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3分科歷史考科-26

[題組:第25-26題]26. 這段「踏查日記」的內容,可做為下列哪項研究的參考?
(A)清領時期臺灣分類械鬥
(B)臺灣開港後的社會變遷
(C)日治時期「蕃」地教育
(D)南臺灣平埔族群的東遷

答案

答案:(D)。日記記載平埔人從南臺灣鳳山縣東遷至花蓮大莊的過程,可為南臺灣平埔族群東遷研究提供史料;未提分類械鬥、開港變遷、日治教育,故選(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歷史考科-42

四、1847 年,史家蘭克(Leopold von Ranke)完成《宗教改革時期德意志史》一書,在〈導言〉 中,蘭克暢論史家治史之道,現代史家奉之為圭臬:「我觀察到這一時刻已經來臨:編寫近代史時,不必再倚賴(事實發生)那個時代歷史家 的記錄,除非這些歷史家對發生的事實確實是親身體驗和見證,那他們的記錄就可以信賴。 我們完全不必理會那些根據距原始資料甚遠的材料寫成的史書,因為它們根據的不是當事 人的記述、不是原始的一手材料。就我書寫的時代而言,要徹底呈現歷史真實已不再遙不 可及。我運用大量檔案文獻,它們是……我在檔案館中蒐集到的……一手史料。」仔細閱讀這段文字,回答下列問題:1. 蘭克把歷史材料區分為三類:(甲)「當時史家的記載」;(乙)「後來史家的撰述」;(丙) 「原始的一手材料」。從蘭克的觀點,這三類資料的證據價值,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為何? 請以甲、乙、丙表示。(2 分)2. 蘭克樂觀的主張:到他的時代,歷史家編寫「近代史」時,「要徹底呈現歷史真實不再遙 不可及」。他樂觀的理由何在?(2 分)

答案

答案:1. 丙>甲>乙。2. 理由:蘭克可在檔案館中蒐集到大量一手史料(檔案文獻),作為編寫近代史、還原歷史真實的依據。略解:蘭克強調一手史料的核心價值,認為獲取一手史料使還原真實成為可能。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