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組:第13-14題]某國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過去該國原住民族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比例,明顯低於非原住民,最主要是受到早期許多不利於原住民族的社會、經濟及文化因素所導致。後來該國政府修正制度,針對原住民族設置外加錄取保障名額,且這些名額不會影響其他非原住民學生。該國有學者撰文評論上述政策,文中指出:政府推動該項政策,長期而言,可增強該族群成員的自信心,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於扭轉該族群的不利處境。請問:
依據題文,該國政府採取的措施及所欲達成的目標,最適合以下列哪項論述加以闡釋?
(A)透過政策措施提升原住民族的經濟處境
(B)藉由修正制度設計以落實平等公民權利
(C)減少族群間的學歷落差以拉近族群隔閡
(D)強化原住民族教育以保障少數族群文化
多元文化與族群
113分科公民考科-02
對於疫情如何影響社會,有兩種不同觀點。甲觀點主張:疫情影響廣、且無人倖免,所以是「公平」的;乙觀點則認為疫情的影響程度,會因個人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而有所不同。圖1是某國有關不同族群的疫情數據。請問
下列有關該資料的解釋敘述,何者最正確?
(A)支持甲觀點,因I大於III
(B)支持乙觀點,因II大於III
(C)支持甲觀點,因I小於II
(D)支持乙觀點,因III大於IV
113分科公民考科-07
[題組:第7題]
某國一個少數族群音樂團體,經過激烈競爭,獲得該國政府頒發音樂界最高獎項,發表以下感言:「感謝這個獎項支持多元族群文化;在這片多元、自由和民主的創作沃土,不但讓許多的『我』,可以是不向的『我』,也讓許多的『我』,願意在這個國家成為『我們』」。從國家政策及其影響的角度,該團體的感言與下列哪項論述最吻合?
(A)鼓勵多元文化自由競爭的國家政策,有利於文化創新發展
(B)背誦不同族群文化的國家政策,最能激發多元創作的沃土
(C)文化的多元認同與國家政策關係密切,後者能夠促成前者
(D)多元文化與自由民主息息相關,兩者皆仰賴國家政策支持
113分科公民考科-17
[題組:第16-17題]
各國皆有老年犯罪現象,據媒體報導,有些高齡犯罪者因貧窮無法養活自己,或因其他社會、經濟原因流落街頭,迫使他們以犯罪換取監獄的免費生活與照顧。學者甲表示,因老年犯罪成因眾多,以刑罰手段來解決此問題有其侷限。學者乙則指出,此犯罪現象的出現,印證某學派的主張:社會結構之運作往往偏向維護優勢群體利益,忽略處境不利群體需求,使其處境更惡化。請問:
17.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學者乙引用之學派特別重視的主張?
(A)能力屬弱勢之群體,往往在社會競爭中落入不利處境
(B)市場競爭有助提升動機,將促使能力較佳者更有成就
(C)確保才能優異者獲得高報酬工作,始可促進社會發展
(D)看似合理的社會資源分配,常潛藏機會的壟斷與排除
113分科公民考科-20
[題組:第20-21題]
甲是我國平地原住民,向來關注地方公共事務與原住民族權益保障的議題,並考慮參選立法委員。依現行制度,在全國立委總席次中,平地原住民立委應選名額為3席,約占2.7%的國會席次,超過我國平地原住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約為1.2%)。甲除了想為平地原住民發聲,也想爭取地方鄉里的權益,決定參選區域立委。然而當甲嘗試向選務機關辦理登記參選區域立委時,得知依現行法律,除非同意註銷原住民身分,否則僅能以平地原住民身分,參與全國平地原住民立委的選舉,不得參與區域立委選舉。甲認為只有透過憲法法庭裁判途徑,才能實現其權利。請問:
20. 我國平地原住民立委應選名額的規劃,最主要是植基於下列哪項人權理念?
