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德川幕府派官員到上海考察,隨行一位藩士寫下《遊清五錄》,描述當時上海的情形:「歐羅巴諸邦商船軍艦數千艘停泊江上,桅檣林立,填滿津口;陸上則有諸邦商館,粉壁千尺,殆如城郭,其雄大壯偉,筆紙難以表述。」另一方面他也觀察到:「中國人到處被外國人牽制著。……與其說上海是中國人的土地,還不如說是英法兩國的殖民地。……雖然說我們是日本人,但對於這樣的局面也應該關心留意。因為這不僅是中國之事。」他指出中國受侵略的根源是國策失誤:「當權者只知守舊……沒有製造軍艦大砲在戰區裡抵禦敵人,才造成如此衰敗的結果。」這位日本人寫此書的目的最可能是:
(A)日本已是先進國家,自認為是高級文化代表,故多批評
(B)日本也相當落後,看到中國情況,希望能避免重蹈覆轍
(C)日本自以為遠較中國富強,希望也能效法列強瓜分中國
(D)日本自知無法抵抗列強,主張閉關自守,拒列強於境外
日本史
107學測社會試題-32
1974 年,印尼當局發現一名在叢林中躲藏的「野人」。這個「野人」表示:為避免被「敵人」發現,不敢進入附近村落,自己耕種,獵捕野生動物維生,就這樣度過數十年,對外界事務,毫不知情。日本駐印尼使館派人前往探視,野人才知道戰爭早已結束。幾個月後,他搭飛機抵達臺灣。這個「野人」身分應當是?
(A)參加東南亞作戰的高砂義勇軍
(B)國共內戰之後撤出大陸的國軍
(C)越戰爆發後逃往東南亞的華僑
(D)印尼排華時,躲藏山區的華人
105學測社會試題-31
某人回憶:長崎「現在」滿街都是洋文招牌,但當我數十年前初到此求學時,才第一次見到 ABC。求學期間,我認識一位來自薩摩藩的醫生,奉其藩主之命,遠從鹿兒島前來長崎,學習荷蘭醫學。還說:當時如果想學習炮術,只能閱讀荷蘭文的書籍。此人所說的「現在」最可能是:
(A)1590年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
(B)1630年代,日本頒布鎖國令之前
(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D)1940年代,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
答案
105學測社會試題-35
題組第35-36題
某人回憶:長崎「現在」滿街都是洋文招牌,但當我數十年前初到此求學時,才第一次見到 ABC。求學期間,我認識一位來自薩摩藩的醫生,奉其藩主之命,遠從鹿兒島前來長崎,學習荷蘭醫學。還說:當時如果想學習炮術,只能閱讀荷蘭文的書籍。此人所說的「現在」最可能是:
(A)1590年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時
(B)1630年代,日本頒布鎖國令之前
(C)1860年代,美國海軍進入日本後
(D)1940年代,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