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學者認為:伊斯蘭教自創始之初即承認某些社會不平等,並在聖典中認可。近代以來,伊斯蘭世界湧現一連串社會和宗教運動,試圖推翻存在身分高貴與低賤、富有與貧窮、阿拉伯與非阿拉伯之間的藩籬,以其違背伊斯蘭教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但仍有一些群體之間的不平等,不曾受到上述運動的質疑,這包括:
(A)白人與黑人
(B)男人與女人
(C)軍人與平民
(D)農人與商人
性別平等研究
114分科公民考科-19
[題組:第19-20題]某研究找到一份資料,分析已生育小孩的夫妻各自平均年所得變動率,如圖2。圖中,橫軸為距離第一胎小孩出生的年數,縱軸為當年相對於第一胎小孩出生前兩年的所得成長率,故對應橫軸為「-2」時,縱軸的男女所得成長率皆為0%。該研究另外也發現,該國男性平均所得一直高於女性。請問:
題文與圖2的資料,最能夠佐證下列哪項關於再生產勞動的論述?
(A)男性投入再生產勞動與頭胎小孩歲數有關
(B)生育前家庭總所得會影響再生產勞動分工
(C)再生產勞動與勞動市場的性別化密切相關
(D)女性常易因再生產勞動而付出較高的代價
114分科公民考科-34
[題組:第34-36題]阿恩的母親素來疼愛女兒,在阿恩婚前即贈與一輛名車供其上班使用。後來阿恩與男同學小新結婚,未約定任何夫妻財產制。兩人原本都是上班族,但小新年邁的父親出現身體失能問題,經協商後共同決定由阿恩辭職照顧小新的父親。然而,阿恩母親卻認為她放棄工作的決定,其實是限縮女性的自我實現。
過了數月,小新遭公司資遣,經過一年仍未找到工作,於是開始抱怨社會不公,雖然仍可以工作,但已放棄自己,家庭經濟因此陷入困境。最後因無法共同生活,小新訴請法院判決離婚並請求分配剩餘財產,同時主張他的財產較少,請求將阿恩母親贈與的名車分配給他。
小新放棄求職的情況,非但不是特例,反而日漸增多。有學者認為,需重新界定失業率,加入小新這類的失業型態,才能反映真實的失業狀況。該學者蒐集近5年三筆失業率的資料,差別在失業人數計算方式的不同,分別定義如圖3中的甲、乙、丙。請問:
下列哪項論述,最能呼應阿恩母親對她放棄工作的感想?
(A)在父權文化的思考下,使居家照顧的工作與男性幾乎無關
(B)社會規範形塑理想媳婦形象,女性被迫承擔照顧長輩責任
(C)職場充斥性別不平等,女性常因遭受壓迫而選擇回歸家庭
(D)相較於男性,女性職涯發展更常受到無形社會規範的制約
113分科公民考科-18
[題組:第18-19題]
某協會受政府委託舉辦教師進修課程,但課程中不僅塑造「男女應有舉止」的性別刻板角色,且有歧視同性戀者的內容。某公民團體發現上述情況後,透過各社群媒體,批判該課程違反性別平等理念。在引發關注後,又進一步邀請民意代表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問題嚴重性。在各方呼籲下,主管機關檢視該協會的課程實施,認為該協會的作為不合規定,故依據相關行政命令,廢止該協會開設教師進修課程之資格。請問:
18. 下列有關社會運動如何運作並產生作用的敘述,何者最能說明該公民團體的行動?
