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地理考科-37

[題組:第37-39題] 荷蘭從 2020 年 1 月起,正名為「尼德蘭」(Nederland),為低地之意,其國土約 50%低於海拔 1 公尺。16 世紀以來,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製造圩田,然而許多歷史上嚴重的洪災多和「與海爭地」關係密切。21 世紀以來,政府轉換思維展開國土保育,啟動「遷地於河」計畫,在該計畫的空間規畫過程中,荷蘭政府透過各種溝通管道與場合,藉由公眾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利用圖像化工具,推估不同情境方案可能的結果與影響,提供對話討論的機會。政府藉此了解民眾需求,民眾掌握專業設計規畫理念,設計單位整合政府與民眾意見作為設計依據,據此整合各方意見,建立共識。請問:尼德蘭的國土治理從「與海爭地」轉變為「遷地於河」,最適合以下列哪個概念解釋?
(A)碳足跡
(B)全球暖化
(C)環境保育
(D)土地退化

[題組題]
答案

從對抗自然轉為順應自然,體現環境保育思維。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地理考科-第4題

圖3是某項自然資源分布圖,顏色愈深代表該項資源愈多。該項自然資源具有下列哪項特性?

(A)常用於發電的再生能源,但開發成本較高
(B)不受天候影響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C)數百萬年的有機物殘骸,可透過燃燒產生能源
(D)具吸碳與固碳功能,有助於減緩全球的氣候暖化

[單選題]
答案

由分布圖判斷為森林資源,具吸碳固碳功能。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地理考科-第8題

在地食材(locavore)是由家庭菜園或在地生產的農作物,近年來此一概念積極地被倡議融入於生活飲食中,強調「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上述內容與下列哪個面向的關係最為密切?
(A)加強專業分工
(B)提高規模經濟
(C)降低生態印跡
(D)建立單一景觀

[單選題]
答案

在地生產消費可減少運輸碳足跡,降低生態印跡。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地理考科-第11題

美國加州南部農業發達,作物生產以蔬菜、堅果、柑橘水果等為主。近年來該地區連續發生缺水問題,導致政府採取全面限水措施,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根據自然環境判斷,造成該地缺水嚴重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A)美國西南部盛行風向改變
(B)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減少
(C)美國西海岸加州河流強度減弱
(D)美國西南部副熱帶高壓盤據不退

[單選題]
答案

加州南部屬地中海型氣候,副熱帶高壓盤據導致乾旱。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地理考科-第13題

東研究指出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未來發生更極端的暴雨事件,圖6顯示某地一場百年重現週期降雨事件之降雨強度與降雨延時的關係。百年重現週期的降雨事件是指平均每100年內會發生一次的降雨;降雨延時為一場降雨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根據此研究,若圖中粗黑線為現今狀況,當氣候變遷趨勢加劇時,粗黑線最可能移動至哪條區線?

(A)甲
(B)乙
(C)丙
(D)丁

[單選題]
答案

氣候變遷加劇極端降雨,降雨強度增加,曲線向上移動。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地理考科-第30題

[題組:第29題到第30題]
大肚台地東坡出現多條旱溪的現象,最可能是下列哪項原因所致?
(A)上游在乾季時,缺少地下水流注入溪床
(B)上游發生河川襲擊,造成谷寬水少現象
(C)上游表土多為紅土,有利雨水迅速入滲
(D)上游為岩溶地形,地面水轉變為地下水

[題組題]
答案

紅土透水性高,雨水迅速入滲,形成間歇河。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地理考科-03

河狸是一種半水生的囓齒動物,會利用樹枝、泥土和石頭等材料,在河流中建造水壩,為自己創造理想的棲息地,有「自然界水壩工程師」之稱,這些水壩有些可能長達數百公尺。照片2為河狸在某河流所興建的水壩。該水壩未被洪水沖毀的期間,其對於該河流最可能產生下列哪些影響?

甲、減少水壩上游入滲量
乙、降低水壩下游洪峰流量
丙、減少水壩上游地表逕流量
丁、減少水壩下游河流輸沙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單選題]
答案

水壩能暫時儲水,減緩下游洪峰流量(乙);攔截泥沙,減少下游輸沙量(丁)。上游水位上升,入滲量增加(甲錯);地表逕流速度變慢,但不等於逕流量減少(丙錯)。故選(C)。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地理考科-05

某研究指出:「阿美族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因居住環境不同而發展出相異的飲食特色(甲)。東海岸的阿美族有著高超的潛水射魚技術,因而有海鮮水產飲食文化;縱谷區的阿美族多上山狩獵,出發前並有特定的儀式(乙),因而有食肉的飲食文化。上述兩種主要都是男性的工作,而阿美族女性則是以採摘野菜為主(丙),發展出野菜的飲食文化,她們會隨著季節時令及地域不同,有什麼便採集什麼,採摘剛好的量,避免整株拔起,只取嫩葉食用(丁)。」題文中畫線代號部分,何者最能直接說明阿美族的傳統生態知識?
(A)甲
(B)乙
(C)丙
(D)丁

[單選題]
答案

(丁)描述採摘剛好的量,避免整株拔起,只取嫩葉,反映永續利用的傳統生態知識。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地理考科-13

[題組:第13-15題]
紫斑蝶是全球唯二的越冬型蝴蝶,約在3月至4月回溫時,會隨著南風北上繁殖覓食,稱為「初春北返」;秋季時,會遷徙至南臺灣山谷避冬,稱為「南遷渡冬」。高公局為保護飛越國道的紫斑蝶安全,每年會在國道三號特定路段,架設長約1,100公尺、高4公尺的防護網,如圖5中甲點所示。

某生為提升大眾對紫斑蝶的認識,開發一款手機應用程式,使用者安裝後,只要接近紫斑蝶發現地,就會自動顯示該處紫斑蝶的相關資訊。請問:
在全球暖化情境下,紫斑蝶北返和南遷的日期,長期來看,最可能發生何種變化?
(A)兩者都提前
(B)兩者都延後
(C)北返提前,南遷延後
(D)北返延後,南遷提前

[題組題]
答案

全球暖化使春天提早,北返提前;冬天延後變冷,南遷延後。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