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歷史考科-31

31. 學生在進行專題討論時,閱讀到以下兩則臺灣考古報告:資料甲:從陶瓷組合觀察,大坌坑遺址出土的十二和十三世紀貿易瓷器組,幾乎與日本九州南面的奄美大島,以及九州福岡的博多遺址出土者一致。資料乙:除臺灣北海岸以外,近年來在西海岸也都發現有少量宋元時期的瓷器,例如臺中清水中社遺址發現浙江越窯青瓷、彰化菜園角遺址發現青瓷、臺南西寮遺址發現福建窯青瓷。根據這兩則資料,可以得出下列哪些可能性的推論?
(A)史前臺灣的人群已經與外界發生了互動的關係
(B)大坌坑文化的人群已經可以自行製作青瓷器具
(C)大坌坑遺址與九州福岡博多遺址應屬同一族群
(D)臺灣是十二、三世紀陶瓷貿易航線的一個據點
(E)宋元時中國東南沿海人群大量移居臺灣西海岸

答案

答案:(A,D)。大坌坑遺址瓷器與日本一致,西海岸有宋元瓷器,反映臺灣與外界互動(A)、是陶瓷貿易據點(D);未提自行製作青瓷、同一族群、大量移居,故選(A,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17

一份考古報告指出:雷厝(雲林麥寮)遺址出土的文物豐富,有史前陶片、青花瓷片、硬陶、瓦片、瑪瑙珠、鐵器、豐富的海貝,及鹿、羊、牛、豬等獸骨,而以鹿骨最多。遺址年代約距今540-340年間,推測應屬貓兒幹文化。學者根據文物內容,推斷這個文化已與中國有交流,支持學者看法的主要依據應是:
(A)鐵器、海貝
(B)鹿骨最多
(C)青花瓷片、硬陶 (D)瓦片、瑪瑙珠

答案

答案:(C)。青花瓷片、硬陶是明清時期中國常見器物,雷厝遺址出土此類文物,證明與中國有交流;鐵器、海貝、鹿骨、瓦片、瑪瑙珠非中國特有,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