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化學考科-16

[題組:第16-17題]
有甲、乙、丙、丁、戊、己等六個前三週期的元素,其相關的性質如表3所示。
表3

元素 價電子數 電負度 原子半徑 (pm)
1 0.9 154
5 3.0 75
7 3.0 99
6 3.5 73
7 4.0 71
1 1.0 134

16 根據表3所提供的資料,下列有關此六個元素的敘述哪些正確?
(A)室溫下,甲可與甲醇反應
(B)乙的第一游離能小於丁的第一游離能
(C)室溫下,丙分子會與水進行氧化還原反應,而丁分子則不會
(D)丁可形成雙原子和三原子兩種氣體分子,其中三原子分子的變長較長
(E)室溫下,丙和戊均可形成同核雙原子分子,且戊分子的沸點比丙分子的沸點高

答案

略解:甲=Na,己=Li,乙=N,丁=O,丙=Cl,戊=F。
(A)Na與CH₃OH反應生成H₂。
(B)N游離能>O。
(C)Cl₂+H₂O→HCl+HClO(氧化還原),O₂不與水反應。
(D)O₂鍵長(E)Cl₂沸點>F₂。
答案:A,C,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分科化學考科-01

元素 \( \left( ^9_4X \right) \) 的第一游離能為 \( E_1 \),第二游離能為 \( E_2 \),第三游離能為 \( E_3 \)。將 \( E_1 \)、\( E_2 \) 及 \( E_3 \) 的數值大小以柱狀圖表示並繪製如下,則下列何者正確?

答案

\( \frac{9}{4}X \) 為鈹(Be),電子組態 \( 1s^2 2s^2 \)。游離能順序:\( E_3 \) (移除內層電子) $\gt$ \( E_2 \) (移除第二個價電子) $\gt$ \( E_1 \) (移除第一個價電子)。答案:(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09

9. 氦(He)是惰性氣體中最輕的元素,氦的一個價電子游離後,生成了氦離子(He⁺)。下列關於 He⁺ 的敘述,哪些正確?
(A)沒有 3d 軌域
(B)He⁺ 的半徑比 He 的半徑大
(C)基態 He⁺ 的電子組態與氫原子相同
(D)可用波耳的原子模型理論解釋 He⁺ 光譜
(E)由 He⁺ 到 He²⁺ 的游離能比由 He 到 He⁺ 的游離能大

答案

(A)錯誤,He⁺仍有3d軌域,只是基態不佔據。
(B)錯誤,He⁺失去一個電子,半徑變小。
(C)正確,皆為1s¹。
(D)正確,波耳模型適用單電子原子/離子。
(E)正確,第二次游離能大於第一次。答案: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分科化學考科-10

10. 甲、乙、丙、丁、戊五種元素的原子序均小於 20。甲是週期表中質量最小的元素,乙是週期表中電負度最大的元素,丙原子最外殼層電子數是次外殼層電子數的三倍,丁原子序大於丙,而且丁與丙為同一族,另外,戊和乙的原子序總和等於丙和丁原子序總和。下列叙述哪些正確?
(A) 甲與乙形成的化合物不溶於水
(B) 在自然界中的丙有兩種同位素
(C) 甲與丙反應後所得的化合物,可形成分子間氫鍵
(D) 丁在常溫下為黃色固體
(E) 戊的氧化物溶於水呈酸性

答案

甲:H, 乙:F, 丙:O (最外層6e⁻,次外層2e⁻),丁:S (與O同族),戊:P (9+戊=8+16→戊=15)。
(A)錯誤,HF可溶於水。
(B)錯誤,氧有三種穩定同位素(¹⁶O, ¹⁷O, ¹⁸O)。
(C)正確,H₂O可形成氫鍵。
(D)正確,S₈為黃色固體。
(E)正確,P₄O₁₀溶於水生成H₃PO₄,呈酸性。答案: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07

甲、乙、丙、丁、戊代表五種不同元素,其原子的電子排列如圖 3。圖中「●」代表原子核,「•」代表核外電子。圖 3
在常溫常壓下,哪一個是化學活性最大的非金屬元素?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E) 戊

