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25

[題組:第25-26題]臺灣總督府委託伊能嘉矩進行臺灣踏查。伊能嘉矩於1897年11月的「踏查日記」,記載他到大莊(今花蓮富里鄉東里村)聽一位名叫Taoren 的老人說:我們平埔人最初住在前山舊鳳山縣,受到客人(移入的漢人)壓迫,不得已推舉族中Poanvura 等三人為首,帶領族人避到後山的巴塱衛(今臺東大武鄉),然後北上到卑南。在卑南,受到卑南「蕃」欺負,忍受七年後,舉族北遷到璞石閣(今花蓮玉里鎮)南側的大莊定居。25. 總督府委託伊能嘉矩進行全臺灣踏查,最主要目的應是:
(A)純為對臺灣原住民族進行族群分類
(B)理解漢人與原住民族風俗習慣異同
(C)進行「蕃」地探險以調查土地產權
(D)瞭解「蕃」地實情以制訂治理政策

答案

答案:(D)。1897年日治初期,總督府委託伊能嘉矩踏查,核心是瞭解原住民族分佈、遷徙與社會狀況,為制訂治理政策(如「蕃政」)提供依據;非純族群分類、風俗比較、土地探險,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5

[題組:第35-37題]1900年,日人伊能嘉矩曾針對臺灣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提出以下綱要:(一)臺灣在以前是無智番藜的住所,又僅不過是海賊所據之處所。(二)伴隨東洋航海的發展,變成日本人、中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的海外通商根據地。(三)荷蘭人獨占臺灣的管轄權,臺灣開始進入有秩序的政治之下。(四)鄭氏經略臺灣,形成明、清兩朝廷之爭。(五)清朝征服臺灣後,以防止明朝恢復之目的來進行統治。(六)在清朝統治下,臺灣變成叛黨的根據地。(七)在臺灣內治忽略之時,由於外國勢力的擴張,發生入侵臺灣的計畫。(八)1895年,清朝將維持東洋和平之保障推讓於日本,並在馬關條約中將臺灣割讓給日本。35. 從上述綱要看,伊能嘉矩主要採用哪種編纂策略來書寫歷史教科書?
(A)人物敘事
(B)時序排列
(C)政經專題
(D)全球視角

答案

答案:(B)。綱要從臺灣早期、航海時代、荷蘭時期、鄭氏時期、清領時期到日治初期,按時間順序排列,採用時序編纂策略;非人物敘事、政經專題、全球視角,故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7

[題組:第35-37題]37. 伊能嘉矩所擬的教科書綱要,對清朝治臺顯然抱持負面評價。請從上述綱要找出兩則條目為證據,並舉歷史事例來說明。(4分)

答案

答案:證據1:綱要第五條「清朝征服臺灣後,以防止明朝恢復之目的來進行統治」,事例:清朝頒布渡臺禁令,限制內地人民遷臺,消極治臺。證據2:綱要第六條「在清朝統治下,臺灣變成叛黨的根據地」,事例:清領時期爆發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等叛亂,反映社會不穩。略解:從治台目的與社會穩定性兩方面,結合綱要與具體事例說明負面評價。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