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公民考科-04

某國研究者對於兩性的不平等現象是否會因為年齡層而改變的議題,進行研究,依據年齡層差異,呈現兩性勞動參與率的變化,結果如下圖。

根據該圖,該研究者最可能做出以下何項推論?

(A)不論年齡層,女性的失業率均較男性為高
(B)不論年齡層,女性平均工資所得較男性低
(C)高齡層的女性,平均就業機會較男性更多
(D)高齡層的女性,相較男性更容易落入貧窮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圖示女性勞動參與率低於男性,尤其高齡層差距大,可能因就業少致貧窮風險高;(A)勞動參與率≠失業率,(B)未提工資,(C)高齡女性參與率低,就業機會少,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公民考科-06

已知某國在過去40年來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有以下趨勢:(1)國民平均教育程度與國民平均所得提高,(2)GDP成長依賴出口帶動及外人投資,(3)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遠超過薪資所得上漲幅度。假設該國有研究者又發現,在此同期,25歲以上的人口當中,不論年齡或世代,子女代的職業與教育程度,和父母代的職業與教育程度的關連性,有微幅下降的趨勢,但高教育程度父母對子女日後職業地位與所得的影響則有上升情形。該研究者擬提出下列四個結論,請指出其中最不可能正確的一個為何?
(A)年輕世代依靠自身努力所可累積的經濟資本,比上一代高
(B)年輕世代擁有較高的人力資本,同時面臨更大的全球競爭
(C)年輕世代擁有的經濟、文化資本逐漸不受其父母、家庭背景影響
(D)年輕世代社會經濟成就越高的人,越可能受惠於其家庭背景優勢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題目指出高教育父母對子女影響上升,(C)主張不受家庭背景影響,與此矛盾,最不可能正確;(A)平均所得提高可能支持,(B)教育程度高可能面臨競爭,(D)符合高教育父母影響上升,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公民考科-38

38. 下表為某國勞動部於2019年的統計資料。資料顯示不同職業別中,女性就業人數占該職業別總就業人數的百分比。假定2019年該國男性勞動參與率比女性勞動參與率高約15%,根據表列資料,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職業別 P欄(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 Q欄(專業人員) R欄(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S欄(事務支援人員) T欄(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 U欄(農林漁牧業生產人員) V欄(技術、操作與勞力工)
2019年女性占比(%) 19 52 52 78 58 24 21

(A)P欄資料顯示以政治、經濟權力分配而言,男性仍然擁有較大社會優勢
(B)Q欄資料顯示該國女性社會地位提升,足以打破「玻璃天花板」的現象
(C)R、S與T欄顯示女性在此三大職業類別的就業機會有超過男性的情形
(D)整體資料顯示該國部分職業性別比失衡,仍存在職業性別偏好的現象
(E)該國女性在部分職業類別有顯著的優勢,凸顯「性別主流化」的成效

[多選題]
答案

答案:(A,C,D)。P欄女性占比19%,男性優勢大(A)正確;R、S、T欄女性占比>50%,就業機會超男性(C)正確;P、U、V欄女性占比低,職業性別失衡(D)正確;Q欄52%未打破玻璃天花板(B)錯;部分優勢未凸顯性別主流化(E)錯,故選(A,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社會試卷48

第47-48題為題組
某學習小組依據題文資訊提出:上述廠商的行為「將使社會不平等現象更加嚴重」。請問該小組論點所指的現象應為何?請在答題卷表格中勾選一項,並從題文中摘述能支持此論點的依據。(3 分,30 字內)

[混合題]
答案

教育程度低者缺乏數位風險意識,更容易受網路資訊影響,加劇數位不平等。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2

某一歷史時期的移民群體,遷居已經八、九代,以領俸祿為生,若有土地也全交給佃客耕種,而不親自下田,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所以當官不明事理,治家也不行。這種現象最可能出現於何時?
(A)春秋時期
(B)兩漢時期
(C)魏晉時期
(D)宋明時期

