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時期,臺灣總督府實施「輸出入品等臨時措置法」,進行統一管理貿易;其後,為實現「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又嚴格管制臺灣的鋼鐵、機械、輕金屬等的製造、販賣。臺灣總督府祭出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應是:
(A)防止臺灣人的武裝抗日活動,減少其武器供應
(B)避免臺灣工業化後與日本競爭,故控制其生產
(C)因應中日戰爭爆發,實施戰時體制的物資管制
(D)致力臺灣資本主義的開發,促進殖民地現代化
日治台灣
答案
112分科歷史考科-23
臺灣總督府委託學者編纂某書,內容共計四篇:第一篇〈荷蘭人時代的理蕃政策〉、第二篇〈西班牙人的對蕃行為〉、第三篇〈鄭氏時代的理蕃措施〉、第四篇〈清政府時代的理蕃措施〉,其中第四篇內容幾占全書的九成。根據這些篇名判斷,此書編纂的目的最可能是:
(A)探討漢民族在臺灣開拓的歷史脈絡
(B)分析漢人與臺灣原住民的族群關係
(C)提供殖民政府制訂原住民相關政策
(D)理解臺灣各族群的文化交流與異同
答案
113分科歷史考科-25
[題組:第25-26題]臺灣總督府委託伊能嘉矩進行臺灣踏查。伊能嘉矩於1897年11月的「踏查日記」,記載他到大莊(今花蓮富里鄉東里村)聽一位名叫Taoren 的老人說:我們平埔人最初住在前山舊鳳山縣,受到客人(移入的漢人)壓迫,不得已推舉族中Poanvura 等三人為首,帶領族人避到後山的巴塱衛(今臺東大武鄉),然後北上到卑南。在卑南,受到卑南「蕃」欺負,忍受七年後,舉族北遷到璞石閣(今花蓮玉里鎮)南側的大莊定居。25. 總督府委託伊能嘉矩進行全臺灣踏查,最主要目的應是:
(A)純為對臺灣原住民族進行族群分類
(B)理解漢人與原住民族風俗習慣異同
(C)進行「蕃」地探險以調查土地產權
(D)瞭解「蕃」地實情以制訂治理政策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