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1

[題組:第10題至第11題]
若想進一步驗證臺灣本島內的山椒魚起源假說,以下哪一項新發現最能反駁「島內分化論」並支持「島外分化論」?
(A)阿里山山椒魚和楚南氏山椒魚雜交所產生的後代能正常發育為成體
(B)在中國大陸發現新疆山椒魚的DNA序列與阿里山山椒魚最接近
(C)在韓國發現一新疆山椒魚具有相當好的移動能力
(D)在日本發現一新疆山椒魚的棲息環境與臺灣的原生種山椒魚相似

答案

在臺灣以外發現與臺灣物種親緣極近的物種,支持島外分化論,即物種在遷徙前已分化。故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2

人類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一樣會進行有氧呼吸,然癌細胞需要更多能量,因而在有氧情況下,會使用大量葡萄糖進行發酵作用,稱之為有氧糖解。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癌細胞的有氧糖解不會產生丙酮酸
(B)有大量癌細胞進行有氧糖解的組織區域內可偵測到高量乳酸
(C)癌細胞中需要的能量和正常細胞一樣
(D)癌細胞有氧糖解的過程不需粒線體
(E)癌細胞有氧呼吸在粒線體中完成

答案

糖解產物為丙酮酸;癌細胞進行有氧糖解產生大量乳酸;癌細胞能量需求高;糖解在細胞質進行不需粒線體;有氧呼吸在粒線體完成。故答案為(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3

石虎屬於夜行性動物,相較於人的視網膜,牠們的視網膜上何種受器細胞可能會有較高的比例?
(A)機械受器
(B)視網細胞
(C)視網細胞
(D)化學受器

答案

視桿細胞對光敏感度高,負責夜間視覺,夜行性動物視網膜中視桿細胞比例較高。故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4

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何者正確?
(A)物種多樣性的指標包括物種豐富度與物種均勻度
(B)物種多樣性不受生態系擾動的影響
(C)物種多樣性和棲地的異質性而非面積相關
(D)經濟栽培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可被忽略

答案

物種多樣性含豐富度與均勻度;受擾動影響;與棲地異質性及面積皆相關;遺傳多樣性對物種存續重要。故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5

下列有關生態系元素循環的敘述,哪些正確?
(A)生物細胞內的元素循環和大氣中的元素沒有互動,純粹是環境中的作用
(B)生態系中氮元素必須依賴特殊的細菌才能完成循環回到大氣
(C)目前碳循環中的二氧化碳大量釋放是導致地球增溫與海洋酸化的主要因素
(D)能量的流轉是獨立於元素循環之外的途徑
(E)優養化的現象是元素循環的一部分而且牽涉到生物族群數量的變化

答案

元素循環涉及生物與環境互動;氮循環需特定細菌參與;二氧化碳增加導致溫室效應與海洋酸化;能量與元素循環相關;優養化涉及營養鹽循環與族群變化。故答案為(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6

下列有關生物演化理論,何者正確?
(A)達爾文建立學說時,沒有涉及生物族群的數量
(B)沒有天擇的力量,族群仍然可以演化
(C)創始者(拓荒者)效應是屬於天擇運作的一種方式
(D)達爾文提出生物變異時未提及遺傳差異

答案

達爾文學說涉及族群數量;遺傳漂變可使族群演化而無天擇;創始者效應屬遺傳漂變;達爾文提及遺傳變異。故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7

18世紀初期,自然哲學家Stephen Hales將馬繩綁使其倒卧於地後,將長度約270公分且尾端接有小金屬管的玻璃中空管柱,以與地面垂直方式插入其動脈,馬的血液立即湧入且充滿於此管柱中(如附圖)。推測該實驗主要是獲得下列何種生理數據?

(A)神經傳遞速度
(B)肌肉收縮頻率
(C)血壓
(D)心律變化

答案

動脈血壓可將血液推入垂直管柱,柱內液柱高度反映血壓大小。故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8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具有下列何種特性?
(A)主導病毒感染的棘蛋白被包裹在病毒內側而未暴露於外
(B)屬於突變率高的DNA病毒,因此陸續發現不同的變異病毒株
(C)病毒會在細胞中複製並在完成組裝後,離開宿主細胞
(D)即使沒有感染宿主細胞也可自行大量複製,因而具高傳染性

答案

棘蛋白位於套膜外側;SARS-CoV-2為RNA病毒突變率高;病毒需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組裝後釋出。故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19

已知附圖的甲玻片為蕨類的蔗糖切,已玻片為單子葉植物蔗的橫切面。下列有關附圖玻片乙~戊的判斷,何者正確?

(A)乙為雙子葉植物的蔗
(B)乙、戊的玻片中找不到分生組織
(C)乙、丙構造中央的薄壁組織稱為皮層
(D)丙為雙子葉植物根

答案

乙為雙子葉草本莖,具形成層(分生組織);丙為單子葉根;中央薄壁組織為髓,非皮層。故答案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20

[題組:第20題至第22題]
當RNA病毒進行複製時,會依據本身的RNA(稱為正股RNA)作為模板,利用複製酶產生負股的RNA。進而由新生成的負股RNA作為模板,再用同樣的複製酶產生許多的正股RNA。這些正股RNA會轉譯出病毒所需的蛋白,例如外鞘蛋白,將該正股RNA進行包覆形成病毒顆粒後,便可以感染下一個細胞。然而植物細胞為了要對抗植物病毒的感染,發展出一種RNA水解酶DCL4,特別針對正在進行複製的病毒RNA(雙股RNA構造)進行切割水解。反之植物病毒為了抵抗DCL4的攻擊,也特化出一種抑制子蛋白SUP,針對DCL4的防禦反應進行抑制,讓病毒可以順利的進行感染(如附圖1)。受病毒感染的植物,會出現葉形不正常發育,以及植株矮化等病徵。科學家利用基因突變技術將正常野生型菸草WT的DCL4的基因剔除,產生一突變株dcl4。同時也製造一株將SUP基因突變的病毒株sup。科學家設計兩組實驗將這些植物材料與病毒進行感染,實驗一試驗野生型病毒對於菸草株高及葉面積的影響,實驗二試驗病毒突變前後對於菸草株高及葉面積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依本文及所習得的知識回答第20~22題。

 

 

有關實驗一所顯示的結果,推測下列何者正確?
(A)感染野生型病毒的株高較高
(B)DCL4可能與葉的面積大小有關
(C)DCL4對株高影響大
(D)dcl4突變植株與WT植株的型態都不受野生型病毒感染影響

答案

實驗一顯示未感染時dcl4葉面積大於WT,表示DCL4影響葉發育;感染後兩者株高與葉面積均下降,表示病毒影響型態。故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