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09

根據下列三幅對聯的內容,依序選出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選項是:
甲、春暖杏林花吐錦,泉流橘井水生香
乙、擊之有聲乃成器用,薄其所厚不惜工夫
丙、隨地可安身莫訝乾坤為逆旅,當前堪適意且邀風月作良朋
(A)桃李馥郁/開物成務/里仁為美 (B)桃李馥郁/大筆如椽/近悅遠來
(C)術精岐黃/大筆如椽/里仁為美 (D)術精岐黃/開物成務/近悅遠來

答案

答案:(D)。略解:甲「杏林」「橘井」喻醫術,對應「術精岐黃」;乙「擊之成器」喻製作器物,對應「開物成務」;丙「隨地安身」「邀風月為朋」喻處世態度,對應「近悅遠來」,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38

關於下列陸游《老學庵筆記》二則引文,敘述適當的是:
甲、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乙、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於五胡亂華時。北齊魏愷自散騎常侍遷青州長史,固辭之。宣帝大怒,曰:「何物漢子,與官不受!」此其證也。承平日,有宗室名宗漢,自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兵士,舉宮皆然。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大保請官教點兵士書。」都下傳為笑。
(A)「吏卒多被榜笞」,是違反田登禁忌的下場
(B)書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表示吏人已經避開田登名諱
(C)宗漢不喜他人觸犯名諱,乃因「漢子」一詞在當時含有貶義
(D)「舉州皆謂燈為火」、「舉宮皆然」,顯示州民、宮人欣然認同避諱
(E)選用避諱之例,如「放火」、「十八大阿羅兵士」、「兵士書」,應寓有譏諷之意

答案

(A)正確。觸犯名諱者遭鞭打。
(B)正確。用「火」代「燈」以避諱。
(C)正確。文中說明「漢子」為賤丈夫之稱。
(D)錯誤。「舉州皆謂」、「舉宮皆然」是迫於權勢,非欣然認同。
(E)正確。避諱造成語意荒謬,陸游記錄帶有譏諷意圖。
故正確答案為(A)(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04

依據下列框內資訊,關於斯卡羅族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斯卡羅族居住於海拔三百公尺以下,在清代已接觸較多漢人文化;在臺灣接受日本統治後,即以和平、合作的態度迅速成立國語傳習所。同化的程度越深,自我的認知越淡,族群離散也越快。 據大正六年調查,斯卡羅族豬勝東社僅八十九戶,連同射麻里社十九戶、龍墾社二十一戶、貓仔社十多戶,即使加上已移住他鄉的族人,也不過二一○戶,約一千人。到了昭和五年至七年臺北帝國大學調查時,只剩五百人左右。

(A)漢人文化對傳統習俗造成強烈衝擊,導致族人避居外地
(B)低海拔地區的生活條件不良,使族人的向心力日益淡薄
(C)族人響應日人政策設校學日語,間接導致族群日趨式微
(D)大正六年,已有逾半戶數移住他鄉,且多遷居豬勝東社

答案

從文本可知斯卡羅族因接受日本統治後成立國語傳習所,同化程度加深導致族群離散。大正六年約1000人,昭和五年只剩500人,顯示族群式微與日人政策有關。
故選(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1學測國綜試卷32

31-32為題組。

32. 書信語言必須考慮寫信人與收信人的身分、關係。若依據上文鄭燮寫信給堂弟鄭墨的情境,適當的「信封啟封詞/提稱語/結尾頌詞」是:
(A)大啟/左右/大安
(B)台啟/足下/近安
(C)敬啟/惠鑒/文安
(D)銜啟/如晤/勘安
(E)收啟/壇席/福安

答案

鄭燮為兄長寫信給堂弟,應用平輩或稍正式的稱謂。(B)「台啟/足下/近安」適用於平輩間書信;(C)「敬啟/惠鑒/文安」較為正式但也可用;(A)「大啟/左右」過於正式;(D)(E)用詞不恰當。
故選(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2學測國文國綜試卷32

31-32為題組。
依據甲、乙二曲和丙文,關於歷代對屈原的看法,敘述適當的是:

丙 屈原已經成為一個符號和象徵。
漢代,屈原的爭議主要落於「怨君」。儒家對情感表達的理想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肯定屈原的人以注解儒家經書的方式注《楚辭》,試圖建立其經典地位,認為屈原和《詩經》一樣「怨神而不亂」,可與日月爭光。批評屈原的人認為屈原在〈離騷〉有著歌喉式的表達,甚至想出什麼生命,與儒家中庸之道產生劇烈拉鋸。
宋朝遭外族侵鬥踏戶,激發民族情感。《楚辭》讀者對屈原情感表現的理解,不同於漢代只從忠君脈絡詮釋,轉而強調其愛國之心,以國家民族興亡的高度,將「當怨與否」的倫理內涵重新審視,由此確立屈原情感的正當性。
明代黃文煥因家冤下獄,對屈原不被理解的痛苦感同身受。在狱中著《楚辭聽直》,為屈原的忠義之心辯護,希望有人也能替他昭雪冤屈。
屈原之於現代讀者的意義,與社會文化語境相關,面對抗戰,屈原愛國的面向被重新加強。隨著端午節被確立為詩人節,學者開始思考「詩人何為」,從中探討文學與政治的關係。當個人理想遭遇挫折,就像屈原不被楚王了解,這時該不該執著?可藉由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心緒,思考理想和世界的衝突。(改寫自徐平〈一個屈原,各自表述——政大學棟樓揭開屈原的百變面紗〉)