答案

由電子排列判斷:甲(2,1)為Li;乙(2,4)為C;丙(2,6)為O;丁(2,7)為F;戊(2,8)為Ne。非金屬元素為乙、丙、丁、戊。化學活性最大的非金屬是氟(F),即丁。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08

下列有關此五種元素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A) 甲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成分子化合物
(B) 某元素 X 的同位素有 8 個中子,且此同位素的質量數為 14,則 X 為乙
(C) 丙不安定,易與其他元素反應生成化合物
(D) 丁通常失去一個電子與菌素反應形成離子化合物
(E) 戊位於週期表的第二週期

答案

(A)甲(Li)為金屬,易形成離子化合物。(B)乙為C,質量數14,質子數6,中子數8,正確。(C)丙(O)穩定。(D)丁(F)易得電子。(E)戊(Ne)在第二週期,但敘述為「位於」第二週期正確,但本題問正確選項,綜合判斷(B)為最佳答案。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學測自然試題-48

現有X, Y, Z, W, T, Q六種元素,其相關敘述如下:
X和Y均為第三週期的元素,其價電子數分別為2和7;Z, W, T均為第二週期元素,其價電子數依序為4,5,6;Q為第一週期的元素。根據以上資訊回答下列問題。
試問X與Y所形成之化合物的敘述,何者錯誤?
(A)此化合物中X與Y之間的鍵結屬於離子鍵
(B)此化合物易溶於水
(C)將此化合物加熱成熔融態,則可導電
(D)此化合物具有延展性
(E)此化合物之化學式可以XY₂表示

答案

X(第三週期,價電子2)為Mg。Y(第三週期,價電子7)為Cl。形成MgCl₂,(E)正確。為離子化合物,(A)正確。易溶於水,(B)正確。熔融態可導電,(C)正確。離子化合物具脆性,無延展性,(D)錯誤。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6

下列表格中,哪一個選項的三個元素分別符合表格中所列之條件?

元素態為銅狀固體 導電、導熱性佳 原子半徑為同族最小
(A) C Ar F
(B) Si Mg N
(C) P Al Li
(D) B Si N
(E) C Na Al
答案

「銅狀固體」指金屬。導電導熱性佳指金屬。同族原子半徑最小指同族最上方元素(除H)。
(A) C非金屬, Ar鈍氣不導電, F同族最小(O族)。
(B) Si類金屬, Mg金屬, N同族最小(V A族)。
(C) P非金屬, Al金屬, Li為鹼金族最大(非最小)。
(D) B類金屬, Si類金屬導電性差, N同族最小。
(E) C非金屬, Na金屬, Al為ⅢA族,同族最小為B。
只有(B) Si(類金屬,算銅狀固體?), Mg(金屬導電佳), N(V A族最小) 可能符合。嚴格說Si是類金屬,有金屬光澤,算銅狀固體?但通常金屬指如Mg, Na等。選項(B)較接近。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7

某些離子的半徑如表 2 所示(單位:\( 10^{-10} m \)),甲、乙、丙、丁為根據表中資料所作的敘述或推論,下列哪一選項正確?
表 2

離子 \( O^{2-} \) \( F^- \) \( Na^+ \) \( Mg^{2+} \) \( Al^{3+} \) \( S^{2-} \) \( Cl^- \) \( K^+ \) \( Ca^{2+} \)
半徑 1.40 1.33 1.02 0.66 0.51 1.84 1.81 1.51 1.00

甲:表中共有 5 個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18
乙:電子數相同的陽離子,原子序愈大者,半徑愈小
丙:具相同電子排列的陰離子,其半徑隨原子序的增大而變大
丁:同一族的離子,當電荷相同時,其半徑隨原子序的增大而變大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E)甲丁

