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
107學測自然試題-67
地球在形成初期,組成物質曾因經歷高温熔融過程而依密度重新分布,最終使地球具有分層結構。在這些不同分層結構中有其特有的岩石,例如花岡岩、玄武岩、橄欖岩……等。此外在地表上也常發現鐵隕石,其主要成份為鐵鎳合金。下列有關這三種岩石與鐵隕石的密度比較,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 花岡岩>鐵隕石>橄欖岩 (B) 玄武岩>花岡岩>橄欖岩
(C) 橄欖岩>玄武岩>花岡岩 (D) 玄武岩>橄欖岩>鐵隕石
(E) 鐵隕石>橄欖岩>花岡岩
106學測自然試題-34
地球的固體結構中,最外部的地殼可區分為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下列有關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 2 項)
(A)一般而言,大陸地殼的厚度較海洋地殼為厚
(B)大陸地殼的密度較海洋地殼小
(C)大陸地殼主要為砂鎂質岩石,而海洋地殼則以砂鋁質為主
(D)目前發現最老的海洋地殼為40億年
(E)海洋地殼主要為沉積岩層
110學測自然試卷_18
113學測自然試題-50
【第50-53題組】在寒武紀以前的地層中,可找到由氧化鐵與二氧化矽鈕粒反覆堆疊形成的「鎬狀(帶狀)鐵礦床」,是重要的鐵礦來源。約24億年前的地層中,更普遍地出露厚層的鎬狀鐵礦床。鎬狀鐵礦床形成原因的假設模型,是由亞鐵離子( Fe\(^{2+}\))與氧氣作用生成氧化鐵( Fe\(_2\)O\(_3\)及 Fe\(_3\)O\(_4\))沉澱所致。而 Fe\(^{2+}\)是由海底岩漿噴發所形成,氧則是由藍綠菌行光合作用所產生。
圖20彙整了一些地球歷史事件,包括化石紀錄、鎬狀鐵礦形成時段與相對含量,以及大氣中氧氣含量相對於現今濃度的變化。
下列關於鎬狀鐵礦與相關地球歷史事件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 Fe\(_2\)O\(_3\)是亞鐵離子經還原反應形成的
(B)在24~35億年前,鎬狀鐵礦床形成當時,大氣中氧氣的濃度並未大幅增加,而是在其形成後,才大幅增加
(C) Fe\(_2\)O\(_3\)與 Fe\(_3\)O\(_4\)均不易溶於水
(D) Fe\(_2\)O\(_3\)與 Fe\(_3\)O\(_4\)均屬於分子化合物
(E)在19億年前,鎬狀鐵礦床形成時,推測當時海洋中 Fe\(^{2+}\)的濃度大幅上升
113學測自然試題-52
【第50-53題組】在寒武紀以前的地層中,可找到由氧化鐵與二氧化矽鈕粒反覆堆疊形成的「鎬狀(帶狀)鐵礦床」。下列觀察或推論哪些正確?(應選3項)
(A)鎬狀鐵礦大部分出現在24億年前的地層中
(B)亞鐵離子源自岩漿,因此鎬狀鐵礦屬於火成岩類
(C)今日海水中的亞鐵離子濃度較25億年前為低
(D)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呈現線性增高
(E)細菌可存活在極低氧的環境中
113學測自然試題-53
【第50-53題組】在寒武紀以前的地層中,可找到由氧化鐵與二氧化矽鈕粒反覆堆疊形成的「鎬狀(帶狀)鐵礦床」。
(a)依據在地球歷史出現的次序,由早期到晚期排列下列事件:(只須寫出事件代碼)(2 分)
(甲)臭氧層的形成
(乙)氧氣開始在大氣中快速累積、含量驟增
(丙)生物上陸
(丁)鎬狀鐵礦床的形成
(b)針對(乙)事件,則35~22億年前之間,除了在約23億年前有氧氣量的驟增外,若只考量光合作用的進行,還可推論出地球大氣的組成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1分)而此組成變化可能對全球氣溫造成的影響為何?(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