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05

盧摯〈沈醉東風〉:「恰離了綠水青山那搭,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就事件發生先後而言,「來到竹籬茅舍」實際上晚於「離了綠水青山」,卻加上「早」字把時間刻意提前,使文意靈動有味。下列文句,「早」字具有相同作用的選項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B)午夢任隨鳩喚覺,早朝又聽鹿催班
(C)回羨耕夫閒勝我,早收雞犬閉柴扉
(D)定有奸謀陰禍起,早須排備莫惶驚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略解:A「早有蜻蜓」中「早」將蜻蜓立荷時間提前,與題目「早」用法相同;B、C、D「早」表「提早、及時」,無刻意提前時間之義,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06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閱讀古文,尤其是先秦時期的古文,如果完全不依靠古代傳注的幫助,而想讀懂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由語言發展和社會變化造成的隔閡,不同程度地阻礙了後人對古書的理解。周秦時代的作品,西漢人讀起來就已感到困難。漢文帝時,訪求一個能講解《尚書》的,都很不容易。秦丞相李斯編的兒童識字課本〈倉頡篇〉,至漢宣帝時,竟使「俗師失其讀」。漢人閱讀古書,主要依靠師傅,為了適應越來越多的人讀經的需要,就有人開始把前人傳授的古訓記錄下來,或加上自己對經文的理解,寫成專書。這就是最早的古書傳注。(鮑善淳《怎樣閱讀古文》)
(A)周秦時《尚書》的傳注已亡佚殆盡,漢代僅能口耳相傳解說其義
(B)〈倉頡篇〉為兒童解說六書的造字原則,在漢代須倚賴師傅才能閱讀
(C)《左傳》採紀傳體,可讓原採編年紀事的《春秋》經減少理解上的隔閡
(D)後人的《詩經》傳注不僅保存前賢的訓解,也呈現作者個人對義理的體會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略解:D文中提傳注「記錄前人古訓+個人理解」,符合《詩經》傳注特點,正確;A「傳注亡佚」錯,漢代尚無完整傳注;B〈倉頡篇〉是識字課本,非解說六書;C《左傳》是編年體,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08

閱讀下文,選出最符合文中所闡述道理的選項:
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體,把手足捍頭目,豈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獸與草木同是愛的,把草木去養禽獸,又忍得。人與禽獸同是愛的,宰禽獸以養親,與供祭祀,燕賓客,心又忍得。至親與路人同是愛的,如簞食豆羹,得則生,不得則死。不能兩全,寧救至親,不救路人,心又忍得。這是道理合該如此。(王陽明《傳習錄》)
(A)親親有術,尊賢有等
(B)人君之道,清淨無為,務在博愛
(C)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
(D)聖王之政,普覆兼愛,不私近密,不忽疎遠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略解:A「親親有術」指愛有輕重厚薄,與文中「救至親不救路人」契合,正確;B「清淨無為」、C「汎愛眾」、D「普覆兼愛」均主張平等愛,與文意不符,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09

根據下列三幅對聯的內容,依序選出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選項是:
甲、春暖杏林花吐錦,泉流橘井水生香
乙、擊之有聲乃成器用,薄其所厚不惜工夫
丙、隨地可安身莫訝乾坤為逆旅,當前堪適意且邀風月作良朋
(A)桃李馥郁/開物成務/里仁為美 (B)桃李馥郁/大筆如椽/近悅遠來
(C)術精岐黃/大筆如椽/里仁為美 (D)術精岐黃/開物成務/近悅遠來

[單選題]
答案

答案:(D)。略解:甲「杏林」「橘井」喻醫術,對應「術精岐黃」;乙「擊之成器」喻製作器物,對應「開物成務」;丙「隨地安身」「邀風月為朋」喻處世態度,對應「近悅遠來」,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0

[題組:第10題到第11題]
社會上所發生的事件,古今是有其絕相類似之處的。生活經驗豐富,瞭解當代社會最深的史學家,是最能瞭解過去社會的史學家。社會上有些事件是可能發生的,有些事件是必不可能發生的。可能發生的事件,史學家在文獻足徵的情況下,可以確定其可信。必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史學家可以不顧前人言之鑿鑿,而斷然予以否認。所以鬼神怪誕之事,在原則上講,不入於史。現實生活經驗中所見不到的鬼神,如何能相信其出現於千百年以前呢?詩人詞客所幻想的離奇故事,如西王母住在為日月隱藏之所的崑崙山上,如何能是實錄呢?史學家一般認為「妖異止於怪誕,談諧止於取笑」,可以直刪不妨;而對於誦經獲報、符咒靈驗等等,不可盡以為誣妄,採取將信將疑的態度則差可,深信之不疑則必不可。(改寫自杜維運〈歷史想像與歷史真理〉)
10. 下列敘述,不符合上文意旨的選項是:
(A)以合乎情理與否來評斷往事是否可信,是從事歷史研究的重要原則
(B)古今社會有所差異,史學家不能以當代社會為依據去瞭解古代社會
(C)史學家對里俗間流傳的果報與符咒等記載,不能不抱持存疑的態度
(D)即使有文獻記載,史學家仍可對不符現實生活經驗的內容予以否認

