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理解
108指考國文考科-32
[題組:第32題到第34題]
趙成陽堪,其宮火,欲滅之,無階可升,使其子朒假於奔水氏。朒盛冠服,委蛇而往。既見奔水氏,三揖而後升堂,默坐西楹間。奔水氏命儐者設筵,薦脯醢觴朒。朒起,執爵啐酒,且酢主人。觴已,奔水氏曰:「夫子辱臨敝廬,必有命我者,敢問?」朒方白曰:「天降禍於我家,鬱攸是崇,虐焰方熾,欲緣高沃之,肘弗加翼,徒望宮而號。聞子有階可登,盍乞我?」奔水氏頓足曰:「子何其迂也!子何其迂也!飯山逢彪,必吐哺而逃;濯谿見鱷,必棄履而走。宮火已焰,乃子揖讓時耶!」急舁階從之,至,則宮已燼矣。(宋濂《宋文憲公全集》)
儐者:接待賓客的侍者。
脯醢:肉乾和肉醬。
鬱攸是崇:火氣積聚,指發生火災。
舁:擡。
32. 依據上文,下列文意解說最適當的是:
(A)「委蛇而往」是因為心虛以至於膽怯地前往
(B)「必有命我者」是相信對方一定能救我的命
(C)「盍乞我」是埋怨對方怎麼不把梯子借給我
(D)「飯山逢彪」是在山上吃飯的時候遇到老虎
108指考國文考科-33
108指考國文考科-34
108指考國文考科-35
35. 關於下列文句的意涵,敘述適當的是: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中交通發達,人來人往,聲音嘈雜
(B)「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硫穴地勢低窪,宛如置身鍋底般炎熱
(C)「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天色漸暗,卻流連忘返,進入忘我境界,與大自然合為一體
(D)「草澤群雄,後先崛起,朱、林以下,輒起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朱、林以「反清復明」為藉口,清廷視為叛逆,舊志記載不詳
(E)「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士大夫家宴客,竭盡心力張羅,顯示待客之真誠
108指考國文考科-36
36. 下列各組「」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微」斯人,吾誰與歸/三代以下,世衰道「微」
(B)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C)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臨」谿而漁,谿深而魚肥
(D)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於案上取壺酒,分賚諸徒,「且」囑盡醉
(E)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因」文靜見之可也/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108指考國文考科-38
38. 下列畫底線的文句,是進一步解釋前句「」內所述之內涵的是:
(A)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友從兩手,朋從兩肉」,是朋友如一身左右手,即吾身之肉
(C)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D)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
(E)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108指考國文考科-39
39. 鄭愁予〈三年〉:「啊!已三代了的生命,而我們何其大方地吝嗇著呀。」以「大方」來形容「吝嗇」,詞義相反,意象強烈而特殊。下列文句也有此種用法的是:
(A)整條街上往往只有我一個人,只有我傾聽一街震耳欲聾的寂靜
(B)先生,這是而今詩社裡的故套。小弟看來,覺得雅得這樣俗,還是清談為妙
(C)歌聲如行雲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悠遊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沈澱的情緒
(D)花在與我視線平行的小丘上,英英雪雪,迅速來去,或者在遠處山坡,如成群無數的綿羊,車聲不斷起落,羊群和平低頭
(E)如果作者缺乏自覺,很可能產生評者自評,寫者自寫的現象,至於讀者們也就能看者自看了,這樣的現象,簡直可以說是文明的野蠻
108指考國文考科-41
[題組:第41題到第42題]
41. 依據上文,符合文中對人類「本能」與「反射」說明的是:
(A)人一出生即具有自給自足的本能
(B)人具有複雜的本能,其他動物沒有
(C)因環境發展出各地不同的飲食,是人的本能
(D)人會避開迎面而來的衝撞,屬於反射而非本能
(E)從社會學的觀點,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是藉後天學習而來
108指考國文考科-42
[題組:第41題到第42題]
42. 下列文句,符合上文畫底線處所述情形的是:
(A)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B)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遇行
(C)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D)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E)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