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時,氯化鈣、氯化鉀及草酸鉀在100.0克水中的溶解度分別為74.5、34.2及30.0克。草酸鈣的莫耳溶解度為4.8×10\(^{-5}\)M。根據上述的數據,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草酸鈣的莫耳質量為128 g/mol)
(A)草酸鈣的溶解度約為6.1×10\(^{-4}\)克/100.0克水
(B)草酸鈣的Ksp為2.3×10\(^{-9}\)
(C)100.0的水不能同時完全溶解34.2克氯化鉀和74.5克氯化鈣
(D)將3克氯化鈣粉末置入130.0克草酸鉀飽和水溶液中,充分攪拌後,無沉澱產生
(E)於134.2克的氯化鉀飽和水溶液中加入1.0克草酸鉀。經充分攪拌後,溶液內仍有固體存在。這些固體是未能溶解的草酸鉀
溶解度
114分科化學考科-11
11. 某生配製濃度均為1.0 M的Pb(NO\(_3\))\(_2\)、H\(_2\)SO\(_4\)、BaCl\(_2\)與AgNO\(_3\)四種水溶液後,忘記標示,致使無法辨識各溶液。為能得知各溶液成分,他先將溶液標示為:甲、乙、丙、丁,再從中分別多次取出1.0 mL,兩兩混合,所得實驗結果記錄如下:
I. 甲與乙混合後會產生白色沉澱。甲與丙或丁混合,則無變化。
II. 乙與丙、丁混合時,皆會產生白色沉澱。若對乙與丁反應所得的產物加熱,則所得沉澱物會溶解。
III. 丙與丁混合時會產生白色沉澱,加熱後不會消失。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甲為AgNO\(_3\)
(B)乙為H\(_2\)SO\(_4\)
(C)丙為BaCl\(_2\)
(D)丁為Pb(NO\(_3\))\(_2\)
(E)若於丁溶液中加入KI水溶液,則會產生沉澱
114分科化學考科-20
[題組:第20-21題]某生量測三個鹼土族金屬的氫氧化合物之溶解度,方法如下:
(1) 取適量氫氧化合物置於錐形瓶中,加入蒸餾水後攪拌一天,然後靜置一天
(2) 由(1)的錐形瓶中取適當量的溶液,置於另一個錐形瓶中,以0.0020 M HCl的標準溶液滴定。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 化合物 | 式量 | 取用體積(mL) | 標準酸滴定用量(mL) |
|---|---|---|---|
| Mg(OH)₂ | 58.3 | 50.0 | 8.12 |
| Ca(OH)₂ | 74.1 | 1.00 | 24.41 |
| Sr(OH)₂ | 121.6 | 0.500 | 34.87 |
20. 關於此實驗的步驟,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A)步驟(1)應將瓶口用軟木塞蓋緊
(B)步驟(1)靜置的目的是讓懸浮的固體顆粒沉積
(C)此實驗操作溶液溫度需要記錄
(D)步驟(2)應使用適當大小的量筒,取用準確體積的溶液
(E)步驟(2)若改用0.020 M HCl的標準溶液滴定,則可得到更精確的數據
114分科化學考科-21
[題組:第20-21題]… (題組敘述同20題) …
21. 關於上表的結果,下列敘述哪些正確?(多選)
(A)氫氧化鎂的溶解度最小
(B)溶解度較大者,其溶解速率較快
(C)當飽和溶液生成後,固體粒子的溶解與沉澱速率會增加
(D)根據此實驗的步驟與方法,亦可用來量測鹼金族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度
(E)若欲測定 Ba(OH)₂ 的溶解度,則應取用 50.0 mL 飽和溶液
114分科生物考科-08
某生進行生態訪查,採集到某一樣本,將其細胞放入含有不同鹽濃度的甲到丙液體中,觀察其變化,如附圖所示。對照附表不同地區之鹽濃度後,某生最有可能採集到下列哪個物種?
| 高山河水 | 出海口 | 海洋 | |
|---|---|---|---|
| 鹽度(%) | $\lt$ 0.01 | 0.5 – 3.0 | 3.3 – 3.7 |
(A)濁水溪上游岩石上的淡水藻
(B)淺海區的馬尾藻
(C)潮間帶的文蛤
(D)珊瑚礁的小丑魚
105學測自然試題-09
取 30℃ 的飽和 KNO₃ 溶液少許,置於質量為 84.0 克的鎂玻璃上,秤得溶液與鎂玻璃共 86.2 克。俟水完全揮發後,秤得 KNO₃ 粉末與鎂玻璃共 84.7 克。依據以上數據,則 30℃ 時,KNO₃ 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g 水)應接近下列哪一數值?
(A) 16 (B) 27 (C) 32 (D) 47 (E) 54
105學測自然試題-50
108學測自然試題-33
107學測自然試題-03
106學測自然試題-49
王同學用藍色原子筆芯的油墨進行界面活性劑效應的實驗,先配製了甲、乙、丙三個試樣,然後觀察溶液的顏色與油墨的分布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 試樣 | 組成 | 溶液的顏色 | 油墨分布情況 |
|---|---|---|---|
| 甲 | 油墨+10 mL純水 | 淡藍色 | 分布不均 |
| 乙 | 油墨+10 mL純水+少量十二烷基磺酸鈉 | 深藍色 | 分布均勻 |
| 丙 | 油墨+1 mL乙酸乙酯 | 深藍(紫)色 | 藍色油墨全溶 |
根據實驗觀察的結果與推論,試問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甲試樣中的油墨分布不均,表示油墨不易溶於水
(B)乙試樣中的十二烷基磺酸鈉是界面活性劑,故試樣乙會呈現均勻混合
(C)丙試樣中的油墨形成全溶的藍色油墨溶液,表示油墨可溶於乙酸乙酯中
(D)將丙試樣再加入1mL純水,則溶液會分成上下兩層,藍色的油墨主要會在下層
(E)若將少量氯化鈣水溶液加入乙試樣,因鈣離子會破壞界面活性劑的效果,故溶液會形成不易混合均勻的上下兩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