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來找 > > Page 26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7題

依以下蘇先生的看法,滁州鄞那山可能是「鄞那閣」的發想來源,其所持的理由是:

蘇先生
滁州鄞那山之得名,或謂司馬伯曾督察於此,或謂司馬睿曾避亂於此。司馬伯是司馬懿之子,封鄞那王,率兵平吳時接受吳主孫皓的投降。司馬睿是司馬伯之孫,十五歲娶鄞那王爵位,西元318年在江東重建會朝。二人皆與六朝都城金陵關係密切。電視劇《鄞那榜》中,則有個與此山同名的組織「鄞那閣」,攬動了大梁帝都金陵的風雲。因此,若要說劇中「鄞那閣」的發想可能來自鄞那山,是有跡可尋的。

(A)曾有兩位鄞那王對金陵政局產生影響
(B)滁州鄞那山上有晉代所興建之鄞那閣
(C)鄞那山是西晉伐吳與東晉重建的據點
(D)「鄞那閣」藉鄞那王之名在金陵為亂

[單選題]
答案

文中強調兩位鄞那王(司馬伯、司馬睿)皆與金陵(劇中帝都)政局密切相關,因此「鄞那閣」的發想可能源自對金陵有影響的「鄞那山」。故正確選項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8題

8-9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8-9題。

德國作家赫塞曾把孤獨比喻為「荒野之狼」,文學家用來形容孤獨的意象無疑都非常有力,只可惜太個人化了,我想尋找更具普遍性的意象。
孤獨的面貌並非只有悲傷,它也可以是欣然而美好的;事實上,孤獨乃是人必然的存在狀態,也是一種回歸和自由,且常存於深刻的互動中。我在中國哲學裡找到一個簡潔有力的「太極圖」,很適合說明孤獨的特質。太極圖由陰陽(黑色)兩個對稱而對立的半部所組成。如果把陰比為孤獨,把陽比為交會的話,非常能說明孤獨和交會的關係。首先,陰陽兩個半部裡各自包含著對方顏色的若干細線,這反映出:沒有所謂純粹的孤獨,也沒有所謂純粹的交會。其次,兩個半部間有一灰色的中間地帶,這和前者互為對方底景的特質相似。最特別處是在陰的中央位置有個白點,在陽的中央位置有個黑點,這似乎意味著:在人我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會突然體驗到最深沉的孤獨,而在孤獨的極致中,人也可能會突然體驗到自我和天地、人際之間最深沉的交會。
用太極圖來象徵孤獨還有一個優點:它可以映出孤獨和群體生活二者對人同等重要,是體驗世界不可偏廢的兩條路徑。(改寫自菲力浦·科克《孤獨》)

下列敘述,符合上文文意的選項是:
(A)文學家每為孤獨所困,但描繪的內容都是個人化的經驗,難以引起讀者共鳴
(B)孤獨和交會的關係就好比陰、陽,二者互涉於對方之中,不可能真正的獨存
(C)要完整體驗世界必須同時過著孤獨和群體生活,讓自己處於灰色的中間地帶
(D)太極圖中的白點象徵在孤獨中能安慰我們的朋友,黑點象徵人心深處的黑暗面

[單選題]
答案

(A)文中未言文學家描繪難以引起共鳴。(B)符合文中「陰陽互含」的論述。(C)文中強調二者同等重要,但未言必須處於中間地帶。(D)對白點、黑點的解釋錯誤。故正確選項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0題

10-11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0-11題。
少壯時不喜住在固定的地方。當遊覽名山勝水,發現一段絕佳風景時,我定要叫著說:「喔,我們若能在這裡進屋子住多好!」。忘記哪位古人有這麼一句好詩,也許是吾家某公吧?「湖山好處便為家」。行腳僧煙雲雨空,到處樓裡,我常說他們的生活富有詩意。程拔《書舟詞》中,有我欣賞不已的一首〈滿江紅〉:「其屋為舟,身便是煙波的客;沉人間原是浮家泛宅。秋晚雨聲蓬背穩,夜深月影窗橘白,滿船詩酒滿船書,隨意索。也不怕雲濤隔,也不怕風帆側,但獨醒還睡,自歌還歌。以後從教練繪舞,醉來一任乾坤霄。恐有時轉向大江頭,占風色。」詞中的舟並非真舟,不過想像他所居的屋為舟,以達煙波之興而已。我有時也想假如有進屋的錢,不如拿來造一只船,三江五湖,隨意遨遊,豈不稱了我「湖山好處便為家」的心願。不過船太小了,那幾本書先就放沒處安頓;太大了,惹人注目,先就沒膽量開到大湖,不能學破三萬六千項青琉璃,周覽七十二峰之勝,就失卻船的意義了。(改寫自蘇雪林〈家〉)

