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112學測社會試卷_11

日治時期某報紙發刊詞提及:「……臺灣學堂裡的教科(科目),又多不用到漢文,對於漢文一學很不用工(很消極)……漢文因這樣難懂又沒獎勵的機會,所以我們臺灣的兄弟自二十年來已經廢棄不慣了。」此發刊詞的寫作背景,和日本殖民政府正在推行的哪項政策有關?
(A)因應教師、通譯的需求,成立國語學校
(B)公學校皆改為國民學校,推動義務教育
(C)推行日臺共學,常用日語者可入小學校
(D)日本領臺初期,將書房、義塾納入管理

答案

發刊詞反映漢文被廢棄、日語推行已二十年,應為1910年代末期,此時正推行日臺共學制度,鼓勵使用日語者進入小學校就讀。答案為(C)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Posted in

113學測社會試題_58

【題組58-60】日本治臺後,將女子教育納入學制系統,但受到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限制,相較於臺灣男學生與日籍女學生,臺灣女童受教育的仍屬少數。初等女子教育規劃的課程內容,以日語、裁縫科及家政科等課程為主。女子中等學校雖早在1897年某都市就成立「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校」,但直到1920年代後各地才陸續設立。女子就學率提升之後,開始有女醫師、看護婦、助產士、女教員等專門或半專門職業人士。不過,有學者指出,當時女性仍高度集中於家政和照顧類有關的職業,而非平均分布於各職業類別。請問:根據題文,日治時期初等女子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應為何?
(A)為求男女平權而提高女童就學率
(B)訓練醫師、教員等專門職業人才
(C)提供殖民統治所需要之基層人員
(D)培養具日本女性婦德的賢妻良母

答案

D。課程強調家政、裁縫,目的在培養符合傳統性別角色的女性 報錯
ChatGPT    DeepSeek

我要來個錯題通知
Powered by