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6

[題組:第16題到第17題]
家常話固然親切,聽多了卻讓人生膩。詩人正是意識到這點,因而對習慣的語言形式進行改造。首先是省略,副詞、介詞等在詩中消失,使詩句的結構關係變得鬆散;其次是錯綜,使詩句中的詞彙可以相互易位。詞語的省略與錯綜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原來直線呈現的詩境轉變為平行疊加,而疊加、組合的方式,全可憑讀者的審美經驗。例如杜甫的「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詩人的所思所見,也許是「微風(吹動)岸(上)細草,舟(上的)危檣(在)夜(中)獨(自矗立)」,或者是「微風(吹動著)細草(之)岸,獨(立)夜(中的)危檣(之)舟」,或者是「岸(上的)細草(在)微風(中擺動),舟(上的)危檣(在)夜(中)獨(立)」。它們省略了「的、在、上、中、吹動、矗立… … 」,詩境於是「還原」為物象平列雜陳的視覺印象,並由此產生理解的歧義,為讀者留下想像的「空白」。然而,倒也不用擔心讀者誤解詩的意脈,歐陽脩《六一詩話》引梅聖俞評「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雲:「作者得於心,覽者會以意,殆難指陳以言也。」既然能「會以意」,就不至於誤解;縱然誤解,也是在那幅既定的視境中誤解;視境既有範圍,意義也就有所限制。那麼,能在這個範圍中多出若幹理解與體會,恰恰是詩歌所追求的藝術效果。(改寫自葛兆光《漢字的魔方》)
16. 上文引用杜甫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說明:
(A)省略和錯綜的靈活運用,使杜詩能別樹一幟
(B)杜詩長於經營視覺意象,豐富讀者審美經驗
(C)儘管讀者嘗試多種想像,仍難理解詩人原意
(D)詩人刻意改造語言形式,提供詩境疊加空間

[題組題]
答案

答案:(D)。略解:D引用杜詩是為例證「省略與錯綜使詩境平行疊加」,即改造語言提供疊加空間,正確;A「別樹一幟」、B「視覺意象」、C「難理解原意」均非目的,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7

[題組:第16題到第17題]
17. 依據上文,詩歌語言的省略與錯綜,對讀者的主要影響是:
(A)透過簡易直白的文句,感悟詩人的情懷
(B)在平列錯雜的詩境中,觸發不同的理解
(C)替換作品原有的視境,開啟無窮的想像
(D)限制閱讀歧義的蔓衍,掌握明確的意脈

[題組題]
答案

答案:(B)。略解:B省略與錯綜使詩境疊加,讓讀者產生不同理解,正確;A「簡易直白」錯,詩句結構鬆散;C「替換視境」錯,是在既定視境內理解;D「限制歧義」錯,是允許合理歧義,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19

19.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
(B)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
(C)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
(D)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遠
(E)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多選題]
答案

答案:(B,E)。略解:B前「扣」(敲擊),後「扣」(敲擊),相同;E前「或」(有的),後「或」(有人),相同;A前「於」(在),後「於」(對);C前「室」(政權),後「室」(房間);D前「顧」(顧及),後「顧」(回頭看),故選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20

20. 關於右圖(五〇年代臺灣新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內應填:紀弦
(B)由「縱的繼承」可大略推知,藍星詩社認為新詩應吸收古典傳統
(C)相對於「縱的繼承」的時間概念,「橫的移植」應是指學習外國的詩學思潮
(D)余光中〈橄欖核舟〉:「擊空明,泝流光,無論怎樣/那夜的月色是永不褪色的了」甚具「橫的移植」風格
(E)「橫的移植」和「縱的繼承」雖然觀點互異,但皆對新詩的風格有所反思,影響日後臺灣新詩的發展

[多選題]
答案

答案:(A,B,C,E)。略解:A紀弦是現代詩社代表,主張「橫的移植」,□內填紀弦;B「縱的繼承」即繼承古典;C「橫的移植」即學習外國;E二者均影響臺灣新詩;D余光中詩具古典風,屬「縱的繼承」,故選A,B,C,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21

21.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恰當的選項是:
(A)這份文件纖芥不遺地記錄當天所有人的進出時間,從中必能找出線索
(B)雖然案情一度陷入膠柱鼓瑟,但在偵探柯南的努力下,終於出現曙光
(C)格雷操作雷射切割加工已遊刃有餘,但仍不斷在精密技術上尋求突破
(D)土壤液化潛勢區公布後,不少人安土重遷,打算搬遷到較安全的地區
(E)服務人員因路上塞車而延誤時程,但客戶不以為然,仍願意繼續等候

[多選題]
答案

答案:(A,C)。略解:A「纖芥不遺」指細節無遺漏,適用文件記錄;C「遊刃有餘」指技藝熟練,適用操作雷射;B「膠柱鼓瑟」指固執,不適用案情;D「安土重遷」指戀故土,與「打算搬遷」矛盾;E「不以為然」指不以為對,不適用「願等候」,故選A,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23

23. 琦君〈髻〉:「她剪去了稀疏的短髮,又何嘗剪去滿懷的愁緒呢」,以「剪」的動作將「愁緒」具象化。下列文句,具有此種表現手法的選項是:
(A)就這麼淡淡啜飲伊的心事,且佐以唐人小說
(B)那一陣的快樂,便是環遊世界一圈,恐怕也撿不回來了
(C)那個流浪漢以愈來愈瘦長的影子,在沒有盡頭的街上拋售寂寞
(D)不由得想起以前教戲給她時的威嚴自信的臉色,兩相對照之下,使她內心悸動不已
(E)我記憶裡的白芒花,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徵,永不止息的啟示

