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0指考化學考科-04

在1952年的第一次氫彈試爆中,首次發現了原子序99的鎧(Es)元素,已知此人造元素同位素Es-253的半生期為20.5天。若是能取得0.20 mg的Es-253,立即與配位基進行合成及鈉化,得到的錐合物產率為70%,經過10天後,則此錐合物中含有黃變後殘餘的Es-253量約為多少(mg)?
(A) 0.18
(B) 0.16
(C) 0.14
(D) 0.12
(E) 0.10

答案

經過10天,半衰期20.5天,\( n = \frac{10}{20.5} \approx 0.488 \),剩餘分率 = \( \left(\frac{1}{2}\right)^{0.488} \approx 0.71 \)。殘餘量 = 0.20 × 0.71 × 0.70 = 0.0994 ≈ 0.10 mg。答案: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物理分科考科_19

在核電廠發生重大核安事故後,附近可檢測出放射性元素鈾-137,鈾-137自發衰變時,核子數減少至原來數目一半所需時間(半衰期)約為30年。已知每1g鈾-137的放射性活度約為 \(3.2 \times 10^{12} \text{Bq}\)(\(Bq\)為放射性活度的單位,\(1 \text{Bq}\)=每秒發生一次衰變;活度亦稱活性);食品中放射性鈾檢驗的容許量標準值為100 \(\text{Bq/kg}\)。
假設一尾100 kg的大型海魚在15年前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只有 \(2.0 \times 10^{-8} \text{g}\)的放射性鈾-137,現今對其殘留的鈾-137進行檢驗,若鈾-137在這期間未被代謝出體外,則其每公斤的放射性活度為食品檢驗容許量之標準值的幾倍?
(A)0.045 (B)0.32 (C)4.5 (D)32 (E)450。

答案

略解:經過15年為半衰期30年的一半,殘留質量 \( m = 2.0\times10^{-8} \times (\frac{1}{2})^{1/2} = \sqrt{2} \times 10^{-8} \text{g} \)。
活度 \( A = m \times 3.2\times10^{12} = \sqrt{2} \times 10^{-8} \times 3.2\times10^{12} \approx 1.414 \times 3.2 \times 10^4 = 4.5248 \times 10^4 \text{Bq} \)。
魚總活度 \( 4.5248\times10^4 \text{Bq} \),每公斤活度 \( \frac{4.5248\times10^4}{100} = 452.48 \text{Bq/kg} \)。
容許標準 100 Bq/kg,倍數 \( \frac{452.48}{100} \approx 4.5 \)。
答案: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物理分科測驗–08

有一項理論認為所有比鐵重的元素都是超新星爆炸時形成的。已知 \( ^{235}U \) 和 \( ^{238}U \) 的半衰期分別為 0.704×10\(^9\) 年和 4.47×10\(^9\) 年,若地球上的鈾來自 5.94×10\(^9\) 年前的恆星爆炸,且爆炸時產生相同數量的 \( ^{235}U \) 和 \( ^{238}U \),則目前地球上兩者的數量比 \( ^{235}U \) 約為下列何者?
(A) \( 2^{-9} \)
(B) \( 2^{-7} \)
(C) \( 2^{-5} \)
(D) \( 2^{-3} \)
(E) \( 2^{-1} \)

答案

\( N = N_0 (\frac{1}{2})^{t/T} \)。\( \frac{N_{235}}{N_{238}} = (\frac{1}{2})^{5.94/0.704} / (\frac{1}{2})^{5.94/4.47} = (\frac{1}{2})^{8.44 - 1.33} = (\frac{1}{2})^{7.11} \approx 2^{-7} \),選(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自然試卷_51

51-54題為題組 自工業革命於 $1760$ 年在英國開始後,人類對於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使用滿足了經濟發展和產業革命的需求,然而這些化石燃料的燃燒,也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如圖 15(a) 所示。除了二氧化碳之外,人類對化石燃料的運用也在環境中留下許多痕跡,鉛元素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圖 15(b) 是英國某湖泊岩心(岩芯)中 $1700$ 年以來的鉛濃度變化,圖 15(c) 則是 $1700$ 年以來,該岩心中的鉛-$206$ 與鉛-$207$ 的比例($\frac{^{206}\mathrm{Pb}}{^{207}\mathrm{Pb}}$)變化。

煤和石油有著不同的鉛同位素訊號,如英國地區煤的 $\frac{^{206}\mathrm{Pb}}{^{207}\mathrm{Pb}}$ 比例為 $1.186$,石油的 $\frac{^{206}\mathrm{Pb}}{^{207}\mathrm{Pb}}$ 比例為 $1.067$,分析岩心中鉛濃度以及鉛同位素比例,便能推測該地過去化石燃料的使用情形。鉛-$206$ 及鉛-$207$ 是鉛元素常見的穩定同位素,來源可能是岩石、地下水、煤或石油,同時也可能從鈾元素衰變而來。鈾-$238$ 具有天然放射性,其質子數為 $92$,中子數為 $146$,會歷經衰變過程,轉變成穩定的鉛-$206$ 原子,如下式(2)所示:

$$
{}_{92}^{238}\mathrm{U} \to {}_{90}^{234}\mathrm{Th} \to {}_{91}^{234}\mathrm{Pa} \to {}_{92}^{234}\mathrm{U} \to \cdots \to {}_{81}^{206}\mathrm{Tl} \to {}_{82}^{206}\mathrm{Pb}
\quad \text{式(2)}
$$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有α衰變、β衰變及γ衰變等三種,這三種衰變方式發出的放射線分別為α射線、β射線及γ射線。α射線就是氫-4(⁴He)的原子核,β射線就是具有高能量的電子,而γ射線就是波長極短的電磁波。依據式(2)所示鈾-238(²³⁸U)衰變為鈾-206(²⁰⁶Pb)的過程,下列關於鈾與鉈同位素放射衰變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鈾-238(²³⁸U)發生α衰變後成為釷-234(²³⁴Th)
(B)鈾-238(²³⁸U)發生β衰變後成為釷-234(²³⁴Th)
(C)鈾-238(²³⁸U)發生γ衰變後成為釷-234(²³⁴Th)
(D)鉈-206(²⁰⁶Tl)發生α衰變後成為鈾-206(²⁰⁶Pb)
(E)鉈-206(²⁰⁶Tl)發生β衰變後成為鈾-206(²⁰⁶Pb)

答案

(A)²³⁸U→²³⁴Th為α衰變;(E)²⁰⁶Tl→²⁰⁶Pb為β衰變。故選(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