 

(A)漢代對屈原的事跡,在其作品情感的表達方式是否優於《詩經》
(B)宋代時關注屈原愛國之心,從民族情操的角度使經君問題合理化
(C)元代文人喜借用屈原典故,說明自己雖然歸隱卻待時而動的心境
(D)明代時有與屈原相似際遇的人,將自身認同投射到屈原的遭遇上
(E)現代的各種文化語境中,詮釋屈原既保有過去面向也有時代新意

答案

(B)宋代確實因外患而強調屈原愛國心,使怨君問題合理化;
(D)明代黃文煥因自身冤獄而認同屈原遭遇;
(E)現代對屈原的詮釋確實融合傳統與當代意義
答案: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27

關於博物館的場所特性,符合下文敘述的是:
博物館雖然是向大眾開放的空間,但多數人去參觀時,會認為不能穿著太沒「文化」的服裝,以符合場所的調性。博物館也會制定一套規則來約制參觀者的行動,如入館前須經歷像宗教淨化的程序——特定物品或過大的背包不能插入、隨身背包通過安檢、驗票;入館後更須遵守與文物間的安全距離,不能跨越禁止區域,不能拍照。而展場的有重與建築參觀路線,也提供了一個有秩序的、不會引起騷亂的世界。
博物館的展示讓參觀者以為身在「現場」,卻也決定了參觀者可以看什麼、看不到什麼。博物館做為知識集合場,自然成為特定領域的權威,它一方面闡釋作品,對參觀者進行教育,一方面也讓觀眾意識到自己是知識的主體。(改寫自廖世璋〈博物館的社會不平等〉、徐夢可〈博物館觀眾身分的雙重屬性〉)
(A)各博物館所呈現的場所調性,往往受參觀者身分與觀展規則影響而有別
(B)入館前的多道程序,主要是為了減少觀展干擾,營造歷史的「現場」感
(C)博物館的文物分類與展廳安排,已預設某種引導參觀者理解世界的途徑
(D)過度講求秩序,拉進了參觀者與文物的距離,也減低博物館的教育成效
(E)博物館參觀者的視野雖受到知識權威的限制,卻獲得掌握知識的滿足感

答案

(A)文中未提及受參觀者身分影響。
(B)入館程序主要為安全管理,非營造現場感。
(C)符合「展場安排提供有秩序的世界」及「決定參觀者可以看什麼」。
(D)文中未提及減低教育成效。
(E)符合「讓觀眾意識到自己是知識的主體」。
答案:(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4學測國綜試題30

30-3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0-31題。
說明文人嗜遊山水,旅遊對他們而言,是一項綜合性的審美活動,標誌著生活的雅化。
文人遊賞之後,會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詩文記錄下來。由於當時刻著作坊眾多,
文人雅士書寫的遊記,可整理出版,向公眾發行。撰寫遊記,便成為士人重要的文化
資本,用以塑造品味,並以此區別普通遊客。
從晚明文人的論述與當時出現的大量西湖旅遊書籍可知,西湖已成為文人旅遊的
重要目的地。文人在記遊詩文中,以自身的審美情趣,對西湖風景資源進行梳理、總結,
發展了與大眾不同的遊觀。作品發行後,對閱讀者多會產生行為與審美的指引,從而
不斷塑造並加強西湖景物的內涵。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然杭人遊湖,止午、未、
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極其濃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
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侍月記》)
西湖之妙,山光水彩,明媚相涵。圖畫天開,鏡花自照,四時皆宜也。然湯金門
苦於官皂,錢塘門苦僧,苦客,清波門苦鬼。勝在岳墳,最勝在孤山與斷橋。吾極不樂
豪家微貫,重樓架紡,優喧紛笑,勢利傳杯,留門趨入。所喜者野航兩棹,坐恰兩三,
隨處夷猶,侶同鷗鸞。或柳堤魚酒,或僧屋飯蔬,可信可宿。不過一二金而輕移曲採,
可盡雨湖之致。(王思任《遊杭州諸勝記》)

綜合上述三文,關於晚明文人的記遊,說明適當的是:
(A)偏重經驗的總結,而不著力於食宿行程的翔實記錄
(B)既用以記錄遊蹤,亦塑造了旅遊目的地的景物內涵
(C)遊記刊刻發行後,往往引發閱讀者跟風模仿其書寫風格
(D)個人的審美情趣、生活的雅化,在乙、丙二文中分別以待月、野航展現
(E)文人與大眾遊觀方式的不同,在乙、丙二文中都以空間選擇的差異呈現

答案

(A)乙、丙文確有經驗總結,但未強調不著力食宿記錄。
(B)符合「塑造品味」及「塑造並加強西湖景物的內涵」。
(C)文中未提及引發跟風模仿書寫風格。
(D)乙文以待月展現審美情趣,丙文以野航展現生活雅化,符合。
(E)乙文以時間選擇(朝煙、夕嵐)區別,丙文以空間選擇(避開喧鬧處)區別,符合。
答案:(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