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政策
107學測社會試題-32
1974 年,印尼當局發現一名在叢林中躲藏的「野人」。這個「野人」表示:為避免被「敵人」發現,不敢進入附近村落,自己耕種,獵捕野生動物維生,就這樣度過數十年,對外界事務,毫不知情。日本駐印尼使館派人前往探視,野人才知道戰爭早已結束。幾個月後,他搭飛機抵達臺灣。這個「野人」身分應當是?
(A)參加東南亞作戰的高砂義勇軍
(B)國共內戰之後撤出大陸的國軍
(C)越戰爆發後逃往東南亞的華僑
(D)印尼排華時,躲藏山區的華人
106學測社會試題-41
某一時期,政府為了吸收民間存款,特別制定<臺灣省各行庫舉辦優利儲蓄存款辦法>,規定每次存入金額不得低於新臺幣300 元,存期不得少於1 個月,利率為月息7 分(即每百元每月7 元,年利率為84%,按複利折合年率為125.08%)。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儲蓄風氣盛行,物價上漲的速度立刻減緩。這種政策的背景是:
(A)1946年,政府因國共內戰需軍費,以高利率吸收民間存款
(B)1950年,政府積極壓抑通貨膨脹,建立民眾對新臺幣信心
(C)1951年,政府籌募公地放領的經費,高利率吸引民間資金
(D)1971年,政府陸續推動大型交通建設,急需民間資金挹注
106學測社會試題-43
表2 是1951 年到1961 年間臺灣農戶數百分比的統計表格,我們如何理解這段期間臺灣農戶資料的變化?
| 時間 | 自耕農 | 半自耕農 | 佃農 |
| 1951 | 38 | 25 | 37 |
| 1953 | 55 | 24 | 21 |
| 1955 | 59 | 23 | 18 |
| 1957 | 60 | 23 | 17 |
| 1959 | 62 | 23 | 15 |
| 1961 | 65 | 21 | 14 |
(A)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成功推行
(B)工業化導致農業人口大量轉往都市
(C)農業機械化減少對佃農勞動力的需求
(D)政府鼓勵大規模農企業取代小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