(A)保障平地原住民的個人權利 (B)促進原漢族群間的實質平等
(C)維護平地原住民的自決權利 (D)實現不同族群的無差別對待
113分科公民考科-35
[題組:第32-35題]
某國長期存在歧視國際移工的社會問題,而且國際移工在勞動契約期滿前,除非原雇主同意,或遇到勞工權益受損並申訴成功,否則無法轉換雇主。某日下午,甲於ATM領錢時,便衣員警依甲容貌而懷疑是「逃逸移工」,且擔任許欺集團車手,立即喝吆甲並要求甲交出居留證供警察查驗。甲表示未隨身攜帶,並要員警不要妨礙其領錢。員警認為甲不服從盤查且無居留證,顯有犯罪嫌疑,乃將甲上銬帶回警局。在警局內,警察拒絕甲委任律師的要求,並將甲關在偵訊室內連夜詢問。甲拒絕配合,不願回答任何問題,警察直到隔天早上始釋放甲。此事經當地媒體報導,引發輿論批評。某移工權益團體對該案提出檢討,特別關切政府應解決警察對移工的偏見和歧視性執法問題。請問:
35. 若該國政府著手回應移工權益團體的關切,下列哪些作為較能彰顯審議民主的精神?
(A)邀集民意代表開會協商,共同審議歧視移工的罰則
(B)提出保障移工積極平權的措施,交由公民投票決定
(C)廣邀利害關係者開會,以研讀相關的移工保障措施
(D)諮詢移工仲介機構的意見,強化移工增能訓練方案
(E)邀請移工參與協商對話,擬訂防止歧視性執法規範
112分科公民考科-04
古巴在2022年實施新版「家庭法」,不論同性伴侶與異性伴侶皆可締結婚姻,成為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共產國家。從我國憲法基本權利角度,該法落實的人權,與下列哪項社會運動訴求的人權屬性最接近?
(A)多國女性串連訴求女性公開自身的受性騷擾經驗
(B)臺灣社會運動團體訴求的居住正義以及房市改革
(C)美國抗議警察針對黑人暴力執法所爭取的權利保障
(D)臺灣居民民眾運動所爭取的土地正義與諮商同意權
112分科公民考科-09
[題組:第9題至第10題]
◎ 阿米希人(Amish)是200多年前因為受到宗教迫害而由瑞士遷移到美國的一群清教徒。他們信仰堅定,自力更生,自己辦學,反對暴力,相信上帝的權柄而不透過政府的公權力來解決爭端,更認為社群與家庭凝聚力是維持信仰的根基。此社群拒絕現代設施,過著19世紀般的儉樸生活。有學者指出,阿米希人不接受現代文明,認為新事物會影響家族團結或使生活變複雜,更認為電力會導致對物質的過度追求,拒絕使用彰顯身分的商品以避免人們的相互競爭。請問:
依據這位學者的判斷,阿米希人不使用電力及彰顯身分的商品,主要是為了避免造成下列何種概念所描述的現象?
(A)文化位階 (B)環境衝擊 (C)刻板印象 (D)階級複製
112分科公民考科-10
[題組:第9題至第10題]
若欲對阿米希人表示尊重,並平等對待其信仰與特殊的社區生活,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多元文化主義的主張?
(A)禁止觀光客參訪該社區,避免其與不同文化交流互動
(B)保障社群信念,以法律免除其接受學校體制國民教育
(C)推廣其符合自然生態的農業知識,達到永續發展理想
(D)鼓勵學術界踴躍研究阿米希社群,以保障其文化傳承
112分科公民考科-14
[題組:第13題至第14題]
從平等原則及人權的觀點檢視該部落成員的投書意見,以下評論何者最適切?
(A)國家應無差別對待全體國民,故不應該採納其意見
(B)為尊重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族權利,故應採納其意見
(C)為落實保障個別原住民的權利,故應該採納其意見
(D)公有地開發應由全民公投決定,故不應採納其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