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07

某生進行探究學習時,根據明代《寧波府志》的資料,整理出1522至1542年間鄧縣等地的人口資料(表1)。比對史書記載,發現此時期該地區並無大的天災或戰亂,按理戶數和人口數應會增加,但實則不然。針對上述現象,以下哪個解釋最合理?

嘉靖1年(1522) 嘉靖11年(1532) 嘉靖21年(1542)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戶數 人口數
鄧縣 58,345 193,380 58,350 193,385 58,355 193,395
慈溪 21,000 37,525 19,300 32,501 18,732 27,455
定海 12,517 37,450 13,026 38,808 14,017 38,701
象山 3,802 17,812 3,802 17,812 3,802 17,812

(A)明代簡化賦役為按土地人丁徵銀,官員不再精算戶、口數
(B)當地官員為維持轄下治安,強制將新增加的人口遷移他處
(C)當地鄰近海口,大量人民搭乘海船前往遠東地區開墾荒地
(D)明代實施海禁,當地由於海盜猖獗,政府乃限制移民進入

[單選題]
答案

A。一條鞭法實施後,戶口統計重要性降低,數據失真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47

【題組47-50】某部小說寫道:某彭姓長工偕同妻兒及童養媳燈妹,前往番仔林墾殖。燈妹原是棄嬰,被收養後再轉賣給彭家,預備長大後和彭家兒子拜堂為夫妻。番仔林是原住民族生活空間,漢人進入採集山產或墾殖常遭原住民激烈抵抗。彭家人墾前三年,政府在該地區設撫墾區、番學堂,並布置隘寮僱請隘勇守衛,但仍時有原、漢衝突。彭家進入番仔林後,一家大小在草寮住處周圍的緩坡地伐除茅草和雜木,除林後的緩坡地,首先撿除較大石塊、栽種甘諸,然後在部分山泉較充足的地方,逐步將「甘諸田澗平,築成梯田,引水灌溉種植水稻。」漸漸在番仔林建立起新的家園。請問:燈妹成為彭家童養媳的過程,在現代社會已不容許,應是基於下列哪項價值觀念變遷?
(A)優生觀念下禁近親婚配,故溯及禁止童養媳習俗
(B)晚近以來重視兒少表意權,故不許收養年幼嬰孩
(C)性別平等運動推動平權理念,不再允許販賣女嬰
(D)重視婚姻自由,不許父母指定子女未來婚配對象

[單選題]
答案

D。現代社會重視婚姻自主權,反對父母指定婚配對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48

【題組47-50】某部小說寫道:某彭姓長工偕同妻兒及童養媳燈妹,前往番仔林墾殖。燈妹原是棄嬰,被收養後再轉賣給彭家,預備長大後和彭家兒子拜堂為夫妻。番仔林是原住民族生活空間,漢人進入採集山產或墾殖常遭原住民激烈抵抗。彭家人墾前三年,政府在該地區設撫墾區、番學堂,並布置隘寮僱請隘勇守衛,但仍時有原、漢衝突。彭家進入番仔林後,一家大小在草寮住處周圍的緩坡地伐除茅草和雜木,除林後的緩坡地,首先撿除較大石塊、栽種甘諸,然後在部分山泉較充足的地方,逐步將「甘諸田澗平,築成梯田,引水灌溉種植水稻。」漸漸在番仔林建立起新的家園。請問:題文中「甘諸田……水稻」內容,若以農業系統圖的方式呈現,最可能屬於系統中的哪個步驟?
(A)回饋
(B)投入
(C)產出
(D)過程

[單選題]
答案

D。描述土地整理與作物轉換過程,屬農業生產過程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61

【題組61-64】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舶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64%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持續增加。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1873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在1882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請問:如果要避免華工在旅途中高死亡率的人道悲劇,從「誘因」的角度思考,下列改善作法中何者相對有效?
(A)船公司要求華工在搭船前須先行購買旅行平安險
(B)要求船公司加強對船員進行基本人權的道德教育
(C)依安全抵達目的地的人數比例支付運費給船公司
(D)由船公司要求提高運送費以改善華人的旅程待遇

[單選題]
答案

C。將運費與安全抵達人數掛鉤,創造船公司改善條件的經濟誘因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64

【題組61-64】十九世紀,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先後從事開挖金礦、修建鐵路等勞力工作。當時載運華工橫渡太平洋的輪船公司,為了提高利潤而超載,船舶極端擁擠,華工在漫長旅途中,常受非人待遇而死亡,甚至有高達64%的死亡率紀錄。即使如此,移民美國的華人仍持續增加。在鐵路修建告一段落時,又值美國政府立法廢除某項制度後,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各地華人移工開始進入農、漁、工勞動市場,而白人擔心工作被奪取,薪資被壓抑,針對華人的種族暴力時有所聞。更多的華人陸續聚居到不同的市區,形成各地的「唐人街」族群經濟聚落,其職業與行業特色以經營小生意為主,市場規模小但可互助兼自保。他們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早期唐人街的男性華人,大多是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的生活。1873年後美國經濟蕭條,對華人移民的歧視更形加劇。在工會遊說及各州議會的強力支持下,美國國會在1882年完成立法、由總統簽署通過《排華法案》,對華人移民入境與取得美國籍都設下嚴格限制,這是美國政府通過的唯一針對移民國籍所設定的歧視性法案。請問:題文中,美國出現低階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和該國立法廢除哪項制度有關?此外,早期移民美國的華人,大多過著類似「光棍」(單身)生活的因素為何?

