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66

科學家透過各種地質探勘後,繪製出某地區的地層示意圖(圖18),假設此露頭不會經過地層倒轉,則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岩層的生成順序可能是A-B-I-C-D
(B)岩層的生成順序可能為A-B-C-D-I
(C)該火成岩形似火山,A、B先生成,火山I和C同時形成
(D)根據載切定律,比比A、B和C早生成
(E)缺乏化石和定年資料,無法判斷岩層的確切年代

[多選題]
答案

圖18中,A,B,C,D為沉積岩層,I為火成岩侵入。(A) I侵入A,B,C,故I晚於A,B,C,但早於D(因D未被侵入),順序可能A-B-C-I-D或A-B-C-D-I?若I是火山頸,可能與C同時?但圖中I切穿C,故I晚於C。(B) A-B-C-D-I,I最晚,可能。(C) I若為火山,可能與噴發沉積物同時,但圖中I切穿C,故I晚於C,不一定同時。(D) I切穿A,B,C,故I晚於A,B,C,錯。(E)對,無定年資料無法確切年代。故(B)(E)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67

以下短文有不少謬誤,下列以粗體底線標示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人類生活對石油的依賴甚深;然而(A)石油是化石燃料的一種,屬於非再生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且大量使用石油已對地球環境與其永續發展造成了許多負面的衝擊。
石油常作為燃料,是許多機具運作的能量來源,但是(B)石油的燃燒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到氣圈中,強化溫室效應。這已被認為是今日全球暖化的主因,且(C)二氧化碳進入平流層後,會與臭氧產生反應,導致臭氧洞的產生;此外,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聯增的結果,亦使得海洋中溶解、吸收的二氧化碳顯然增加,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後會形成碳酸,造成了海洋酸化。(D)海洋中具物質載體的生物,例如:砂藻,將首當其衝受到熱體溶解的威脅,生態系統也將岌岌可危。
石油亦是塑膠製品的原料,而塑膠多難以自然分解,眾多未被妥善回收的廢棄塑膠製品會到達海洋。(E)在北太平洋環流系統包圍中的中央海域中,那裡流速緩慢,也發現有塑膠碎屑聚集的大型區塊,由於這些碎屑在海水中過於富集,已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多選題]
答案

(A)石油是非再生資源,正確。(B)燃燒石油釋CO₂,強化溫室效應,是全球暖化主因之一,正確。(C)CO₂主要在对流層,導致溫室效應;臭氧洞主因是CFCs,非CO₂,錯誤。(D)「熱體溶解」應為「殼體溶解」,指碳酸鈣殼因海洋酸化溶解,矽藻具矽質殼,不易受酸化溶解,錯誤。(E)北太平洋垃圾帶確實存在,正確。故(A)(B)(E)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68

電波望遠鏡之父親斯基(Karl Jansky)利用自製天線偵測暴風雨的電波訊號時,另外發現不明來源的訊號。他在了一年時間研究這個不明電波,發現每隔23小時56分出現一次最大值。根據這個發現,可以猜測這個不明電波最可能來自何處?
(A)地球電離層
(B)銀河系中心
(C)太陽
(D)金星
(E)月球

[單選題]
答案

23小時56分是恆星日,即地球相對於遙遠恆星的自轉週期。訊號以恆星日週期出現最大值,表示源頭位於天球上固定位置(相對於恆星),故來自銀河系中心或其他遙遠天體(B對)。太陽日為24小時,若來自太陽則應以24小時為週期(C錯)。電離層、金星、月球的位置變化週期不同。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01

太陽風是太陽表面所噴發出來的高能帶電粒子束。當這些物質到達地球時,時速常超過百萬公里。太陽風與下列哪一現象最有直接關係?
(A)潮汐 (B)極光 (C)日全食 (D)流星雨 (E)沙塵暴

[單選題]
答案

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受地球磁場導引進入兩極地區,與大氣原子碰撞激發產生極光。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02

聖嬰現象是大氣與海洋交互作用下的大自然變化,會導致地球上部分地區短期氣候異常。有關聖嬰現象發生時所作體的大氣與海洋變化或影響,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A)赤道東風減弱 (B)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海溫上升
(C)南美洲西岸湧升流增強 (D)赤道西太平洋地區海水高度降低
(E)赤道西太平洋地區降雨量減少

[單選題]
答案

聖嬰年赤道東風減弱,東太平洋海溫上升,西太平洋海水高度降低、降雨減少。湧升流因風減弱而減弱,非增強。(C)錯誤。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03

