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25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回答問題。答案請標明(一)、(二)書寫,(一)、(二)合計文長約200-250字(約9-11行)。
(一)甲文為何認為老莊和孟子不夠幽默?
(二)依據甲文的觀點,為何乙文「吾與點也」可以呈現孔子的幽默?
甲: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是一種從容不迫的達觀態度。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聰明起來,對人之智慧本身發生疑惑,處處發現人類的愚笨、矛盾、偏執、自大,幽默也就跟著出現。我們讀老莊之文,想見其為人,總感其酸辣有餘,溫潤不足。老子多苦笑,莊生多狂笑。老子的笑聲是尖銳的,莊生的笑聲是豪放的,容易流於憤世嫉俗,失了幽默溫厚之旨。幽默是溫厚的,超脫而同時加入悲天憫人之念。孔子溫而厲,恭而安,無適,無必,無可無不可,近於真正幽默態度。我所愛的是失敗時幽默的孔子,是吾與點也幽默自適的孔子。孔子既歿,孟子猶能詼諧百出。齊人一妻一妾之喻,大有諷刺意味,然孟子機警犀利,理智多而情感少,所以不近於幽默。中國人往往未明幽默之義,認為幽默必是諷刺,其實幽默非輕快自然不可,所以特別標明閒適的幽默。(改寫自林語堂〈論幽默〉)
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 …(曾皙)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論語‧先進》)

答案

答案:(一)甲文認為幽默需溫厚、超脫且含悲天憫人。老莊之文酸辣豪放,老子苦笑尖銳、莊子狂笑豪放,易流於憤世嫉俗,缺溫厚;孟子雖詼諧,卻機警犀利、理智多情感少,不符幽默輕快自然之義,故皆不夠幽默。(二)甲文認為幽默是從容達觀。乙文中,曾皙述浴沂風雩之願,孔子贊「吾與點也」,不執著於建功立業,顯現從容自適;其態度溫厚超脫,不偏執、不強求,契合幽默含悲天憫人、輕快自然的特質,故能呈現幽默。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37

關於下文,適當的解說是:
蘇子曰:「奴亦知夫秦與清乎?暴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受虧者如彼,而卒莫不消也。蓋將自其暴者而觀之,則其位曾不能以悠久也;自其受虧者而觀之,則仁與義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人各有權。苟非法之所許,雖一毫而莫取。惟無額之給俸,與出張之旅費,爾得之而為贓,民出之而甘心,取之無抗,徵之不拒,是島民者之無盡藏也,而爾與汝之所共適。」故喜而笑,停盞再酌。更闌已深,各自安眠,相與枕藉乎牢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賴渭水〈入獄賦〉)
(A)套用蘇軾〈赤壁賦〉句型,並襲用文中盛衰無常的旨意
(B)以秦、清兩朝終至覆滅的史實,推知剝削人民的執政者不能久存
(C)藉受虧者的遭遇為鑑,指出人民若一味姑息暴政,不足憐恤
(D)「且夫天地之間,人各有權」意謂人民應有受法律保障的權利
(E)「爾與汝之所共適」是諷刺統治階層聚斂不已,人民莫可奈何

答案

(A)正確。明顯模仿〈赤壁賦〉句式
(B)正確。以秦清覆滅諷刺暴政
(C)錯誤。文中未指責人民姑息
(D)正確。強調人民權利應受保障
(E)正確。諷刺官吏貪汙
故正確答案為(A)(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