[單選題]
答案

描述士族門閥世代為官、不事生產的現象,符合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特徵,這些世族依靠九品官人法世代壟斷官職。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48

48-49為題組
◎ 城隍爺自古即是守護城池的神明。明初以後,中央政府在府、州、縣的地方各層級興建城隍廟,將城隍信仰制度化,但縣以下的農村仍信奉舊有的土地公而未設城隍廟。十六世紀後,江南社會經濟繁榮,出現許多新興商業市鎮,它們可能在國家體制之外另建「鎮城隍廟」,祀奉各自所屬縣的城隍爺。每年廟會時,周圍農村的土地廟也會至鎮城隍廟進香,作為神明之間的聯誼,形成層級化信仰圈。請問:
鎮城隍廟也祀奉各自所屬縣的城隍爺,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鎮城隍廟主神需同樣是周圍農村信仰的神
(B)城隍信仰可反映分層管理的地方行政體系
(C)從縣城往來市鎮者能夠於交易時順道參拜
(D)國家開始在市鎮設置政府機構以管理商業

[單選題]
答案

城隍信仰與行政體系掛鉤,鎮城隍廟祀奉所屬縣的城隍爺,反映其信仰層級仿照地方行政體系。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06

西漢初年,政府官員主要由宗室、軍人、富人組成。漢武帝推動政制改革,採納董仲舒建議,擴大推行察舉制度,大量任用讀書人為官。下列何者最適合描述漢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所造成的結果?
(A)地方權力提高,君權弱化
(B)儒生成為官員的主要來源
(C)政府壓抑商人,經濟停滯
(D)政府建立官員的輪調制度

[單選題]
答案

察舉制度以儒學為取士標準,使儒生逐漸成為官僚體系主要來源,確立"獨尊儒術"格局,但並未建立輪調制度。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學測社會試卷19

唐太宗下令大臣修《氏族志》,欲排定各姓氏等級。編成之後,太宗不滿意,指示重修時只需根據現在的官爵等第區分等級。修訂版將各姓氏分成九等級,以皇室為首,外戚次之。高宗時,宰相李義府門第寒微,想與山東士族結親被拒,乃上告高宗。唐高宗因此下令,山東士族「七姓十家不得自為婚」。唐代修訂《氏族志》、發布「禁婚令」,最主要目的是:
(A)擔憂士族通婚,聲氣相通,壟斷科舉考試晉身管道
(B)避免傳統士族透過聯姻結盟,禁婚壓抑其社會地位
(C)禁止士族近親通婚,避免造成人倫與社會關係混淆
(D)擔心士族通婚,擴大土地兼併,造成農民流離失所

[單選題]
答案

唐代打擊山東士族勢力,提升皇室權威,壓抑傳統士族社會地位。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社會試題-46

46-47為題組
宋代立國之初,強化中央集權並提倡文人政治。時人汪洙有《神童詩》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者認為,文人政治本為配合宋初的國家政策,但因宋室後人墨守成規,以致造成重大輕武的現象,終至無法應付強鄰環伺的局面。請問:
下列哪個概念最接近題文(神童詩)所描述的讀書與讀書人從政之現象?
(A)文文化
(B)文化位階
(C)社會資本
(D)政治參與

[單選題]
答案

詩文反映讀書人社會地位高,屬文化位階概念。答案為(B)文化位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社會試題-22

有人指出:雖然參加科舉可以成為官員,但道路艱辛,以蘇州府所轄八個州縣為例,總共有1,500 個生員,但三年之內可以通過科舉者不足50 人,成功率只有三十分之一。無法進入仕途者往往改行經商,有「士而成功也十之一,賈而成功者十之九」的說法。此人指出的現象最可能出現於哪一朝代?
(A)東漢
(B)唐初
(C)宋初
(D)明末

[單選題]
答案

明末科舉競爭激烈,商業發達,許多讀書人轉向經商,形成「儒賈」現象,反映社會流動與經濟發展的變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