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12

[題組:第10題到第12題]
12. 若丙文「__________(10個下底線字元)」內即「我」在「讀國小時就聽過的諺語」,依據文意,這句諺語最可能是:
(A)香蕉不會兩度結果
(B)若怕潮水浸,莫在海邊住
(C)同歡笑的朋友眾多,同哭泣的朋友難逢
(D)他鄉下金雨,家鄉下石雨,仍是家鄉好

答案

答案:(D)。略解:D諺語強調「家鄉好」,與作者和珠選擇回國契合,正確;A、B、C與「回國」無關,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7指考國文考科-31

[題組:第28題到第32題]
31. 乙文__________(10個下底線字元)內最適合填入的是:
(A)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D)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答案

答案:(B)。略解:B王安石質疑子貢「使五國交兵」,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契合孔子思想,正確;A、C、D與「不應禍及他國」無關,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5指考國文考科-09

根據下列三幅對聯的內容,依序選出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選項是:
甲、春暖杏林花吐錦,泉流橘井水生香
乙、擊之有聲乃成器用,薄其所厚不惜工夫
丙、隨地可安身莫訝乾坤為逆旅,當前堪適意且邀風月作良朋
(A)桃李馥郁/開物成務/里仁為美 (B)桃李馥郁/大筆如椽/近悅遠來
(C)術精岐黃/大筆如椽/里仁為美 (D)術精岐黃/開物成務/近悅遠來

答案

答案:(D)。略解:甲「杏林」「橘井」喻醫術,對應「術精岐黃」;乙「擊之成器」喻製作器物,對應「開物成務」;丙「隨地安身」「邀風月為朋」喻處世態度,對應「近悅遠來」,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19

[題組:第18題到第19題]
19. 下列為今日長照的重點,與上文所述古代曾實施的老殘照護,作法相近的是:
甲、社會互助
乙、減輕失能家庭租稅
丙、公私部門合作
丁、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減輕負荷
戊、整合安養與醫療
己、串聯社區關懷據點,提供預防照顧
(A)甲乙丁
(B)甲丙戊
(C)乙丙己
(D)丙丁戊

答案

答案:(B)。略解:甲「社會互助」對應明清民間捐助;丙「公私合作」對應唐代國家經費+寺僧操辦;戊「整合安養與醫療」對應宋代養濟院+醫官治療;乙、丁、己文中未體現,故B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指考國文考科-42

[題組:第41題到第42題]
42. 下列文句,與重視企業倫理的經理人在商業決策時所持觀點相近的是:
(A)君子茍不求利祿,則不害其身
(B)君子未嘗不欲利,但專以利為心則有害
(C)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D)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況居而求利者也
(E)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

答案

答案:(B,E)。略解:重視企業倫理的經理人「重利潤更重道德,全面考量利弊」;B「欲利但不專以利為心」,符合;E「見利慮害、兼權考量」,符合;A「不求利祿」、D「羞言利」均否定求利,不符合;C「為而不爭」與企業決策無關,不符合,故選B,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指考國文考科-22

[題組:第20題到第22題]
22. 下列六句是今日九江潯陽樓上的一副對聯,請依文意與對聯格式,選出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
甲、如無水滸傳者
乙、果有潯陽樓乎
丙、就會無影無蹤
丁、寫得有聲有色
戊、則梁山聚義替天行道
己、將宋江醉酒壁上題詩

上聯 下聯
(A) 甲-戊-丙 乙-己-丁
(B) 甲-己-丁 乙-戊-丙
(C) 乙-戊-丙 甲-己-丁
(D) 乙-己-丁 甲-戊-丙
答案

答案:(D)。略解:對聯需「上聯問句+敘事+結果,下聯同理」,且字數、語氣相對。上聯「果有潯陽樓乎(問)-將宋江題詩(敘)-寫得有聲有色(結果)」;下聯「如無水滸傳者(問)-則梁山聚義(敘)-就會無影無蹤(結果)」,故D正確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10

依據上文「多」的概念,下列事例最符合的是:
(A)購物之前多比價,用最少金錢發揮最大的成本效益
(B)集中電子產品商家於帶狀街道,打造資訊文化園區
(C)申辦多張信用卡,以獲得不同發卡銀行提供的優惠
(D)擁有多個手機門號,供客戶以及群組朋友分別撥打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將文中「多」的概念應用於具體情境的能力。解題關鍵在於理解文中「多」是指將同類事物系統性整合、集中,以形成規模效應或品牌效應。
文中「多」的概念核心是:將零散、單一的個體(壹),透過集中、整合、系統化的方式呈現,形成規模或系列(多),從而提升整體價值、影響力或辨識度。
(A)錯誤。這屬於資源優化配置,而非將同類事物整合以形成規模效應。
(B)正確。將分散的電子產品商家集中於特定區域,形成專業市場或園區,符合將「單一商家(壹)」整合成「產業聚集區(多)」的概念,能提升整體吸引力和品牌效應。
(C)錯誤。這是數量上的增加,但各信用卡之間是獨立並行的工具,並非系統性整合成一個更有價值的整體。
(D)錯誤。同(C),是多個獨立門號的並存使用,缺乏整合與系統化的「由壹而多」的轉化過程。
故正確答案為(B)。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17