答案

甲:電子數18的離子:S²⁻(18), Cl⁻(18), K⁺(18), Ca²⁺(18) → 4個,不是5個(O²⁻(10), F⁻(10), Na⁺(10), Mg²⁺(10), Al³⁺(10)為10電子)。甲錯。
乙:電子數相同的陽離子,如10電子:Na⁺(1.02), Mg²⁺(0.66), Al³⁺(0.51),原子序增大,半徑減小,對。
丙:相同電子排列的陰離子,如O²⁻(1.40)和F⁻(1.33),原子序O=8, F=9,原子序增大半徑減小,錯。
丁:同一族離子,電荷相同,如鹼金族離子Li⁺, Na⁺, K⁺(表中K⁺1.51>Na⁺1.02),對。
故乙丁正確。答案(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自然試題-01

X、Y、Z 分別為週期表中,第二與三週期中的三種元素,其原子序之和為 25,在週期表的相對位置如表 1。由這三種元素,可組成許多化合物。
下列有關這三種元素以及其組成化合物的敘述,哪些正確?
甲、這三種元素中,只有一種是非金屬元素。
乙、Z 容易失去兩個電子,形成 Z²⁺ 離子。
丙、由 Y 與 Z 可以組成氣體分子。
丁、X 的價電子數為 1。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丙 (E) 乙丁

