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15題到第17題]
子路為蒲宰,為水備,與其民修溝瀆。以民之勞煩苦也,人與之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之。子路忿不說,往見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與民修溝洫以備之。而民多匱餓者,是以簞食壺漿而與之。夫子使賜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孔子曰:「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於君,發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則可,不則汝之見罪必矣。」(《孔子家語‧致思》)
15. 子路「忿不說」,是因為他認為孔子:
(A)另派子貢,取而代之
(B)體恤災民,毫無限度
(C)拒絕饋贈,不通人情
(D)言行不一,自相矛盾
作者反應
109指考國文考科-23
[題組:第20題到第23題]
23. 古代豪門的居所安排,通常與位階、身分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最不適當的是:
(A)賈政住在榮國府正門內的宅院,顯示賈政在榮國府居於當家地位
(B)賈母和賈政住的正房皆是「五間」,顯示二人在榮國府地位崇高
(C)賈母住在垂花門內的宅院,暗示賈母完全隱退,不過問榮府事務
(D)賈赦住在小巧別致的宅院,暗示賈赦雖是兄長,但權力不及賈政
109指考國文考科-26
[題組:第26題到第30題]
齊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諸客見孟嘗君廢,皆去。馮驩曰:「借臣車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於國而奉邑益廣,可乎?」孟嘗君乃約車幣而遣之。
馮驩乃西說秦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軾結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強秦而弱齊;馮軾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此雄雌之國也,勢不兩立為雄,雄者得天下矣。」秦王跽而問之曰:「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馮驩曰:「王亦知齊之廢孟嘗君乎?」秦王曰:「聞之。」馮驩曰:「使齊重於天下者,孟嘗君也。今齊王以毀廢之,其心怨,必背齊;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君急使使載幣陰迎孟嘗君,不可失時也。如有齊覺悟,復用孟嘗君,則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悅,乃遣車十乘黃金百鎰以迎孟嘗君。
馮驩辭以先行,至齊,說齊王曰:「天下之遊士馮軾結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者;馮軾結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強秦而弱齊者。夫秦齊雄雌之國,秦強則齊弱矣,此勢不兩雄。今臣竊聞秦遣使車十乘載黃金百鎰以迎孟嘗君。孟嘗君不西則已,西入相秦則天下歸之,秦為雄而齊為雌,雌則臨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復孟嘗君,而益與之邑以謝之?孟嘗君必喜而受之。秦雖強國,豈可以請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謀,而絕其霸強之略。」齊王曰:「善。」乃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車適入齊境,使還馳告之,王召孟嘗君而復其相位,而與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戶。秦之使者聞孟嘗君復相齊,還車而去矣。(《史記‧孟嘗君列傳》)
26. 秦王以「跽」姿問馮驩「何以使秦無為雌而可」,透露出秦王的態度是:
(A)驚慌焦慮
(B)敬慎關切
(C)倨傲輕蔑
(D)猶豫戒懼
109指考國文考科-33
[題組:第33題到第34題]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疾癒,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雲:「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蘇軾〈遊沙湖〉)
33. 依據上文,關於蘇軾沙湖之遊,敘述最適當的是:
(A)貶謫黃州時,因欲置田沙湖而有此行
(B)病中邀龐安常同遊清泉寺,品泉賞溪
(C)因療疾而識同遊者,其人聾,觀人畫字以解意
(D)感物興悲,既傷謫居又嘆年老多病,痛飲而歸
109指考國文考科-34
[題組:第33題到第34題]
34. 關於上文蘇軾所作之歌的寫作特色,敘述最適當的是:
(A)上闋寫景,藉由「蘭芽短」、「沙路淨」、「子規啼」描寫秋日清幽
(B)下闋抒懷,化用白居易詩句,抒發了「世殊事異,其致一也」的悲懷
(C)藉問言志,以「無再少」的質疑,傳達「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襟抱
(D)觸景生情,觀蘭溪之水西流而興發「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
109指考國文考科-38
38. 文學作品中,作者常因當前的景物憶起自身的過往。下列文句,具有此一表述方 式的是:
(A)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B)林木蓊翳,大小不可辨名,老藤纏結其上,若虬龍環繞。風過葉落,有大如掌者。又有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櫱,已大十圍,導人謂楠也
(C)舉目四望,盡是繁密排列的古老房屋。當然,其中許多建築物幾度經歷天災兵禍的毀壞而又修復,不可能是十六世紀的原來面貌了
(D)一整個夜晚都是月光,航向克里特島的夜航,原來是為了注解張九齡的一句詩。小時候讀過的一句詩,竟然一直儲存著,是美的庫存,可以在一生提領出來,享用不盡
(E)向左邊看,就在防風林外,一片潔白的沙灘上,白芒花也開著,朝碧藍的大洋,永不休息的浪,它開著,在風裡。我知道它更明更亮更燦爛,曾經就是如此,猶似新雪,在我曾經的旅程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05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21
109指考國文考科(補考)-24
[題組:第24題到第25題]
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至邯鄲,徵兵梁王(彭越)。梁王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高帝怒,使人讓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為禽矣,不如遂發兵反。」梁王不聽,稱病。梁王怒其太僕,欲斬之。太僕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有司治反形已具,請論如法。上赦以為庶人,傳處蜀青衣。西至鄭,逢呂後從長安來,欲之雒陽,道見彭王。彭王為呂後泣涕,自言無罪,願處故昌邑。呂後許諾,與俱東至雒陽。呂後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後令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史記‧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24. 下列敘述,最符合彭越第二次「稱病」心態的是:
(A)暗中聯絡陳豨,為其爭取逃亡時間
(B)不想平白獲罪,也不想與高祖為敵
(C)一方面討好陳豨,一方面向高祖示好
(D)待高祖失利再出兵援助,向高祖邀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