[題組題]
答案

答案:(B)。略解:B文中提「瞭解當代社會能瞭解古代社會」,與「不能以當代為依據」矛盾,不符合意旨;A、C、D均符合文意,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1

[題組:第10題到第11題]
11. 下列文句,最符合上文「直刪不妨」的選項是:
(A)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於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須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
(B)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C)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張陵)其書多有禁祕,非其徒也,不得輒觀。至於化金銷玉,行符敕水,奇方妙術,萬等千條,上雲羽化飛天,次稱消災滅禍。故好異者往往而尊事之

[題組題]
答案

答案:(A)。略解:A「入月中飲」是怪誕故事,符合「直刪不妨」;B、C是現實敘述,D是符咒記載需存疑,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2

[題組:第12題到第13題]
一老儒訓蒙鄉塾,塾側有積柴,狐所居也。鄉人莫敢犯,而學徒頑劣,乃時穢污之。一日,老儒往會葬,約明日返。諸兒因累幾為臺,塗朱墨演劇。老儒突返,各撻之流血,恨恨復去。眾以為諸兒大者十一、二,小者七、八歲耳,皆怪師太嚴。次日,老儒返,雲昨實未歸,乃知狐報怨也。有欲訟諸土神者,有議除積柴者,有欲往詬詈者。中一人曰:「諸兒實無禮,撻不為過,但太毒耳。吾聞勝妖當以德,以力相角,終無勝理。冤冤相報,吾慮禍不止此也。」眾乃已。此人可謂平心,亦可謂遠慮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狐化老儒》)
12. 下列文句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乃時穢污之」指學童無理取鬧,常出惡言污辱老儒
(B)「塗朱墨演劇」指學童趁老師不在時,粉墨登場演戲
(C)「有欲往詬詈者」指有人責怪老儒太嚴厲,想前去痛罵他
(D)「諸兒實無禮,撻不為過」指學童過於無禮,笞打也沒用

[題組題]
答案

答案:(B)。略解:B「塗朱墨演劇」即學童塗臉演戲,正確;A「穢污之」指污穢積柴,非辱罵老儒;C「詬詈者」是罵狐,非老儒;D「撻不為過」指笞打不為錯,非「沒用」,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3

[題組:第12題到第13題]
13. 下列說明,最符合上文主旨的選項是:
(A)對於頑劣的學童,適當的處罰仍有其必要性
(B)老儒以巧計教育學童不可頑劣,不愧為良師
(C)人狐相爭恐生禍害,因此以力爭勝並非良方
(D)狐的行為看似報怨,實乃對世人之教育方式

[題組題]
答案

答案:(C)。略解:C文中提「勝妖當以德,以力相角無勝理」,即人狐相爭不應靠武力,正確;A、B、D非主旨,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4

[題組:第14題到第15題]
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齊王曰:「鼓鐸之聲未聞,矢石未交,長兵未接,子何務死之?為人臣之禮邪?」雍門子狄對曰:「臣聞之:昔者王田於囿,左轂鳴,車右請死之,而王曰:『子何為死?』車右對曰:『為其鳴吾君也。』王曰:『左轂鳴者,工師之罪也,子何事之有焉?』車右曰:『臣不見工師之乘,而見其鳴吾君也。』遂刎頸而死。知有之乎?」齊王曰:「有之。」雍門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鳴吾君也,豈左轂之下哉?車右可以死左轂,而臣獨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頸而死。是日,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曰:「齊王有臣鈞如雍門子狄,擬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甲而歸。(《說苑‧立節》)

14. 依據上文,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齊王指責雍門子狄臨陣脫逃,未善盡人臣之責
(B)雍門子狄認為使君王陷於危殆,實為臣子之罪
(C)齊王對於雍門子狄有所誤解,致使他自刎明志
(D)車右為無力督導工匠製車而自責,故刎頸而死

[題組題]
答案

答案:(B)。略解:B雍門子狄以車右為「鳴君」死,類比越甲「危君」需臣死,認為臣子應為君王危殆負責,正確;A齊王未責其逃;C自刎非因誤解;D車右因「鳴君」死,非督導不力,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5

[題組:第14題到第15題]
15. 關於越人「引甲而歸」的原因,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見齊國兵車眾多、軍容盛大,自忖無法與之為敵
(B)車右預知越甲將至,以死勸告齊王務必提前戒備
(C)認為齊人忠君愛國,若執意攻伐將招致亡國之禍
(D)敬佩雍門子狄敢為死士,畏懼其不惜犧牲的氣勢

[題組題]
答案

答案:(C)。略解:C越人認為齊有「雍門子狄」般忠君之臣,攻伐必敗,故退軍,正確;A「軍容盛大」、B「車右勸戒備」、D「畏懼氣勢」均未提及,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