(A)社會運動強調由下而上,因而致力批判政府施政且避免與官方合作
(B)社會運動目標在於改變法規,故重視爭取輿論支持以取得執政權力
(C)社會運動無論能否立即改變政策,若能引發公眾討論即屬發揮成效
(D)社會運動重視減少社會成本,應盡量透過媒體推動以避免街頭衝突
113分科公民考科-28
[題組:第28-31題]
某國過去助產與育後照顧皆由助產士負責,醫師只在產婦難產時才介入協助。但後來人們認為新生兒應由醫師在醫院接生,才是進步的醫療,政府因而以行政命令,規定助產士須在醫師監督下才能從事助產工作。該國推動全民健保後,傳統助產工作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使助產士與相關教育幾近消失。該國近年來因婦產科人力吃緊,有倡議團體主張由國會立法,讓助產士獨立作業,或規定醫院聘用助產士,協助生產及照顧產婦,以減輕醫師負擔,同時更能滿足產婦需求。這些倡議讓大學重新推動助產教育,政府也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助產士的專業性再次受到肯定,且因成效良好,主管機關準備將此計畫法制化,交由國會儘速制定成法律。但該國甲學者提醒,立法過程仍應符合民主國和法治國的正當程序。為解釋助產士的事業技術何以一度受輕視,該國乙學者指出:除了國家政策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職業向來自女性擔任,而以女性為主的職業專業性也經常被社會低估,人們對護理師的觀點即是一個明顯例子。請問:
28. 題文所述之助產士行業,其所面臨之失業類型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八○年代臺灣紡織產業外移,造成國內工作機會減少
(B)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景氣衰退,觀光產業因而裁減人力
(C)喜劇因素的旺季在冬季,一到夏季就有員工會失業
(D)學生畢業要找工作,不一定能夠立刻綜合到台灣公司
113分科公民考科-30
[題組:第28-31題]
某國過去助產與育後照顧皆由助產士負責,醫師只在產婦難產時才介入協助。但後來人們認為新生兒應由醫師在醫院接生,才是進步的醫療,政府因而以行政命令,規定助產士須在醫師監督下才能從事助產工作。該國推動全民健保後,傳統助產工作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使助產士與相關教育幾近消失。該國近年來因婦產科人力吃緊,有倡議團體主張由國會立法,讓助產士獨立作業,或規定醫院聘用助產士,協助生產及照顧產婦,以減輕醫師負擔,同時更能滿足產婦需求。這些倡議讓大學重新推動助產教育,政府也試辦「助產士重返醫院」計畫,助產士的專業性再次受到肯定,且因成效良好,主管機關準備將此計畫法制化,交由國會儘速制定成法律。但該國甲學者提醒,立法過程仍應符合民主國和法治國的正當程序。為解釋助產士的事業技術何以一度受輕視,該國乙學者指出:除了國家政策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職業向來自女性擔任,而以女性為主的職業專業性也經常被社會低估,人們對護理師的觀點即是一個明顯例子。請問:
30. 依據題文,乙學者對於技術專業定位與性別密切相關的看法,最適合以何項論述表示?
(A)要判斷新舊技術的事業性高低,有必要衡量其對於不同性別的影響
(B)新舊技術的事業性高低判斷,會受到性別之社會階層化體制所影響
(C)傳統性別角色使女性僅能從事照顧工作,導致其薪資與職業聲望皆較低
(D)助產工作雖屬傳統技術,但並非專屬女性而是無論男女皆應能平等參與
112分科公民考科-01
某研究指出,與過去相較,男性願意承擔家務勞動的比例明顯上升;然而,雙薪家庭裡,女性仍是家務勞動的主要貢獻者。多數女性期待均等分工,但僅有薪資高的女性得以如願。根據上述發現,從關切性別平權的角度,下列推論何者最適切?
(A)人的精力有限,故市場勞動貢獻越多者越無法對家務勞動有貢獻
(B)職場的性別平等雖已充分落實,但家庭領域的性別平等仍待加強
(C)男性的性別平權意識已有顯著提升,但女性卻仍然受限於傳統觀念之束縛
(D)性平觀念雖普及,但雙薪家庭的市場勞動貢獻仍多立基於女性再生產勞動
112分科公民考科-33
甲、乙、丙三國的國會議員選舉採行不同選舉制度,這三種制度亦存在於我國中央與地方民意代表選舉中。表2是這三國最近一次國會選舉的資料,依據該表,關於這三國選舉制度的運作,下列哪些推論合理?
| 甲國 | 乙國 | 丙國 | |
|---|---|---|---|
| 全國應選名額 | 200 | 250 | 300 |
| 全國參選人數 | 600 | 500 | 1,500 |
| 選區數目 | 200 | 100 | 1 |
| 女性當選人數 | 100 | 125 | 150 |
| 無黨籍當選人數 | 8 | 35 | 0 |
(A)甲國小黨候選人在選舉中當選的機會低於乙丙兩國
(B)乙國候選人必須在選區中獲得最高票始有機會當選
(C)丙國各政黨得票與席次率的吻合程度高於甲乙兩國
(D)甲乙兩國各政黨之間的選舉競爭程度明顯低於丙國
(E)甲乙丙的選舉制度皆具有女性保障名額的制度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