恆星的表面溫度與呈現的星光顏色有關,當我們觀賞夜空中閃爍的恆星,可看出恆星的顏色有白、藍、黃、紅等。下列選項中,顏色產生的原理何者相同?
(A)恆星與煙花的火光 (B)紅色恆星與紅色的火星
(C)藍色恆星與藍色的花 (D)紅色恆星與火山熔岩發出的紅光
(E)藍色恆星與瓦斯燃燒發出的藍光

[單選題]
答案

恆星顏色來自黑體輻射,溫度越高越偏藍。火山熔岩、煙花火光、瓦斯燃燒藍焰也是高溫熱輻射(黑體或近似黑體)。藍色花是色素反射/吸收,火星紅色是反射光,原理不同。故(A)(D)(E)為熱輻射,但選項要求「何者相同」且為單選。比較下,(D)紅色恆星(低溫黑體)與火山熔岩(高溫熱輻射)均為熱輻射,原理相同。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04

水深越深,波浪的行進速度越快,然而受海底地形起伏影響,當波浪向海岸傳播時,往往會因速度變慢而產生偏折的現象。圖中虛線為等深線,越靠近海岸水深越淺。灰色實線為海浪的波前,箭頭代表波浪的行進方向,假設海底地形變化皆相同,則下列選項何者為最可能的波浪傳播路徑?

[單選題]
答案

波速v∝√h,水深h變淺,波速變慢。波前平行等深線,由深到淺,波前轉向與等深線更平行,即波向線(垂直波前)向法線偏折(折射)。看圖,波前從外海深水區傳向淺水岸邊,波前應逐漸轉向與海岸線平行,波向線應偏向垂直海岸(法線)。選項中波前逐漸與等深線(平行海岸)平行者為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05

在很多工作環境中,機能衣料提供重要的安全防護,例如:導電性較高的防靜電工作服,可抑制人體及服裝累積靜電荷,以消除或減小靜電放電的危害,因此已成為石油化工業極基本的防護必需品。下列有關防靜電工作服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導電纖維可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屬或有機物的導電材料製成
(B)在紡織時按照一定比例均勻混入導電纖維,可製成防靜電纖物
(C)為防止服裝累積靜電荷,可利用具有導電性的纖物製作工作服
(D)導電纖維每單位長度的電阻值越大,越容易使電荷流動而不致累積
(E)防靜電工作服可利用接地導引電荷或中和放電的方式,防止累積靜電荷

[單選題]
答案

電阻越大,電荷越難流動,越易累積靜電。(D)錯誤。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06

某生做「電磁感應」的示範實驗時,先將具有鐵心的小線圈串接直流電源供應器,形成迴路以產生磁場,再利用一個只串接檢流計的大線圈,套在小線圈外圍檢測應電流。下列哪一項操作方式,不可隨產生應電流?
(A)將小線圈在大線圈內外來回抽送
(B)將電源供應器的電壓忽大忽小的調節
(C)將電源供應器的正負端交換連接小線圈的兩端
(D)在小線圈的迴路中串接開關並交替斷開與接通的動作
(E)在大線圈的迴路中串接開關並交替斷開與接通的動作

[單選題]
答案

產生感應電流需磁通量變化。(A)位置改變→磁通變化。(B)電壓變化→電流變化→磁場變化。(C)正負交換瞬間電流方向改變→磁場方向改變→磁通變化。(D)開關通斷→電流有無→磁通變化。(E)大線圈自身開關通斷不影響通過它的磁通量(除非自己電流產生磁場影響自己,但這裡大線圈是檢測用,無電源),不會因此產生感應電流。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07

圖1為氫、氦、汞原子的發射光譜,三位同學觀察後發表見解如下:
甲生:正如條碼可用來辨識不同商品,不同原子產生的譜線,可用來辨識原子的種類
乙生:不同原子產生的譜線波長不同,是物質呈現不同顏色的主因
丙生:原子僅發射特定波長的光譜線,這是原子具有不連續能階的證據
哪幾位同學的說法是正確的?
(A)僅有甲 (B)僅有乙 (C)僅有丙 (D)僅有甲 (E)僅有乙

[單選題]
答案

甲對,光譜如指紋可辨元素。乙不完全對,物質顏色常與反射/吸收光譜有關,不一定是自身發射光譜。丙對,線狀光譜證明能階不連續。故甲、丙正確。答案應為「甲和丙」,但選項中無此組合?選項(A)僅有甲 (B)僅有乙 (C)僅有丙 (D)僅有甲 (E)僅有乙,似乎有誤。可能正確答案是甲和丙,但單選題?題目說「哪幾位」,但選項設計為單選?可能原意是(D)僅有甲、丙?但選項無。根據光譜知識,甲和丙正確。若只能單選,可能選(C)僅有丙,但甲也對。看圖1光譜圖,甲說法正確。推測答案為甲和丙,但選項問題。暫定(D)僅有甲、丙(若D是此意)。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