下列文句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行腳僧煙雲雨空,到處樓裡」描述行腳僧失意飄泊而浪跡天涯
(B)「滿船詩酒滿船書,隨意索」說明作者好客,詩、酒及書任人家取
(C)「獨醒還睡,自歌還歌」描寫眾人皆醉我獨醒與漁歌唱和的情景
(D)「擊破三萬六千項青琉璃」意謂行船於澄碧的大湖之中

[單選題]
答案

(A)「行腳僧」句形容其生活詩意,非失意飄泊。(B)「隨意索」指自己隨意取用,非任人取。(C)「獨醒還睡,自歌還歌」形容獨處自在,非眾人皆醉。(D)「擊破青琉璃」喻行船湖上,湖水澄碧如琉璃。故正確選項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1題

10-11為題組
作者引述諸公詩與程拔詞的用意是:
(A)表達依江山勝景而居的嚮往
(B)流露出無處不可為家的豁達
(C)慨嘆屋狹而不能滿室詩酒書
(D)惋惜不能以船為家任意遊遊

[單選題]
答案

作者引「湖山好處便為家」詩句及程拔詞,皆在表達對以舟為家、徜徉湖山之生活的嚮往,雖有現實限制,但心嚮往之。故正確選項為(A)。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6題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D)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
(E)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意,人「謝」

[多選題]
答案

(A)「極」:直到/至。(B)「比」:等到/比照。(C)「躬」:親自/親自。(D)「備」:完全/詳細。(E)「謝」:推辭/道謝。故前後意義相同者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8題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名片的種類式樣之多,就如同印名片的人一樣。有足以令人發笑的,有足以令人感動的,也有足以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若有人把各式的名片聚集起來,恐怕比香菸裡的畫片還更有趣。
官銜的名片,時行的是單印名姓,不加官銜。其實官做大了,人就會自然出名,官銜的名片簡直用不着。惟獨有一般不大不小的人物,印起名片來,深恐自己的姓名太輕太晚,壓不住那薄薄的一張紙,於是把古往今來的官銜一齊的印在名片上,望上去黑糊糊的一片,就好像一個人的背上駭起一塊大石碑。
身通洋務,或將要身通洋務的先生,名片上的幾個英文字是少不得的,「湯姆」、「查利」都成,甚而再冠上一個聲音相近的外國姓。因為名片也者,乃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梁實秋《名片》)
(A)單印名姓而不加官銜的名片,表示名片主人並不看重外在的虛名
(B)有些人無法自我肯定,只能用層層疊疊的官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C)作者將名片上的官銜喻為大石碑,暗指為官者應知任重道遠之意
(D)作者對於通洋務者必在名片加上英文姓名,語帶嘲諷,不以為然
(E)名片比重片有趣之因,在於可從中看出各種不同的人格表現方式

[多選題]
答案

(A)文中未言單印名姓者不重虛名,可能因其名已顯。(B)符合文中對「不大不小人物」的描述。(C)「大石碑」喻負擔、可笑,非任重道遠。(D)從「湯姆、查利都成」等語可見嘲諷。(E)符合文末「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故正確選項為(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19題

傳統文人常針對書作題說:「列詩句,意在強調書作逼真的選項是:
(A)嫻媚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B)興來寫菊似塗鴉,誤作枯藤纏數花。筆落一時收不住,石枝留得一拳斜
(C)北苑時翻視池墨,疊起烟雲隱露露。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較難在昏黑
(D)名工經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烟
(E)峰頭黛色晴猶濃,筆底春雲暗不開。墨花淋漓翠微斷,隱几忽聞山雨來

[多選題]
答案

(A)「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強調畫作逼真至似有聲。(E)「隱几忽聞山雨來」形容畫中雨景逼真如聞雨聲。其餘選項多偏重寫意或創作過程。故正確選項為(A)(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0題

