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化學考科-24

[題組:第22題至第24題]
生質柴油是具有發展性可替代石油的永續能源之一,可直接或混合石化柴油作為燃料。生質柴油是脂肪酸單烷基酯,可利用廢食用油脂,經由酯交換反應得到,如式(1)所示。酯交換反應可經由鹼或酵素催化進行,其中鹼催化反應的反應速率快,且催化劑用量較少,成本低廉,常用於製備生質柴油。
小華依據化學反應式(2),在實驗室中製備生質柴油;取0.12克氫氧化鉀溶於3毫升甲醇(約為0.074莫耳)後放入試管中,再加入12毫升的廢食用油(約為0.012莫耳),充分混合並加熱使反應完全。
反應後試管內的液體,可用下列甲、乙兩實驗器材來分離,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甲、乙兩器材的名稱。(2 分)
(2) 若將反應後的溶液,置於器材(乙)中,則器材(乙)中的最上層與最下層的物質分別為何?(2 分)

答案

(1) 甲:漏斗;乙:分液漏斗。
(2) 最上層:甲醇(密度最小0.79 g/cm³);最下層:甘油(密度最大1.26 g/cm³)。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31

某生擬將1.00M的NaOH水溶液,加水稀釋成0.100M的NaOH水溶液,則應使用下列哪些實驗器材進行配製?(應選2項)

答案

配製精確濃度溶液需使用體積瓶定量,移液管或定量瓶精確取樣,稀釋時可用燒杯盛裝。圖示中(A)為體積瓶,(C)為移液管,為必要器材。其他如(B)漏斗、(D)錐形瓶、(E)量筒精度不足或不適用。答案為(A)(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1

11-12為題組
在0℃時,有五種不同的氣體、氦化氫、氰、二氧化碳、氫、小華測量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情況,得到圖3中甲、乙、丙、丁、戊五種不同的數值(括弧裡數值為溶解度)。為進一步確認此五種氣體,老師告知小華甲、丙、戊三種氣體的製備與收集的方法,如表1所示。
根據上述的實驗與資料,回答下列各題:
11.試問下列哪一項為氣體了?
(A)氯化氫 (B)二氧化碳 (C)氫 (D)氧 (E)氮

答案

由圖3溶解度:甲(1176)極大應為HCl,乙(507)較大可能為NH₃(但題目氣體有HCl、CO₂、H₂、O₂、N₂,無NH₃?題目文字似有誤「氦化氫」應為「氯化氫」,「氰」可能為「氨」?但表1甲製備為NH₄Cl+Ca(OH)₂→NH₃,故甲應為氨(NH₃),溶解度507。丙為CaCO₃+HCl→CO₂,溶解度1.71。戊為H₂O₂→O₂,溶解度0.049。乙溶解度507?但甲已是507?圖中甲(1176),乙(507),丙(1.71),丁(0.021),戊(0.049)。故乙(507)應為HCl?但表1甲為NH₃(溶解度應很大,但NH₃在0℃溶解度約1176? 實際上NH₃溶解度極大,HCl也極大。可能甲為HCl(1176),乙為NH₃(507)。但表1甲製備為NH₃,故矛盾。可能題目「氦化氫」為「氯化氫」,「氰」為「氨」。則氣體為HCl, NH₃, CO₂, H₂, O₂。甲(NH₃)溶解度507,乙(HCl)溶解度1176?但圖甲(1176)乙(507)。若甲為NH₃(1176),乙為HCl(507)則合理,因NH₃溶解度通常大於HCl。但表1甲製備為NH₃,收集向下排氣法(輕於空氣),符合NH₃。丙為CO₂(1.71),排水集氣法。戊為O₂(0.049),排水集氣法。則丁(0.021)為H₂,最後N₂未列出?題目五種氣體為HCl, NH₃, CO₂, H₂, O₂。故氣體丁為H₂。答案題目問「氣體了」可能為「氣體丁」?選項中(C)氫。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自然試題-12

11-12為題組
12.下面哪一組實驗裝置圖符合氣體乙製備(左圖)與收集(右圖)的方法?

答案

氣體乙溶解度507,為HCl。製備HCl常用NaCl + H₂SO₄ → NaHSO₄ + HCl,需要加熱(液+固→氣)。收集方法:HCl密度大於空氣,溶於水,故用向上排氣法。裝置圖應為液+固加熱製氣,收集向上排氣。對應選項(B)左圖液+固加熱,右圖向上排氣。答案(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32

某生想利用圖 9 的燃燒分析實驗裝置,推導出某一值含碳、氫、氧三種元素化合物的實驗式。實驗中利用丙、丁兩支吸收管,其中一支填充過氯酸鎂(吸收水分),另一支填充氯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稱量兩支吸收管燃燒前後重量差,即可分別算出生成的水及二氧化碳重量,進而求出各元素之重量百分率,最後求得實驗式。為了使未知化合物燃燒完全,通常需使用氧化銅。下列針對圖 9 的實驗裝置甲、乙、丙及丁處所應放置的物質及其功用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 氧化銅應放於乙處
(B) 氧化銅為還原劑
(C) 過氯酸鎂應放於丁處
(D) 氫氧化鈉應放於丁處
(E) 實驗前後,需分別稱得氧化銅、過氯酸鎂及氫氧化鈉的重量,才能推算出碳、氫、氧三元素的重量

答案

氣流方向:乾燥氧氣→甲(燃燒區,放樣品+氧化銅)→乙(氧化銅,確保完全氧化)→丙(吸水,過氯酸鎂)→丁(吸CO₂,氫氧化鈉)。氧化銅是氧化劑(B錯)。過氯酸鎂在丙,氫氧化鈉在丁(C錯,D對)。氧化銅在乙處(A對)。氧元素重量由樣品總重減去C、H重求得,不需稱氧化銅等重量(E錯)。故(A)(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