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13

12-13為題組。

13.關於上文「腳夫」、「寒士」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腳夫和寒士能以豁達心境待人接物
(B)腳夫和寒士各有其專注執著的興趣
(C)腳夫失足破甕,無法承受突發逆境,憾其非夢
(D)寒士名落孫山,對於學識缺乏信心,疑其是夢

[單選題]
答案

腳夫破甕後希望是夢,寒士中舉後懷疑是夢,兩者都因現實與期望落差而產生夢幻感。(A)錯誤:非豁達心境;(B)錯誤:無提及興趣;(D)錯誤:寒士是「中式」非名落孫山。
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24

23-25為題組。

24.下列人物及其言行表現,與孟子所藐的「大人」最接近的是:

(A) 鄭文公 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B) 項羽 (樊噲)瞋目視項王,……項王按劍而賤曰:「客何為者?」
(C) 劉備 (劉備)每與臣(諸葛亮)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D) 楊素 著貴自奉,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
[單選題]
答案

孟子所藐的「大人」是那些講究排場、炫耀權勢者。楊素「著貴自奉,禮異人臣」、「踞床而見」符合這種特質。(A)鄭文公是外交策略;(B)項羽是警惕反應;(C)劉備是批判昏君。
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