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理解
107指考國文考科-02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那夜,我夢見母親。母親立於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裡人家、炊煙、遠山和大江,仰望與原野同樣遼闊的天極,
甲、古道隱跡,遠山墜入蒼茫
乙、線繞子纏繞的是她白髮絲絲啊
丙、母親手中緊握住那線繞子
丁、頃刻,大風起兮,炊煙散逝,落日沒地
戊、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風箏如鯨,載浮載沈
而江聲也淹過了母親的話語… … 母親的形象漸退了。(莊因〈母親的手〉)
(A)甲丙戊乙丁 (B)甲丁戊乙丙 (C)戊丙乙丁甲 (D)戊丁丙甲乙
107指考國文考科-03
107指考國文考科-04
連橫認為學詩須讀書以立根基,下列選項的閱讀次第,符合文中觀點的是:
詩有別才,不必讀書,此欺人語爾。少陵為詩中宗匠,猶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今人讀過一本《香草箋》,便欲作詩,出而應酬,何其容易!余意欲學詩者,經史雖不能讀破,亦須略知二、三,然後取唐人名家全集讀之,沈澱穠郁,含英咀華,俟有所得。乃有所得,乃可旁及,自不至紊亂無序,而下筆可觀矣。(連橫《雅堂文集‧詩薈餘墨》)
(A)香草箋→王右丞集→詩經
(B)詩經→黃山谷詩集→香草箋
(C)杜工部集→左傳→王右丞集
(D)左傳→杜工部集→黃山谷詩集
107指考國文考科-05
依據下文,關於曹操的想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早有人報到許昌,言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為謀士,招軍買馬,積草屯糧,連結東吳,早晚必興兵北伐。曹操聞之,遂聚眾謀士商議南征。荀攸進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孫權,次攻劉備。」操曰:「我若遠征,恐馬騰來襲許都。前在赤壁之時,軍中有訛言,亦傳西涼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曰:「以愚所見,不若降詔,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誘入京師,先除此人,則南征無患矣。」操大喜。(《三國演義》第57回)
(A)欲採荀攸建議,趁孫權陣營發生變故時南征
(B)知馬騰有反意,防他趁曹軍南征時攻取西涼
(C)有意自孫權陣營招降馬騰,再使之討伐孫權
(D)同意荀攸之計,誘馬騰與孫權互鬥進而兩傷
107指考國文考科-07
黃庭堅〈寄黃幾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兩句所描繪的情景形成對比,凸顯其思念之情。下列文句同樣採用對比手法的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B)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在無邊際的天空/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
(C)一個小和尚坐在大廟裡,門突然打開的時候,看見外邊的花、草地和姑娘,門再關上的時候,心關不住了
(D)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於是湖心拋出千萬圈漣漪如千萬條繩子,要逮捕那陣浪
107指考國文考科-08
[題組:第8題到第9題]
「淡」必須是我們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徵,只有「淡」,才能使一個個體同時具備所有能力,並且隨時證明他所擁有的能力。因此,只有平淡的性格才能使對立的質素互不排斥,確保性格的完整多面向,使個人得以毫無阻礙地隨其所處的情境而應變。任何一種才性,都不應當推展到強烈地獨占一個人的整個性格,而應當順著性格來發揮它。最理想的情況,不是英雄主義式的投入,而是保持一種虛待的狀態。如此,他與世界的脈動是協調的,而且能毫無阻礙地接收這些脈動。
中國古代文人都有出仕的懷抱,因此他們只能在當官和辭官退隱之間抉擇。由於文化中重視平淡,他們的人格通常不會特別往哪一個方向突出,而是向所有的可能敞開。聖人既能夠投入政治生活,也能夠以最大的彈性,視當下的需要而退隱。聖人因其本性中的平淡,而能擁有一切的美德,但又不陷溺在任何一種美德裡。通過投入或遠離政治生活,他總是能隨時隨地準備好要面對各種緊急情況。這就是天道,雖然看起來經常變化,卻永遠不偏移。(改寫自余蓮《淡之頌》)
8. 依據文意,最符合文中觀點的敘述是:
(A)退隱閒逸,能使人心境平淡,體驗人生百態進而陶鑄美德
(B)保持彈性,抱持英雄主義者能順時而為,與世界脈動同步
(C)不偏不執,成就性格的完整性,能因應變化而不偏離常道
(D)博採眾長,虛心接受不同意見,可有效處理各種緊急情況
107指考國文考科-09
107指考國文考科-11
[題組:第10題到第12題]
11. 若丙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依據甲表和丙文,下列解說最適當的是:
(A)作者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於是中止在臺灣的工作返回印尼
(B)珠想邀請作者到她家鄉遊玩,讓作者倍感異國友誼的可貴
(C)珠提議「我們搭龍舟回去」,委婉表達無力買機票的心酸
(D)為了不讓珠覺得為難,作者決定打消解說某句名諺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