該SA突變株的棘蛋白與UK株一樣具有D614G突變,然而SA株的RBD區域多產生了E484K突變(圖8),也就是棘蛋白的第484位置的胺基酸由麩胺酸(E)突變成離胺酸(K)。 此外,COVID-19病毒顆粒上棘蛋白是以三元體狀態聚合成一個單元,該單元的三個棘蛋白通常是封閉狀態(close form)存在。若三元體單元其中一個棘蛋白呈現開放狀態(open form),則該開放狀態的棘蛋白可以與人類ACE2受體結合,造成病毒套膜與宿主細胞膜進行融合,導致感染。研究發現D614G突變使棘蛋白開放態比例增加,使其更易與人類受體結合。依據上文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39-41題:
39. 下列有關COVID-19疫苗之敘述,何者正確?
(A) COVID-19減毒疫苗以病毒的棘蛋白製備而成
(B)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COVID-19 DNA疫苗或mRNA疫苗,是在進入人體後使細胞產生病毒棘蛋白以誘發免疫反應
(C) 疫苗要能誘發人體產生足夠的中和性抗體才能對抗病毒
(D) 目前人們接種的COVID-19疫苗在人體產生的棘蛋白皆不包括病毒的受體結合區
(E) D614G突變不會影響棘蛋白與ACE2受體結合的能力

[]
答案

(A)以病毒棘蛋白製備而成的為蛋白質疫苗
(B)疫苗是引起主動免疫
(D)皆包含病毒的受體結合區(RBD)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40

40. 若疫苗是針對WU株之棘蛋白胺基酸序列設計,研究發現此疫苗對UK株有保護效果,而對SA株的保護效果大幅降低。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 RBD序列與COVID-19疫苗保護力有關
(B) E484K突變使疫苗保護力降低
(C) D614G突變導致疫苗保護失效
(D) WU株疫苗無法與SA株RBD結合導致疫苗無保護力
(E) D614G突變促進病毒複製 41. UK株與SA株的感染率都比WU株來得高,下列原因哪些正確? (A) UK與SA株棘蛋白都有D614G突變 (B) D614G突變會導致更多開放態棘蛋白 (C) UK與SA株的開放態棘蛋白比例比WU株低 (D) D614G突變不會影響棘蛋白與ACE2受體的結合能力 (E) 本文證實SA株E484K突變和棘蛋白開放態增加明顯相關

[]
答案

:(C)UK 株為 D614G 突變,而題幹說疫苗對 UK 株有保護效果,因此此突變不會造成疫苗失效
(D)文中無法得知
(E)是提高病毒與人類細胞受體結合力
答案:(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41

[39-41為題組]
41.UK 株與 SA 株的感染率都比 WU 株來得高,下列原因哪些正確?(A) UK 與 SA 株棘蛋白都有 D614G 突變
(B) D614G 突變會導致更多開放態棘蛋白
(C) UK 與 SA 株的開放態棘蛋白比例比 WU 株低
(D) D614G 突變不會影響棘蛋白與 ACE2 受體的結合能力
(E) 本文證實 SA 株 E484K 突變和棘蛋白開放態增加明顯相關
[]
答案

(C)突變株的開放態棘蛋白比例比 WU 株高
(D)會影響棘蛋白與 ACE2 受體結合
(E)文中未提及
答案:(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42

閱讀三
[42-43題組]附生性蘭花如蝴蝶蘭是常見的觀賞花卉,此類花的花粉不是散生物粒狀而是黏聚成花粉塊,以誘引昆蟲為其授粉。蘭花種子沒胚乳,無法像別的種子植物靠自己養份萌芽。臺灣科學家為了解蘭科植物花形演化的謎題,與國際國際合作研究附生性蘭花與較原始的地生性檯蘭花在基因表現上的差異。從形態上觀察,附生性蘭花可以攀附樹幹生長且具有唇瓣;而地生性檯蘭花不具攀附樹幹能力,也不具有唇瓣,但其花瓣呈現對稱性(圖 9);花粉維持散生原始型態。從基因表現量的研究,發現下列二項結論:(1)唇瓣花中的 B 基因與 E 基因的表現量較高;(2)附生能力與 A 基因表現高有關。此外,科學家也比較蘭花及種子植物的基因體,得到另兩項推論:(1)失去 P 基因和蘭花演化出花粉塊有關;(2)失去 M 基因則影響胚乳種子形成。
依據上述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 42-43 題:
( )42.有關檯蘭花的特性下列何者正確?
(A)可在原生地的樹幹上發現
(B)花瓣不對稱
(C)其 A 基因有高表現量
(D)B 基因與 E 基因的表現量較附生性蘭花低

[閱讀題]
答案

檯蘭花為地生性,不具攀附能力,無唇瓣,花瓣對稱,A基因表現量低,B、E基因表現量較附生性蘭花低。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43

閱讀三[42-43題組]附生性蘭花如蝴蝶蘭是常見的觀賞花卉,此類花的花粉不是散生物粒狀而是黏聚成花粉塊,以誘引昆蟲為其授粉。蘭花種子沒胚乳,無法像別的種子植物靠自己養份萌芽。臺灣科學家為了解蘭科植物花形演化的謎題,與國際國際合作研究附生性蘭花與較原始的地生性檯蘭花在基因表現上的差異。從形態上觀察,附生性蘭花可以攀附樹幹生長且具有唇瓣;而地生性檯蘭花不具攀附樹幹能力,也不具有唇瓣,但其花瓣呈現對稱性(圖 9);花粉維持散生原始型態。從基因表現量的研究,發現下列二項結論:(1)唇瓣花中的 B 基因與 E 基因的表現量較高;(2)附生能力與 A 基因表現高有關。此外,科學家也比較蘭花及種子植物的基因體,得到另兩項推論:(1)失去 P 基因和蘭花演化出花粉塊有關;(2)失去 M 基因則影響胚乳種子形成。
依據上述內容和習得的知識,回答第 42-43 題:
( )43.當分析一株具有唇瓣的附生性蘭花基因表現時,最可能得到下列哪一種結果?

[閱讀題]
答案

具有唇瓣的附生性蘭花應有高的B、E基因表現量(唇瓣)和高的A基因表現量(附生能力)。答案需根據選項具體判斷,但根據原文,A、B、E基因表現量應皆高。原題選項標示不清,但根據解析,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44

44-45 題為題組
張生在做有關生物組織探討活動時,利用顯微鏡觀察兩種組織細胞,並繪出下列甲、乙二圖(圖10)。
( )44. 甲圖最有可能是下列何種細胞?
(A)神經細胞
(B)骨骼肌細胞
(C)平滑肌細胞
(D)柱狀細胞

[實驗題]
答案

甲圖細胞呈紡錘形,無橫紋,為平滑肌細胞。神經細胞有突起;骨骼肌細胞有橫紋;柱狀細胞為上皮細胞。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Posted in

110指考生物考科-45

44-45 題為題組
張生在做有關生物組織探討活動時,利用顯微鏡觀察兩種組織細胞,並繪出下列甲、乙二圖(圖10)。
( )45. 下列對乙圖細胞的敘述,何者正確?
(A)較可能為一動物的軟骨細胞
(B)該些細胞常見於動物的支持組織中
(C)該些細胞處於高視深液環境中
(D)該些細胞較可能存於根皮層

[實驗題]
答案

乙圖細胞有細胞壁且發生質壁分離,為植物細胞處於高滲透壓環境。(A)軟骨細胞為動物細胞;(B)動物支持組織無細胞壁;(D)根皮層細胞排列較疏鬆。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