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7學測社會試題-59

59-60為題組
◎ 課堂上,老師向學生介紹一本西方小說,內容寫道:主角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處在陌生環境中,資本家、企業家全部消失,土地、工廠、工具全屬公有;每個人可依照自己的興趣工作,工時不長,工作愉快,社會上每一項商品生產的數量恰能滿足所有人之需。請問:
59. 這本小說最可能描述的是:
(A)十二世紀西歐的莊園生活
(B)十七世紀的自由主義理念
(C)十九世紀的社會主義理想
(D)二十世紀的帝國主義藍圖

答案

烏托邦社會主義思想盛行於19世紀,主張生產資料公有、按興趣勞動、滿足所有人需求,反映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社會試題-35

以下三段資料為三個不同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傳統與西方文化的看法:
資料甲:我們要拋棄傳統中國的四書五經、打倒那吃人的禮教,專心學習西方的民主與科學。
資料乙:我們要拒絕污染心靈的西方文化,更要唾棄傳統中國的文化遺毒,知識青年應該下鄉向農民學習。
資料丙:我們可以仿效西方國家的科學與技術,但是,仍要堅持維護中國的綱常、名教與聖人之道。
上述資料依時序先後應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

丙: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甲:五四運動全盤西化→乙: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反映近代中國思想演變歷程。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11

某本歷史教科書在最後一節「未來的世界」中有如下結論:「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準繩,三民主義將取代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成為領導人類建立大同世界的普遍理念,中國對於這一目標的實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最可能是何時、何地的教科書?
(A)1910年代初的北京
(B)1930年代初的上海
(C)1960年代末的南京
(D)1990年代末的香港

答案

B。1930年代國民黨推行黨化教育,強調三民主義優越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