[多選題]
答案

答案:(A,B,C)。略解:A「啜飲心事」將「心事」具象為可飲之物;B「撿快樂」將「快樂」具象為可撿之物;C「拋售寂寞」將「寂寞」具象為可售之物;D、E無具象化手法,故選A,B,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24

24. 閱讀下文,選出正確的選項:
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道。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慈於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拊掌大笑,會者皆驚。操曰:「一魚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慈乃更餌鈎沈之,須臾復引出,皆長三寸餘,生鮮可愛。操使目前鱠之,周浹會者。操又謂曰:「既已得魚,恨無蜀中生薑耳。」慈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買錦,可過勑使者,增市二端。」語頃,即得薑還,並獲操使報命。後操使自蜀反,驗問增錦之狀及時日早晚,若符契焉。(《後漢書‧方術列傳》)

(A)「操拊掌大笑,會者皆驚」是說左慈的表現讓曹操拍案叫絕,讓與會者相當訝異
(B)「一魚不周坐席」是指魚的分量太少,不夠在場的賓主食用
(C)「操使目前鱠之」是要求左慈當下變出魚羹,以防他作弊
(D)「語頃,即得薑還,並獲操使報命」是指話講完不久,曹操的使者已經買回生薑
(E)「若符契焉」是指曹操派去蜀地的使者,好像被施過符咒一般

[多選題]
答案

答案:(A,B)。略解:A曹操因左慈釣出魚大笑,賓客驚訝,正確;B「不周坐席」指魚不夠賓主吃,正確;C「使目前鱠之」是讓人當場切魚,非變魚羹;D「獲操使報命」是左慈帶回使者消息,非使者買薑;E「若符契焉」指增錦之事與左慈所言吻合,故選A,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25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回答問題。答案請標明(一)、(二)書寫,(一)、(二)合計文長約200-250字(約9-11行)。
(一)甲文為何認為老莊和孟子不夠幽默?
(二)依據甲文的觀點,為何乙文「吾與點也」可以呈現孔子的幽默?
甲: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是一種從容不迫的達觀態度。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聰明起來,對人之智慧本身發生疑惑,處處發現人類的愚笨、矛盾、偏執、自大,幽默也就跟著出現。我們讀老莊之文,想見其為人,總感其酸辣有餘,溫潤不足。老子多苦笑,莊生多狂笑。老子的笑聲是尖銳的,莊生的笑聲是豪放的,容易流於憤世嫉俗,失了幽默溫厚之旨。幽默是溫厚的,超脫而同時加入悲天憫人之念。孔子溫而厲,恭而安,無適,無必,無可無不可,近於真正幽默態度。我所愛的是失敗時幽默的孔子,是吾與點也幽默自適的孔子。孔子既歿,孟子猶能詼諧百出。齊人一妻一妾之喻,大有諷刺意味,然孟子機警犀利,理智多而情感少,所以不近於幽默。中國人往往未明幽默之義,認為幽默必是諷刺,其實幽默非輕快自然不可,所以特別標明閒適的幽默。(改寫自林語堂〈論幽默〉)
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 …(曾皙)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論語‧先進》)

[非選擇題-文章解讀]
答案

答案:(一)甲文認為幽默需溫厚、超脫且含悲天憫人。老莊之文酸辣豪放,老子苦笑尖銳、莊子狂笑豪放,易流於憤世嫉俗,缺溫厚;孟子雖詼諧,卻機警犀利、理智多情感少,不符幽默輕快自然之義,故皆不夠幽默。(二)甲文認為幽默是從容達觀。乙文中,曾皙述浴沂風雩之願,孔子贊「吾與點也」,不執著於建功立業,顯現從容自適;其態度溫厚超脫,不偏執、不強求,契合幽默含悲天憫人、輕快自然的特質,故能呈現幽默。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01

下列文句劃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最適當的是:
(A)本公司徵才,我推薦小美來應徵,很高興她能入吾彀中成為同事
(B)這次的演講培訓令我思緒通暢,廣開言路,敢面對眾人侃侃而談
(C)職場容得下阿諛奉承的小人,卻容不下危言危行的君子,真諷刺
(D)公司老闆總是因人成事,對於不同的下屬,就會給予不同的待遇

[單選題]
答案

答案:(C)。略解:A「入吾彀中」指落入圈套,用於徵才不適;B「廣開言路」指讓他人發言,非自身敢說話;C「危言危行」指正直言行,符合「容不下君子」的諷刺語境;D「因人成事」指依賴他人辦事,與「給不同待遇」無關,故C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0指考國文考科-02

閱讀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甲、我們去征服一座山?不!我們被一座山□□了,像一株隱沒在莽林的小草,一隻無力喧囂的烏鴉。(方梓〈這個世界上只有山嶺〉)
乙、森林裡從來沒有孤立存在的角色,甚至包括枯木、朽葉,都是相附相依的□□關係。(淩拂〈衣被之樹〉)
丙、我獨自在二樓趺坐榻榻米上讀《李白詩全集》。劍氣與□□,鏗鏘如金石相擊的音韻。(楊照〈1980 備忘錄〉)
(A)包容/唇齒/俠影
(B)包容/同盟/醉吟
(C)融化/唇齒/醉吟
(D)融化/同盟/俠影

[單選題]
答案

答案:(A)。略解:甲處「被山包容」符合「如小草、烏鴉般被容納」;乙處「唇齒關係」體現「相附相依」;丙處李白詩有「劍氣」,搭配「俠影」契合其詩中俠義意象,故A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