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7

中國歷史上某地居民的職業結構如下:十分其民,而工商居其四(占四成);十分其農,而佃戶居其六;十分其力,而傭工(雇傭勞動)居其五。上述的現象最可能發生於:
(A)西漢的關中地區
(B)唐初的華北地區
(C)清初的長江地區
(D)清領前期的臺灣

[單選題]
答案

清初長江下游地區商品經濟發達,工商業比例高,佃農與雇工比例大,反映資本主義萌芽與社會結構變化。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社會試題-40

兩派人討論施政方向,有人認為:殷代的盤庚住茅屋,舜故意把黃金藏起來,漢高祖也禁止商賈當官,就是要遏止貪鄙之俗。也有人表示:各地設置運輸官員,方便運送貨品,可以賤買貴賣,平抑物價,都是便民的作法,有何不好?這兩派人討論的情況最可能是:
(A)漢代的經濟措施
(B)宋代的商業稅收
(C)明代的海外貿易
(D)清代的自強新政

[單選題]
答案

漢代鹽鐵會議曾討論經濟政策,一方主張重農抑商,另一方主張政府介入商業平抑物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漢代的經濟措施。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08

學者分析歐洲某一時期某地600名社會菁英的職業類別及其家庭背景,如圖1、圖2所示。這種情況最可能出現於下列何時、何地?
(A)西元前一世紀,亞歷山卓
(B)西元十一世紀,拜占庭
(C)西元十五世紀,義大利
(D)西元十九世紀,日耳曼

[單選題]
答案

C。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城市出現新興商業與專業菁英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