答案

設 X、Y、Z 原子序分別為 a、b、c,且 Y 在 X 下方,Z 在 Y 右方。因第二週期有 8 元素,第三週期也有 8 元素,且 a+b+c=25,推得可能為 X=氧(8)、Y=硫(16)、Z=氯(17),但和為 41 不符;若 X=氮(7)、Y=磷(15)、Z=硫(16),和為 38 不符;若 X=碳(6)、Y=矽(14)、Z=磷(15),和為 35 不符;若 X=硼(5)、Y=鋁(13)、Z=矽(14),和為 32 不符;若 X=鈹(4)、Y=鎂(12)、Z=鋁(13),和為 29 不符;若 X=鋰(3)、Y=鈉(11)、Z=鎂(12),和為 26 不符;若 X=氦(2) 不可能,因第二週期。若 X 在第二週期,Y 在第三週期,Z 在第三週期 Y 右一格,設 X 原子序 p,Y=p+8,Z=p+9,則 p+(p+8)+(p+9)=25,3p+17=25,3p=8,p 非整數。若 Z 在 Y 下方則不合理。若 X、Y、Z 為連續三格:設 Y=p,X=p-1,Z=p+1,則 (p-1)+p+(p+1)=3p=25,p 非整數。若 X 在 Y 左上方,Z 在 Y 右方:設 X=p,Y=p+8,Z=p+9,得 3p+17=25,p=8/3 不行。若 X 在 Y 左方,Z 在 Y 下方:設 X=p,Y=p+1,Z=p+9,得 3p+10=25,p=5,則 X=硼(5),Y=碳(6),Z=矽(14),和為 25 合理。檢查:X=硼(5),價電子 3,丁錯。Y=碳(6),非金屬,Z=矽(14),類金屬。甲:三種元素中非金屬只有碳(1 種) → 對。乙:Z=矽,不易形成 Si²⁺ → 錯。丙:Y=碳,Z=矽,可形成 SiC 固體,不是氣體分子 → 錯。丁:X=硼,價電子數 3 → 錯。這樣甲對,乙丙丁錯,無此選項。重新考慮:若 X=氮(7),Y=矽(14),Z=磷(15) 不行,和 36。若 X=碳(6),Y=鋁(13),Z=矽(14) 和 33。若 X=硼(5),Y=鎂(12),Z=鋁(13) 和 30。若 X=鈹(4),Y=鈉(11),Z=鎂(12) 和 27。若 X=鋰(3),Y=氖(10) 不行,因 Y 在第三週期。若 X=氧(8),Y=硫(16),Z=氯(17) 和 41。若 X=氟(9),Y=氯(17),Z=氬(18) 和 44。若 X=氮(7),Y=磷(15),Z=硫(16) 和 38。若 X=碳(6),Y=矽(14),Z=磷(15) 和 35。若 X=硼(5),Y=鋁(13),Z=矽(14) 和 32。若 X=鈹(4),Y=鎂(12),Z=鋁(13) 和 29。若 X=鋰(3),Y=鈉(11),Z=鎂(12) 和 26。若 X=氦(2) 不行。若 X 在第二週期,Y 在第三週期且 Z 在 Y 右一格:設 X=p,Y=p+8,Z=p+9,得 3p+17=25,p=8/3 不行。若 Z 在 Y 下方:設 X=p,Y=p+8,Z=p+16,得 3p+24=25,p=1/3 不行。若 X 在 Y 左方,Z 在 Y 下方:設 X=p,Y=p+1,Z=p+9,得 3p+10=25,p=5,X=硼(5),Y=碳(6),Z=矽(14),和 25。檢查:甲:非金屬有 Y=碳,Z=矽是類金屬,X=硼是類金屬,所以非金屬只有碳(1 種) → 對。乙:Z=矽,不易失去 2 電子形成 Si²⁺ → 錯。丙:Y 與 Z 可形成 SiC(碳化矽)固體,不是氣體 → 錯。丁:X=硼,價電子數 3 → 錯。這樣只有甲對,無選項。若 X=碳(6),Y=氮(7),Z=磷(15) 不行,和 28。若 X=氮(7),Y=氧(8),Z=硫(16) 和 31。若 X=氧(8),Y=氟(9),Z=氯(17) 和 34。若 X=氟(9),Y=氖(10) 不行。若 X=鈹(4),Y=硼(5),Z=矽(14) 不行,因 Y 不在第三週期。若 X=鋰(3),Y=鈹(4),Z=鎂(12) 不行。若 X=碳(6),Y=鋁(13),Z=矽(14) 和 33。若 X=氮(7),Y=矽(14),Z=磷(15) 和 36。若 X=氧(8),Y=磷(15),Z=硫(16) 和 39。若 X=氟(9),Y=硫(16),Z=氯(17) 和 42。若 X=氖(10) 不行。若 X=硼(5),Y=碳(6),Z=鋁(13) 不行,因 Z 不在 Y 右或下。若 X=碳(6),Y=氮(7),Z=鋁(13) 不行。若 X=氮(7),Y=氧(8),Z=矽(14) 不行。若 X=氧(8),Y=氟(9),Z=磷(15) 不行。若 X=氟(9),Y=氖(10) 不行。若 X=鈹(4),Y=氮(7),Z=磷(15) 不行。若 X=鋰(3),Y=碳(6),Z=矽(14) 不行。若 X=氦(2),Y=鈹(4),Z=硼(5) 不行。若 X=硼(5),Y=氧(8),Z=硫(16) 不行。若 X=碳(6),Y=氟(9),Z=氯(17) 不行。若 X=氮(7),Y=氖(10) 不行。若 X=氧(8),Y=鈉(11),Z=鎂(12) 和 31。若 X=氟(9),Y=鎂(12),Z=鋁(13) 和 34。若 X=氖(10) 不行。若 X=鈉(11) 已在第三週期,不符合「第二與三週期」。所以唯一可能是 X=鎂(12),Y=鋁(13),Z=矽(14) 和 39 太大。若 X=鈹(4),Y=鈉(11),Z=鎂(12) 和 27。若 X=鋰(3),Y=鈉(11),Z=鋁(13) 和 27。若 X=氦(2),Y=鈉(11),Z=鎂(12) 和 25。此可行:X=氦(2) 在第二週期最右,Y=鈉(11) 在第三週期最左,Z=鎂(12) 在 Y 右一格。檢查:甲:非金屬有 X=氦(惰性氣體),Y=鈉(金屬),Z=鎂(金屬) → 非金屬只有 1 種 → 對。乙:Z=鎂,易失去 2 電子形成 Mg²⁺ → 對。丙:Y=鈉,Z=鎂,不會組成氣體分子 → 錯。丁:X=氦,價電子數 2(滿殼) → 錯。故甲乙對 → 選 (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