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 Page 2
Posted in

114分科生物考科-19

有關生物分類系統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
(A)林奈考慮了生物源自共同祖先的概念,創立兩界的分類系統
(B)五界說的提出後,導致生物學界廢除林奈的層級分類系統
(C)顯微鏡解析度隨機進步的結果,是導致分類系統演變的原因之一
(D)五界說和六界說的差異,是因為某些生物細胞沒有粒線體
(E)三域的分類系統之所以能夠建立,是基於生物細胞核糖體 RNA 序列的相似性

[多選題]
答案

(C)顯微鏡進步促進分類系統演進
(E)三域系統基於rRNA相似性
(A)林奈無共同祖先概念
(B)林奈層級系統仍使用
(D)五界六界差異基於rRNA
答案:(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07

[題組:第7題到第8題]
2017年古生物學家利用已有的恐龍化石,配合相關分類群的資料,重新建立恐龍分類群間的演化關係如圖2,並建議以此重建圖決定恐龍的歸類範圍。
早期學者認為:「現生的麻雀和已滅絕的三角龍有一個最近的共同祖先;而此祖先所有的後代歸類為恐龍」。依圖2,早期學者認為的恐龍應該從哪一個共同祖先開始算起?
(A)丁
(B)戊
(C)己
(D)庚
(E)辛

[題組題]
答案

沿演化樹將三角龍與麻雀往起源方向連結,最早在「庚」點交會,故「庚」點以後的物種均被稱為「恐龍」。
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自然考科08

[題組:第7題到第8題]
若依據圖2的演化關係,艾雷拉龍、祿豐龍和梁龍也屬於恐龍類群,則下列演化分支圖哪些正確?(應選3項)

[題組題]
答案

(B)錯誤:「恐龍」應包含梁龍、天宇龍、始盜龍。
(E)錯誤:麻雀和暴龍親緣關係最近,其次始盜龍,最後三角龍。
(A)(C)(D)正確:符合演化樹的親緣關係。
答案:(A)(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34

某種螟其翅膀的顏色是由單基因的兩個等位基因 T 與 t 所決定。基因型 TT 與 Tt 的顏色為褐色,基因型 tt 的顏色為黃色。生物學家對此螟族群進行十年調查的結果如圖 11 所示。下列判斷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等位基因 T 與 t 中,t 為顯性
(B)基因型 TT 在族群中的比例逐年升高
(C)等位基因 T 與 t 並存於族群中
(D)褐色螟在族群中的比例逐年降低
(E)此螟族群大小因黃色螟比率的增加而變大

[多選題]
答案

TT、Tt為褐色,tt為黃色,故T為顯性,t為隱性,(A)錯誤。圖11顯示褐色比例下降,黃色比例上升,故(D)正確。黃色個體(tt)存在,表示族群中必有t基因;褐色個體存在,表示有T基因,故(C)正確。無法直接判斷(B)和(E)。答案:(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51

達爾文的小獵犬號之旅,途經厄瓜多爾及加拉巴哥群島。回國後分析旅途所見及所收標本,歸納出共同祖先及物種形成的概念。有關此概念的推衍哪些正確?(應選 3 項)
(A)加拉巴哥群島及厄瓜多爾分處兩大洋演化出不同種的鷹鳥
(B)哺乳動物皆以乳汁養育幼兒,可證明哺乳動物有共同祖先
(C)麻雀與食鹽的翼可證明有共同祖先,但蝙蝠則不是此祖先的後嗣
(D)通常地層古老的化石構造簡單,年輕的相對複雜,可證明祖先及後代之關係
(E)原核及真核生物皆以轉錄及轉譯製造蛋白質,可推論生物界可能單一起源

[多選題]
答案

(B)正確,共有衍生特徵。(D)正確,化石序列支持演化。(E)正確,基本生命過程相似支持共同起源。(A)錯誤,兩地均在太平洋沿岸。(C)錯誤,蝙蝠翼與鳥翼為同源結構(前肢演化)。故選 (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自然試卷_44

44. 有關達爾文的演化論,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2 項)
(A)親代競爭力較強的性狀在後代族群中出現的頻率會提高
(B)達爾文提出天擇說時,未參考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C)越常使用的器官會越發達,且此優勢會遺傳到下一代
(D)當環境資源有限時,可經由突變提高優勢並增加個體數
(E)特有種皆是由不同地理環境的不同始祖演化而來

[多選題]
答案

達爾文時代尚未知孟德爾遺傳定律。天擇說主張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繁殖機會較大。答案:(B)(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自然科試題_26

共同祖先之後代所呈現的同源結構是衡量後代物種間組成自然類群之準則。有關相對自然類群形成之推論,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A)雞和人因體溫恆定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雞與鱷魚
(B)烏龜與蝙蝠因具有後肢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烏龜與海豚
(C)吳郭魚和鮭魚因具硬骨結構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吳郭魚與鯊魚
(D)植物和動物因其細胞具有細胞核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植物與細菌
(E)無尾熊和貓熊因生態習性相似而歸為同一類群,而非無尾熊與袋鼠

[多選題]
答案

同源結構指源自共同祖先的結構。硬骨魚類具共同祖先,(C)正確。真核生物具細胞核為單系群,(D)正確。恆溫為趨同演化,(A)錯誤。故選(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自然試卷_16

「在地球上的生物經演化過程而形成目前的生物多樣性」,依此意涵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地球的歷史顯示歷次物種多樣性大規模減低的主要原因是新物種出現不足
(B)大規模物種消失之後至達成生態系平衡之間,通常物種多樣性會逐漸增加
(C)除了物種多樣性外,通常生物多樣性還可在基因或生態系的層次上加以觀察
(D)若棲地複雜度增大,但因短期物種組成維持不變,故生態系多樣性仍然不變
(E)某顯性對隱性等位基因的比值為3:1,則顯示顯性表徵較隱性更適應環境

[多選題]
答案

(B)大滅絕後多樣性逐漸恢復;(C)生物多樣性包含基因、物種、生態系層次,正確。(A)主因是滅絕事件;(D)棲地複雜度影響多樣性;(E)基因頻率與適應性無直接關係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自然試題-07

一種微球菌 Paenarthrobacteria ureafaciens K172(簡稱 K172)在 1975 年被發現存活於尼龍工廠的汙水池中。此菌具有特別的 nylonase 酵素,能消化人造的尼龍分子,因此被稱為吃尼龍菌。然而,尼龍之發明及使用始於 1935 年,此之前 P. ureafaciens 從未接觸過尼龍。由演化的觀點視之,可用下列哪些論點解釋此菌能夠存活在尼龍工廠的汙水池中?(應選 2 項)
(A)K172是基因改造生物
(B) P. ureafaciens DNA的鹼基序列發生改變
(C)K172遵循細胞來自細胞的細胞學說
(D)K172遵循孟德爾遺傳法則而來
(E)達爾文提出的天擇所造成的生物適應現象

[多選題]
答案

(B)(E) 尼龍為1935年發明的人造物,細菌在短時間內演化出分解尼龍的能力,是因DNA發生突變(鹼基序列改變)產生nylonase酵素,並在尼龍環境中經天擇作用保留此特性。(A)非人為基因改造;(C)(D)為生物學基本原則,但非直接解釋此適應現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