[非選擇題]
答案

廢除奴隸制度。華人將妻子留在家鄉照顧家庭,且女性在美就業困難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2

某國最近爆發食安問題,輿論認為主管機關管理監督不周,嚴重失職,強烈要求主責的閣揆應該下台。依據我國政府體制,若上述事件發生在我國,國會可行使下列何項職權加以課責?
(A)質詢與調查後對該首長提出罷免案
(B)凍結行政預算並重新任命行政首長
(C)對該首長進行失職調查並提出彈劾
(D)對失職的行政首長提出不信任投票

[單選題]
答案

D。我國為雙首長制,立法院可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迫使內閣總辭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4

某學者撰寫一篇關於推動薪資透明化的論文,主張勞動部應積極推動修法,強化對企業及雇主揭露招聘員工薪資的規範,要求薪資未達一定金額的職缺,其招聘公告不能註明「薪資面議」,必須公開薪資範圍,否則即可依法開罰。該學者的論文最可能探討下列哪項法律議題?
(A)國家權力行使與可課責性
(B)勞動法規與權利平等議題
(C)刑罰謙抑及其最後手段性
(D)私法自治的範圍及其限制

[單選題]
答案

D。限制企業薪資面議屬對私法自治原則的限制,涉及契約自由與政府管制平衡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09

中國古代國家從封建制轉化為郡縣制的過程中,統治者控制和掌握人民的方式也出現變革,並形成新的社會型態,此變化最重要的意義是:
(A)編製戶籍成為統治者動員人力的主要依據
(B)頒布法律成為統治者建構權威的主要途徑
(C)徵收賦役是消弭社會貧富不均的主要作法
(D)計口授田是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的主要措施

[單選題]
答案

A。郡縣制下戶籍制度成為國家控制人民、徵收賦稅、動員人力的重要基礎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54

【題組54-56】臺灣的土地產權歷經演變,逐步形成今日制度。清代臺灣的大、小租制是一種土地的雙重所有制:大、小租可分開來交易,小租的買賣不需要大租戶同意,反之亦然。大、小租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利益狀態不明確,容易產生糾紛。劉銘傳曾想廢除多半只在遠方收租、無法決定土地用途的大租戶,但無疾而終。後基於政府土地管理和稅收考量,改以「減四留六」政策,將田賦改由在地小租戶繳交,自此小租戶變成官府認定的業主。「減四留六」政策的推出,過去都認為是劉氏屈服於大租戶反抗而妥協的結果,但近年研究指出,這其實是日治初期總督府為順利廢除大租權而提出的說詞。日治初期為解決一田多主的現象,乃實施整理,賦予這些土地關係法律上的權利,由總督府買下所有的大租權,且不再繼續向小租戶收取大租。為了消滅大租權,改造為「一田一主」,總督府並開始推動土地調查,以訂定明確的大租權補償標準及改訂地租率,此項措施解決了土地產權不明確的問題。請問:根據題文,大租權廢除對於日資企業在臺灣地投資興業,最直接的影響為何?
(A)降低外部成本
(B)增加外部成本
(C)降低交易成本
(D)增加交易成本

[單選題]
答案

C。產權明確化可降低土地交易的不確定性與糾紛,減少交易成本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社會試題_55

【題組54-56】臺灣的土地產權歷經演變,逐步形成今日制度。清代臺灣的大、小租制是一種土地的雙重所有制:大、小租可分開來交易,小租的買賣不需要大租戶同意,反之亦然。大、小租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利益狀態不明確,容易產生糾紛。劉銘傳曾想廢除多半只在遠方收租、無法決定土地用途的大租戶,但無疾而終。後基於政府土地管理和稅收考量,改以「減四留六」政策,將田賦改由在地小租戶繳交,自此小租戶變成官府認定的業主。「減四留六」政策的推出,過去都認為是劉氏屈服於大租戶反抗而妥協的結果,但近年研究指出,這其實是日治初期總督府為順利廢除大租權而提出的說詞。日治初期為解決一田多主的現象,乃實施整理,賦予這些土地關係法律上的權利,由總督府買下所有的大租權,且不再繼續向小租戶收取大租。為了消滅大租權,改造為「一田一主」,總督府並開始推動土地調查,以訂定明確的大租權補償標準及改訂地租率,此項措施解決了土地產權不明確的問題。請問:題文中清代大租戶對土地所擁有的支配力,相較於今日的土地所有權,哪方面的所有權內涵最可能受到限制?請先勾選一項受限的權利內涵,並描述相關題文作為佐證。

[非選擇題]
答案

使用權。大租戶多半只在遠方收租、無法決定土地用途,使用權受限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