閱讀下列二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功名之士,決不能為泉石淡泊之音;
輕浮之子,必不能為敦庵大雅之響。故陶潛多素心之語,李白有遺世之句,杜甫與「廣度萬間」之願,蘇軾師「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類,皆應聲而出。(葉燮《原詩》)

乙、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變者。一代之文治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遣此語。今且千載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為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李、杜之詩所以獨高於唐人者,以其未嘗不似,而未嘗似也。如此者,可與言詩也已矣。(顧亭林《日知錄》)
(A)甲文主張詩歌是作者主體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虛構造作
(B)乙文主張創作既要接續傳統,又要開創出自我獨特的面貌
(C)甲文著重文學與時代的關聯,乙文留意作品與情志的聯結
(D)乙文論及李白與杜甫詩作,皆著眼於二人雄渾高遠的詩境
(E)乙文皆主張詩文本於心性,故當先涵養心性後再專研詩藝

[多選題]
答案

(A)符合甲文「詩是心聲」之論。(B)符合乙文「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C)甲文重情志與人格,乙文重時代演變與創新。(D)乙文論李杜著眼於「未嘗不似,而未嘗似」的創新精神,非僅詩境。(E)乙文未強調先涵養心性。故正確選項為(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6學測國文試卷第21題

閱讀下列小說,依文意選出解讀恰當的選項:
關聯房的人圍著打趣,七巧只看了一看便出來了。長安在門口趕上了她,悄悄笑道:「皮色倒還白淨,就是嘴唇太厚了些。」七巧把手捧著門,拔下一只金花耳來搔搔頭,冷笑道:「還說呢!你新娘子這兩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旁邊一個太太便道:「說是嘴唇厚的人天性厚些!」七巧哼了一聲,將金花耳插住了那太太,倒剃起一隻眉毛,歪著嘴微微一笑道:「天性厚,並不是什麼好話。當著姑娘們,我也不便多說──但願咱們自爭兒這條命別送在她手裡!」七巧天生著一副高貴的喉嚨,現在因為老宅了坐,不那麼尖了,可是局局的依舊四面刮得人寒痛,像剃刀片。這兩句話,說響不響,說輕也不輕。人靠裡的新娘子的平板的臉與胸脯了一震──多半是龍鳳燭的火光的跳動。(張愛玲〈金鎖記〉)
(A)七巧進了洞房,「只看了一看便出來」,顯示七巧對白哥兒的新娘不甚喜歡
(B)一旁的太太搭腔:「嘴唇厚的人天性厚」,是接續七巧的話對新娘落井下石
(C)七巧說:「天性厚,並不是什麼好話」,是要一旁的太太勿用反語讓諷刺親
(D)「像剃刀片」既形容七巧的嗓音和利潤耳,也形容七巧的言語風格尖酸刻薄
(E)「火光的跳動」表面上描繪燭火光影,實暗指新娘因話中的刀光劍影而心驚

[多選題]
答案

(A)從七巧後續尖酸話語可推知她不喜新娘。(B)太太話似為緩頰,但七巧曲解其意。(C)七巧此言是曲解「天性厚」為負面,非阻止諷刺。(D)「剃刀片」喻嗓音刺耳,亦喻言語刻薄。(E)「火光的跳動」暗示新娘內心震動。故正確選項為(A)(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學測國文試卷第5題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恰當的是:
四面街角至少有幾百個人焦躁地等著過街,也有些人和我們一樣在等計程車。……每逢紅綠燈轉換時,一大波傘海會像激流般沖往對岸,不斷有人踩進了積水的坑洞而驚呼。
甲、能抓住車門的手
乙、留在路旁的是有增無減的等車的人
丙、一大群人擁上去
丁、真是令人羨慕的幸運之手
戊、偶有一輛空車亮著頂燈在車陣中出現
那些人的臉上似乎有一種強勝弱敗的神色,很快融入車海。(齊邦媛〈失散〉)
(A) 乙戌甲丙丁
(B) 乙戌丙甲丁
(C) 戊丙甲丁乙
(D) 戊丙丁甲乙

[單選題]
答案

先描述空車出現(戊),人群擁上(丙),有人抓住車門(甲),此為幸運之手(丁),最後回到等車的人(乙)。故正確順序為(C)戊丙甲丁乙。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