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1分科生物考科-30

某生將一個馬鈴薯切割成三塊形狀與體積皆相同的立方體後,再以雙氧水來測量甲、乙、丙三組實驗馬鈴薯的過氧化氫酶活性,結果如附圖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甲組是在25℃進行反應,則乙組可能是在30℃進行反應
(B)若乙組是在pH4進行反應,那丙組可能是在pH7進行反應
(C)若甲組是加入1份量的雙氧水,那乙組可能是加入3份量的雙氧水
(D)本實驗所產生的氣體為CO₂

答案

過氧化氫酶最適pH近中性,酸性抑制活性;30℃前活性隨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快表示受質量多或條件佳;產物為氧氣。故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自然試題-52

52-53為題組
科學家發現光碟表面的微結構能提升太陽電池吸收日光的效率。如果先利用高分子材料將光碟表面的結構轉印下來,再轉移至太陽電池上,此微結構的尺寸介於150至250nm間,不但可讓人射光線在元件內部的移動距離增長,並且可使元件吸收幾乎全部波段的日光,進而提升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相較於未使用光碟圖案的大陽電池,其元件吸收效率高出22%,效果卓越。
52. 由上述可得知,哪些因素會影響太陽電池由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應選2項)
(A) 電池的工作溫度
(B) 光在電池內部行經的路徑長
(C) 電池內外結構的電阻係數
(D) 電池吸收日光的波長範圍
(E) 太陽與電池之間的距離

答案

文中提到微結構使光在內部移動距離增長(增加吸收機會)(B對),且可吸收幾乎全部波段日光(擴大吸收波長範圍)(D對)。工作溫度、電阻係數、日地距離文中未提及。答案(B)(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