某旅行社打算推出仿徐霞客行旅的套裝行程,下列文案最接近其行遊精神的是:
(A)一步一腳印走入隱世祕境,在人際交流中發現世界,盡嘗家與人情的味道
(B)沿縣道公路深入風景勝地,登高盡攬海天一色,文青族、背包客一網打盡
(C)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專業背包客帶您在田園裡與自我心靈對話
(D)專攻高端背包客,不走常規景點,壯遊千里探祕勝,在冒險中尋找自我肯定

答案

本題旨在測試對徐霞客旅行精神的理解與應用。解題關鍵在於把握文中描述的徐霞客特點:深入邊荒、不從官道、探索未知、精詳考察、志專行獨、為探索而探索。
(A)強調「人際交流」、「家與人情」,與徐霞客「孤行其意」、「置身物外」的個人探索精神不符。
(B)「沿縣道公路」與「不從官道」的精神相悖。
(C)雖提到「發現」與「心靈對話」,但設定在「田園裡」,且由「專業背包客帶領」,與徐霞客主動深入「百蠻荒徼之區」、「孤行其意」的冒險性和自主性有差距。
(D)正確。「不走常規景點」對應「不從官道」;「壯遊千里探祕勝」對應深入邊疆、探索奇絕之處;「在冒險中尋找自我肯定」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孤行其意」、「無所為而為」的個人精神追求。此選項最接近徐霞客的行遊精神。
故正確答案為(D)。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8學測國文試卷-40

國文課堂上,學生想嘗試從「詞」的文學知識解說:「五代之詞,止於嘲風弄月,懷土傷離,節促情殷,辭纖韻美。人宋則由令化慢,由簡化繁,情不固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上之可尋聖賢之名理,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下列解說,適當的是:
(A)五代詞以私情綺語擅揚,宋代詞家不復纖辭美韻,崇尚思理,風格弘闊
(B)五代詞因篇幅短而含音節,宋代詞則因篇幅長而音節漸失,難於演唱
(C)李煜詞在亡國前多「嘲風弄月」,亡國後則多「懷土傷離」
(D)蘇軾的詞,可視為「情不固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的代表
(E)在辛棄疾的詞作中,可找到「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的例子

答案

(A)正確。符合對五代、宋詞風格轉變的描述。
(B)錯誤。宋詞雖有慢詞,但並非失去音節。
(C)正確。李煜前後期詞風轉變符合描述。
(D)正確。蘇軾開拓詞境,符合「情不固於燕私」。
(E)正確。辛棄疾愛國詞作符合「發忠愛之熱忱」。
故正確答案為(A)(C)(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09學測國文試卷-37

關於下文,適當的解說是:
蘇子曰:「奴亦知夫秦與清乎?暴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受虧者如彼,而卒莫不消也。蓋將自其暴者而觀之,則其位曾不能以悠久也;自其受虧者而觀之,則仁與義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人各有權。苟非法之所許,雖一毫而莫取。惟無額之給俸,與出張之旅費,爾得之而為贓,民出之而甘心,取之無抗,徵之不拒,是島民者之無盡藏也,而爾與汝之所共適。」故喜而笑,停盞再酌。更闌已深,各自安眠,相與枕藉乎牢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賴渭水〈入獄賦〉)
(A)套用蘇軾〈赤壁賦〉句型,並襲用文中盛衰無常的旨意
(B)以秦、清兩朝終至覆滅的史實,推知剝削人民的執政者不能久存
(C)藉受虧者的遭遇為鑑,指出人民若一味姑息暴政,不足憐恤
(D)「且夫天地之間,人各有權」意謂人民應有受法律保障的權利
(E)「爾與汝之所共適」是諷刺統治階層聚斂不已,人民莫可奈何

答案

(A)正確。明顯模仿〈赤壁賦〉句式
(B)正確。以秦清覆滅諷刺暴政
(C)錯誤。文中未指責人民姑息
(D)正確。強調人民權利應受保障
(E)正確。諷刺官吏貪汙
故正確答案為(A)(B)(D)(E)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